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對社會現實生活的印象是角色遊戲的源泉
角色遊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再現活動,遊戲主題、角色、情節、材料的使用均與幼兒的社會生活經驗有關。如在“醫院”的角色遊戲中,幼兒扮演醫生,用聽診器給人看病,往往並不能正確地使用聽診器,會出現病人說頭痛則聽頭,說肚子痛則聽肚子,說腳痛則聽腳;有時幼兒還會病人哪裡痛就給哪裡打針;也有的幼兒會一邊打針一邊說:“小朋友,別害怕,阿姨輕輕地打”,“小朋友,真勇敢!”等等。在玩“公共汽車”的遊戲時,幼兒會吆喝“九路九路,到火車站,1元1人,請快上車”等等。又如當幼兒瞭解了交通規則後則會玩交通警察的遊戲,坐公交車遇到售票員態度不好,在遊戲中幼兒也會對乘客很兇。還有,教師的孩子喜歡“當老師”,醫生的孩子喜歡“當醫生”等。這些都證明了幼兒在角色遊戲中所反映的是他們的社會生活經驗。幼兒生活經驗越豐富,角色遊戲的水平也就越高。
想象活動是角色遊戲的支柱角色遊戲過程是創造性想象的過程。在角色遊戲中,創造性想象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遊戲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如扮演媽媽、老師、司機、經理等幼兒生活中熟悉的人物。
幼兒運用“各種材料,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等表現自己對這些角色的認識與體驗。二是對遊戲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在角色遊戲中,幼兒常常以一種物品代替另一種,還能一物多用。如用紙條當“麵條”,用小積塑片當“飯”,用冰棒棍當“筷子”等。同樣一種物品在不同遊戲中可以充當不同的東西,如積塑條可以是老爺爺的“柺杖”,可以是火車的“鐵軌”,可以是護士的“注射器”,還可以是警察叔叔的“警棍”等。三是對遊戲情景的假想(情景轉換)。幼兒常常通過一個或幾個動作和想象,將遊戲情景進行濃縮或轉換,如玩娃娃家,媽媽一摸孩子額頭,“呀!小孩發燒了,送醫院吧。”結果抱著孩子在院子裡走一圈回來了,說打針了,孩子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