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2-20 16:55

  麻黃功效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生品發汗解表和利水消腫力強,多用於風寒表實證,胸悶喘咳,風水浮腫,風溼痺痛,陰疽,痰核。蜜麻黃性溫偏潤,辛散發汗作用緩和,增強了潤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勝。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麻黃絨作用緩和,適於老人、幼兒及虛人風寒感冒。蜜麻黃絨作用更為緩和,適於表證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兒及體虛患者。

  麻黃作用

  麻黃的作用是主要可以治療外感風寒,這裡大家一定要注意,是外感風寒,因為風寒症的種類有很多,所以一定要分辨自己得風寒的種類,才可以對症下藥。另外,對於身體裡面的寒氣發佈出去,而且鼻子堵塞,等症狀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如果用了這味藥,可以讓我們的身體發汗,將體內的寒氣散發出去。

  用於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與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湯,可增強平喘功效;若兼內有寒飲,可配伍細辛、乾薑、半夏等,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龍湯;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與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湯。

  用於水腫而兼表證,為宣肺利尿之要藥,本品發汗利水,有助於消散水腫,常與生薑、白朮等同用,如越婢加術湯。

  取麻黃溫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應藥物可以治風溼痺痛及陰疽、痰核等證。

  用法及注意事項

  2—9g。宜後下。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搗絨緩和發汗,小兒、年老體弱者宜用麻黃絨或灸用。

  在食用麻黃進行疾病治療的時候,會很容易讓身體流汗,而且非常的多,但是許多都是虛汗,盜汗。如果身體太過於虛弱的話,尤其是腎氣不足而導致咳嗽的人小編建議最好不要用的。此外,麻黃更是可以讓我們人體更加的興奮,主要是因為讓我們的中樞神經興奮,還有如果失眠機體汗本身就很多的人建議不要用。

麻黃到底能幹甚麼相關文章
麻黃是發汗解表第一藥,是一個很峻猛的一個藥,所以在使用時宜小心應用。汗多及對高血壓和失眠的患者,再出現可以使用麻黃的症候時,需小心謹慎。 證候禁忌對於發汗解表藥來說,汗多的不能用,辛溫的藥一般熱證要慎用。汗是人體的津液化生的,津液受傷的人,一般使用麻黃要小心謹慎。象這樣的一些都是屬於共性的問題,解表藥原則上不宜久煎。但是今後在《傷寒論》上,大家看了麻黃都要先煎。其實麻黃相對於其他的解表藥來說,它
發布於 2023-12-20 17:02
0評論
【別名】 龍沙、狗骨、卑相、卑鹽 【來源】 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質莖。8~10月間割取綠色細枝,或連根拔起,去淨泥土及根部,放通風處晾乾或晾至6成干時,再曬乾。放置乾燥通風處,防潮防黴。 【性狀】 ①草麻黃 又名:田麻黃。莖呈細長圓柱形而微扁,少分枝,直徑約1~2毫米,通常切成長約2~3釐米的小段。表面淡綠色至黃綠色,有細縱走稜線,手觸之微有粗糙感,節明顯,節間長2.5~6厘
發布於 2023-09-13 20:54
0評論
【來源】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黃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賊麻黃EphedraequisetinaBge.的乾燥草質莖。秋季採割綠色的草質莖,曬乾。 定觀賞性。 生長環境 耐寒、耐旱、鹼性土亦能生長。 麻黃具有喜光、耐乾旱、耐鹽鹼、抗嚴寒的特性。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乾燥的沙漠、高山、低山、丘凌、平原等地均
發布於 2023-12-20 17:15
0評論
麻黃一般分為生麻黃和炙麻黃,不同的炮製方法是麻黃產生了不同的作用,生麻黃的發散風寒作用強一些,而炙麻黃的平喘止咳作用強一些,在臨床上應該區分使用。 一般麻黃生用,我們見到的一般都是麻黃的草質莖,下面有比較粗的木質莖,很粗,面上有那種棕褐色的,或者棕色的那種比較粗的木質莖,這個長的木質莖,因為麻黃長在一些沙質地裡面,它的葉片已經退化了。其實它的葉片就包裹在它的結,麻黃的結上,已經退化成一個薄膜狀了
發布於 2023-12-20 17:08
0評論
麻黃是臨床常用藥物,性溫,味辛、微苦,具有發汗、平喘、利水的功效。應用上有生麻黃與炙麻黃的區別,二者的功效有一定的差別。 生麻黃:辛散作用較強,長於發汗解表利水,多用於外感風寒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等風寒表實證,常配伍桂枝增強其發汗解表之力;還可用於風水浮腫,常配伍生薑、白朮等。 炙麻黃:用蜂蜜拌炒後,辛散作用減弱,發汗解表利水的功效減低,但宣肺平喘的作用增強,多用於肺氣壅遏所致的咳喘
發布於 2023-09-13 21:14
0評論
麻黃為麻黃科值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莖質。本品味麻色黃,故名。 早在公元一世紀前後,我國的《神農本草經》即有其能“發表出汗……止咳逆上氣”的記載,麻黃現仍為重要的平喘中藥。 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材,麻黃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應用歷史。漢代名醫張仲景《傷寒論》中的麻黃湯一方用以治療傷寒。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列有引氣湯,用以治肺勞實、氣喘鼻脹。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有用麻黃的方劑。 【
發布於 2023-12-20 16:48
0評論
【古代炮製方法】漢代有去節、碎剉和煮數沸等炮製方法(《玉函》)。宋代增加了杵末(《證類》)、酒煎(《聖惠方》)、清炒(《博濟》)、沸湯泡(《蘇沈》)、蜜炙(《衍義》)等法。元代又有炒黃、燒炭(《寶鑑》)。明代增有炒焦和薑汁浸製(《普濟方》)、炒黑(《一草亭》)、沸醋湯浸(《仁術》)、酒蜜拌炒焦法(《景嶽》)等。清代有酒洗(《暑疫》)、酒煮(《得配》)。此時,其炮製方法已達20餘種。 【現代炮製方
發布於 2023-09-13 21:01
0評論
1.治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傷寒論》麻黃湯) 2.治太陽、少陰兩感證,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二兩(去節),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
發布於 2023-09-13 21:21
0評論
麻黃湯證是人體正氣亢盛,奮起抵抗,將人身的陽氣津液運行到體表全力抵抗外感風寒之邪,正邪力量相當。因此臨床上見到惡寒厲害,發熱程度也高,一般來說,惡寒有多厲害,發熱有多厲害,因為發熱是正氣對抗邪氣的反應,由於人體體液充斥體表厲害,不能外出,故見無汗,頭痛厲害,骨節疼痛,人體氣機不能外達,只能向上,所以可見喘,麻黃湯證就是這樣,方中麻黃辛溫,桂枝性溫,杏仁也性溫,炙甘草同樣性溫,四味藥均為溫性,為什
發布於 2024-01-16 15:06
0評論
1、用於風寒表證。本品辛溫升散之性較強,能開洩腠理、透發毛竅,以外散侵襲肌表的風寒邪氣。在發散風寒藥中,其發汗作用最強,為重要的發汗解表藥。宜用於風寒外鬱,腠理閉密無汗的外感風寒表實證。治療此證,麻黃與桂枝相須為用,更能增強發汗、散寒以解表之力。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對風寒表實而有喘逆咳嗽者,尤為適宜,如《傷寒論》麻黃湯。本品亦可與其他發散風寒藥同用,如《和劑局方》十神湯,其與紫蘇等藥配伍。 2
發布於 2023-09-13 21:0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