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2-20 16:48

  麻黃為麻黃科值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莖質。本品味麻色黃,故名。

  早在公元一世紀前後,我國的《神農本草經》即有其能“發表出汗……止咳逆上氣”的記載,麻黃現仍為重要的平喘中藥。

  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材,麻黃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應用歷史。漢代名醫張仲景《傷寒論》中的麻黃湯一方用以治療傷寒。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列有引氣湯,用以治肺勞實、氣喘鼻脹。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有用麻黃的方劑。

  【別名異名】龍沙(《神農本草經》),卑相、卑鹽(《名醫別錄》),狗骨(《廣雅》),草麻黃、色道麻、潔力根(蒙古)。 undefined

  味辛、微苦,性溫。功效:解表發汗,宣肺平喘,祛風利水。

  第1步發汗解表

  麻黃輕揚上達,性溫辛散,善於宣肺氣,開腠理,透毛竅,散風寒,常用於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

  第2步宣肺平喘

  麻黃辛溫則入肺經,宣暢肺氣,溫散肺寒。常用於風寒咳嗽,哮喘等證。

  第3步利水消腫

  麻黃辛溫,入肺,膀胱二經。肺為水之上源,宣降肺氣,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因而有利尿消腫之功效。

  第4步散寒通痺

  麻黃辛散溫通,《藥性論》:“治身上毒風頑痺,皮肉不仁。”《日華子諸家本草》又言:“麻黃能調血脈,開毛孔皮膚。”《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提出:麻黃 “輕陽上達,無氣無味,乃氣味中又最輕者,故能透出皮膚毛孔之外,又能深入凝痰停血之中,凡藥力所不能到之處,此能無微不至,較之氣雄力厚者其力更大。”故宋、金、元、明、清以來,本品用作佐使藥,廣泛用於治療風寒溼痺,皮膚疾患,癰疽腫痛,損傷瘀腫等證。內服外用皆可。

  興奮中樞神經

  對大腦,中腦及延腦,呼吸與循環中樞,均有興奮作用;還有類似腎上腺的作用,故內服麻黃製劑後,表現如下:

  ①全身溫暖,心跳加快,末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②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③緩解支氣管和胃腸痙攣

  ④有促進膀胱內括約肌緊張和痙攣作用。

  第2步影響汗腺分泌

  由於人與動物的汗腺分佈不同,在一般情況下,麻黃鹼不能誘發人出汗,但當人處在高溫時用了麻黃鹼50一60毫克,1.5—2小時後,汗腺分泌比未用麻黃鹼時更多更快,但皮下注射麻黃鹼的皮膚,不引起特殊的汗腺分泌,因此麻黃鹼的這種作用恐系中樞性。

  第3步抗過敏

  亦可用於蕁麻疹;局部作用,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縮,故可治療鼻炎;對骨骼肌有抗疲勞作用,能促進被箭毒所抑制的神經肌肉間的傳導,可用於重症肌無力的治療;還可引起高血糖,但其作用較弱而不恆定。水提取物有抗過敏作用,麻黃有抑制致敏物質釋放的作用。麻杏石甘湯能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抑制致敏豚鼠腸管組胺的釋放,緩解腸管的運動。因而臨床使用麻杏石甘湯治療過敏性、變態反應性疾病有效。

  第4步抗炎

  麻黃多種生物鹼對足蹠炎症性水腫有抑制作用。麻黃提取物對實驗性炎症有抗炎作用。麻黃所含白飛燕草苷元對實驗性關節炎有抑制作用。

  第5步鎮痛

  麻黃鹼有中樞性鎮痛作用,並可顯著增強嗎啡的鎮痛作用。

  第6步抗菌、抗病毒

  麻黃揮發油對流感病毒(亞州甲型AR8)有抑制作用,用揮發油給鼠作治療流感實驗,平均存活期顯著增加,平均肺損傷顯著減低,有一定治療效能。水煎劑和麻黃揮發油對多種細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對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有治療作用。

