胃下垂是指由於膈肌懸吊力不足、腹內臟器支持韌帶鬆弛、腹內壓降低、胃張力低下等原因引起胃的位置降低至髂嵴聯線以下,導致十二指腸球部向左偏移的一種病證。臨床主要表現為腹脹、噯氣、噁心、嘔吐、食慾減退、便秘等。現代醫學對本病尚缺乏有效治療手段,必要時只能採用胃大部切除手術等方法,但由於治療創傷性及不良反應大,很難被患者接受。中醫界一般認為,胃下垂的病機以中氣下陷為主,治療多采用益氣升提的方法,臨證以補中益氣湯為代表方。但也有一些病例,一味升提並不能獲得滿意的療效。對此,筆者重用枳實、白朮常能取得滿意效果,現介紹如下。
1 方藥
基本方:枳實40 g,生白朮30 g,升麻6 g,柴胡10 g。臨證加減:反酸、胃脘燒灼,辨證屬肝胃鬱火,加黃連、吳茱萸抑酸;胃脘疼痛,辨證屬肝鬱氣滯,加金鈴子、延胡索疏肝理氣止痛;嘔吐,辨證屬胃氣上逆,加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嘔;脾氣虛弱,痰濁中阻,可加茯苓、陳皮、清半夏健脾化痰;胃脘嘈雜,辨證為胃陰不足,加沙參、麥冬、玉竹滋養胃陰;腹部脹滿,辨證為氣滯,加木香、厚朴行氣消脹;舌黯,辨證為瘀血阻絡,加三七、白及、絲瓜絡活血通絡、去瘀生新;女子閉經,病久及腎,可加紫河車、枸杞子補腎。每日1 劑,早晚服,飯後平躺休息,忌生冷油膩辛辣,少食多餐。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20歲,2006年1月17日初診。食後即吐,嘔吐物為食物,兩脅脹滿疼痛,飯後加重,平臥減輕,面色白,神疲乏力,大便乾結,閉經,舌黯胖大,苔薄黃,脈沉細弱。上消化道鋇餐示:胃下垂,胃小彎低於臍水平6 cm。證屬氣虛下陷,脾胃虛弱。治擬升降並調、健補脾胃、理氣消脹。藥用:枳實40 g,生白朮30 g,柴胡10 g,升麻6 g,黨參10 g,茯苓10 g,陳皮10 g,當歸10 g,乾薑2 g,石菖蒲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劑。
2月4日複診:上方連服7劑後,嘔吐症狀明顯改善,兩脅脹滿疼痛減輕,大便正常,舌黯,苔薄白,脈沉細。上方減茯苓、陳皮,加木香、厚朴以加強行氣消脹。病久及腎引起閉經,加紫河車、枸杞子補腎調經。原方加減,繼服3個月,諸症消失,複查上消化道鋇餐正常,體重增加4 kg。
按:本案若一味升提則壅滯,而僅用疏理,則胃氣會更加虛陷,故應脾胃同治,升降並調。方中枳實苦辛降洩,破氣化滯、消痞除滿、逐痰散結,以瀉為主;白朮苦甘升補,健脾益胃、燥溼和中,以補為要。二藥伍用,補瀉兼施,行氣而不傷正,補正而不壅滯,共奏行氣消積除痞、健脾益胃和中之功效,使氣機調暢、升降有序。升麻、柴胡升舉下陷清陽,升提下陷陽氣,以求濁降清升,於是脾胃和調,水谷精氣生化有源,脾胃氣虛諸證可以自愈;中氣不虛則升舉有力,凡下脫、下垂諸證可以自復其位。
3 討論
重用枳實、白朮,一方面取其升清降濁之意,另一方面大劑量的枳實、白朮均有健補脾胃之效。李東垣《脾胃論》註明枳術丸可“治痞,消食,強胃”。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枳術丸能夠改善模型小鼠消化機能紊亂導致的脾胃虛弱症狀,可增強小鼠胃排空和促進腸平滑肌的推進性蠕動,顯著增加小鼠的食慾[1]。白朮對胃腸道平滑肌具有興奮和抑制的雙向調節作用;可興奮胃腸道M 受體和乙酰膽鹼受體,促進胃腸蠕動與排空;還可抑制胃腸運動和治療脾虛證。白朮通過調節胃腸激素水平治療脾虛證,對胃腸運動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小劑量抑制,大劑量興奮。枳實、枳殼的水煎劑、酊劑及流浸膏對小鼠、家兔的離體腸管及家兔的在體腸管均有抑制作用。水煎液使胃、腸瘻狗的胃腸收縮節律有力,呈興奮作用,但抑制狗在體胃腸運動。枳實提取物對乙酰膽鹼和組胺所致腸管收縮有明顯的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