  第7步解熱、發汗

  麻黃揮發油對兔人工發熱有解熱作用,以萜松醇的降溫作用更為明顯。

  麻黃生物鹼不能誘發出汗。麻黃湯對大鼠發熱有解熱作用,並能引起汗腺分泌而發汗。證實了古人的觀察,單用麻黃並不發汗,麻黃與桂枝同用才能發汗。 麻杏石甘湯對兔發熱有解熱作用。實驗證明,對於用消毒牛乳引起人工發熱的家兔,麻黃揮發油乳劑有解熱作用。但麻黃揮發油對於皮膚的粘膜均有較強的刺激作用。

  第8步對心臟的作用

  麻黃所含的麻黃鹼的結構和藥理作用均與腎上腺素有相似之處,能使心肌收縮增強,心輸出率增加,心率加快,甚至心律紊亂。

  第9步降壓作用

  麻黃主要生物鹼能引起血壓升高,收縮壓和舒張壓都能上升。麻黃次鹼和揮發油有擴張血管和降壓作用。

  第10步對血管的作用

  麻黃鹼能使心、腦、肌肉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而使肺、腎、脾等內臟和皮膚、黏膜血管收縮而血流量減少;並能使肺動脈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同時升高。因此麻黃對哮喘病人肺動脈高壓者是不利的。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相關文章
麻黃是臨床常用藥物,性溫,味辛、微苦,具有發汗、平喘、利水的功效。應用上有生麻黃與炙麻黃的區別,二者的功效有一定的差別。 生麻黃:辛散作用較強,長於發汗解表利水,多用於外感風寒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等風寒表實證,常配伍桂枝增強其發汗解表之力;還可用於風水浮腫,常配伍生薑、白朮等。 炙麻黃:用蜂蜜拌炒後,辛散作用減弱,發汗解表利水的功效減低,但宣肺平喘的作用增強,多用於肺氣壅遏所致的咳喘
發布於 2023-09-13 21:14
0評論
1、用於風寒表證。本品辛溫升散之性較強,能開洩腠理、透發毛竅,以外散侵襲肌表的風寒邪氣。在發散風寒藥中,其發汗作用最強,為重要的發汗解表藥。宜用於風寒外鬱,腠理閉密無汗的外感風寒表實證。治療此證,麻黃與桂枝相須為用,更能增強發汗、散寒以解表之力。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對風寒表實而有喘逆咳嗽者,尤為適宜,如《傷寒論》麻黃湯。本品亦可與其他發散風寒藥同用,如《和劑局方》十神湯,其與紫蘇等藥配伍。 2
發布於 2023-09-13 21:08
0評論
麻黃桂枝湯可以有效的治療內溼引起的風寒,或者是朋友們的四肢關節出現疼痛的現象,而且,麻黃桂枝湯還可以有效的消除我們身上的水腫症狀,對付風寒是有一手。而且在春季乾燥的季節可以很好的潤燥功效。 人體正氣亢盛,奮起抵抗,將人身的陽氣津液運行到體表全力抵抗外感風寒之邪,正邪力量相當。因此臨床上見到惡寒厲害,發熱程度也高,一般來說,惡寒有多厲害,發熱有多厲害,因為發熱是正氣對抗邪氣的反應,由於人體體液充斥
發布於 2024-01-07 18:16
0評論
當然了桂枝和其它中醫一種用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功效與作用,因此中醫常把桂枝當成一種引經藥,可以說桂枝在臨床上的應用也是相當的廣泛的。 性味辛溫,有散寒解表的作用 常配合麻黃治療無汗的風寒感冒,有助麻黃髮汗解表的作用。配合白芍治療有汗的風寒感冒,有調和營衛,解肌止汗的作用。桂枝還能溫經、祛風寒、活血通絡。可配合當歸、赤白芍、川芎、紅花、桃仁等,治療月經後錯或經閉不潮以及行經腹痛、腹部症塊等證;配合片姜
發布於 2024-01-13 12:59
0評論
麻黃功效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生品發汗解表和利水消腫力強,多用於風寒表實證,胸悶喘咳,風水浮腫,風溼痺痛,陰疽,痰核。蜜麻黃性溫偏潤,辛散發汗作用緩和,增強了潤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勝。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麻黃絨作用緩和,適於老人、幼兒及虛人風寒感冒。蜜麻黃絨作用更為緩和,適於表證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兒及體虛患者。 麻黃作用 麻黃的作用是主要可以治療外感風寒,這裡大家
發布於 2023-12-20 16:55
0評論
【古代炮製方法】漢代有去節、碎剉和煮數沸等炮製方法(《玉函》)。宋代增加了杵末(《證類》)、酒煎(《聖惠方》)、清炒(《博濟》)、沸湯泡(《蘇沈》)、蜜炙(《衍義》)等法。元代又有炒黃、燒炭(《寶鑑》)。明代增有炒焦和薑汁浸製(《普濟方》)、炒黑(《一草亭》)、沸醋湯浸(《仁術》)、酒蜜拌炒焦法(《景嶽》)等。清代有酒洗(《暑疫》)、酒煮(《得配》)。此時,其炮製方法已達20餘種。 【現代炮製方
發布於 2023-09-13 21:01
0評論
麻黃一般分為生麻黃和炙麻黃,不同的炮製方法是麻黃產生了不同的作用,生麻黃的發散風寒作用強一些,而炙麻黃的平喘止咳作用強一些,在臨床上應該區分使用。 一般麻黃生用,我們見到的一般都是麻黃的草質莖,下面有比較粗的木質莖,很粗,面上有那種棕褐色的,或者棕色的那種比較粗的木質莖,這個長的木質莖,因為麻黃長在一些沙質地裡面,它的葉片已經退化了。其實它的葉片就包裹在它的結,麻黃的結上,已經退化成一個薄膜狀了
發布於 2023-12-20 17:08
0評論
修復組織細胞桑白皮有修復受損組織細胞,淡化疤痕,利水消腫之功效。 降壓作用桑樹煎劑給動物口服有輕微緩慢的降壓作用,根或枝的皮降壓效果顯著,而根和新梢葉則無作用.用乙醚、熱水或溫甲醇的提取液給兔皮下注射1g(生藥)/kg時,可使血壓下降。治衄血、咯血及肝陽肝火偏旺之高血壓症。桑白皮有止血清肝之功,可治衄血、咯血及肝陽肝火偏旺之高血壓症。 用於水腫,如風水、皮水等。桑白皮能清降肺氣,通調水道而利水。
發布於 2024-06-12 18:34
0評論
修復組織細胞桑白皮有修復受損組織細胞,淡化疤痕,利水消腫之功效。 降壓作用桑樹煎劑給動物口服有輕微緩慢的降壓作用,根或枝的皮降壓效果顯著,而根和新梢葉則無作用.用乙醚、熱水或溫甲醇的提取液給兔皮下注射1g(生藥)/kg時,可使血壓下降。治衄血、咯血及肝陽肝火偏旺之高血壓症。桑白皮有止血清肝之功,可治衄血、咯血及肝陽肝火偏旺之高血壓症。 用於水腫,如風水、皮水等。桑白皮能清降肺氣,通調水道而利水。
發布於 2024-07-07 08:17
0評論
(一)浮小麥應用 第1步自汗,盜汗。 本品甘涼入心,能益心氣、斂心液;輕浮走表,能實腠理、固皮毛、為養心斂液,固表止汗之佳品。凡自汗,盜汗者,均可應用。可單用炒焦研末,米湯調服。治氣虛自汗者,可與黃芪、煅牡蠣、麻黃根等同用,如牡蠣散(《和劑局方》);治陰虛盜汗者,可與五味子、麥冬、地骨皮等藥同用。 第2步骨蒸勞熱。 本品甘涼並濟,能益氣陰,除虛熱。治陰虛發熱,骨蒸勞熱等證,常與玄參、麥冬、生地、
發布於 2024-01-28 20:3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