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居調養法:外感風寒是膈肌痙攣發生的原因之一,故患者生活起居,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風寒之邪的侵襲。
(二)心理調養法:精神緊張,會使全身肌肉和神經都處於緊張狀態,不利於膈肌痙攣的緩解,故患者應經常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至於由胃神經官能症引起的膈肌痙攣,心理調適更是至關重要,患者除設法自我控制,保持輕鬆愉快的情緒之外,應主動接受心理治療。
(三)飲食調養法:膈肌痙攣與飲食不節關係密切,所以,病人應注意飲食物的選擇,忌生冷、辛辣、煎炸等刺激性強或不易消化的食物。飲食以清淡為宜。此外,以下食療方有益於本病的治療,可酌情選用。
(1)生薑15克、大棗10枚、紅糖25克,水煎趁熱飲下。本方適用於胃中寒冷之呃逆。
(2)鴨蛋2個、石斛10克、白糖10克。將石斛煎湯,用其湯煮熟鴨蛋,衝白糖服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連服3日。本方適用於胃火上逆之呃逆。
(3)乾薑8克、百合15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本方適用於脾腎陽虛之呃逆。
(4)天花粉、白蜜各適量。天花粉削去外皮後曬乾,研為細末備用;另將蜂蜜煉熟後過濾備用。每日2~3次,每次取天花粉12克,蜂蜜1湯匙,用開水調化飲之。本方適用於胃陰不足之呃逆。
(四)藥物調養
1.常用驗方
(1)胃中寒冷:幹砂仁適量。每次取砂仁2克,不拘時,洗淨後放入嘴中細細嚼之,餘渣吐出。
(2)冒火上逆:鮮酥梨、鮮塘藕適量,鮮竹瀝1小杯。將梨、藕洗淨,削去外皮,切成丁,用乾淨紗布包住後絞出汁。不拘時,隨意飲之。如火氣過甚,可於上方加鮮竹瀝1小杯調服。
(3)脾腎陽虛:麻雀3只,小茴香10克,乾薑6克,三七6克,黃精30克。煎上藥取湯燉麻雀肉服,食肉喝湯,每日1劑分3次服,連服數劑。
(4)胃陰不足:沙參15克,麥冬15克,生地15克,玉竹15克。水煎服。
2.常用中成藥
①胃中寒冷首選良附丸,每次6克,每日2次。②胃火上逆首選涼膈散,每次9~15克,每日2次,溫開水或蘆根湯送服。孕婦慎用。③脾腎陽虛首選附子理中丸,每次6~9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④胃陰不足,首選瓊玉膏,每次15克,每日3次,溫開水或蜂蜜送服。
(五)針灸調養法
(1)體針:取穴為足三里、中脘、內關、天突、膻中、膈俞、巨闕。足三里、內關、中脘直刺,用捻轉提插手法,使酸脹感直達胃脘。內關、足三里兩穴,針柄上加艾球溫灸,療效更好。天突用針從胸骨切跡上緣之內方向下刺入,深1~1.5,使針感傳至咽部與胸部,膻中用針先平刺,再向下沿胸骨斜刺,使針感向左、右、下放散。膈俞平刺,深0.5~0.8寸,使針感局部出現麻脹。巨闕,平刺,深1寸左右,以局部出現沉脹感為好。以上處方及操作適應於各種證型之呃逆,臨床應用亦可根據具體證型,配上1~2個有針對性的穴位。如:①胃中寒冷配太沖,②胃火上逆配天樞、內庭,③脾腎陽虛配三陰交、脾俞、腎俞,④胃陰不足配三陰交等。
(2)耳針:取神門、膈、皮質下(雙側)。用強刺激手法,間歇捻轉,留針30分鐘。或用皮內針留埋6~8小時,隔日1次。
(3)艾灸:取膻中、中脘、關元,用艾條燻灸20~30分鐘,也可用艾柱灸3~5壯。
(六)推拿調養法:
(1)指壓翳風穴、或天突穴、或攢竹穴。
(2)壓眼法:按壓眼球至酸脹。
(3)病人取仰臥位,術者站在病人的左側,用左手掌指關節著於中脘穴,右手掌根按壓其指背,然後,隨病人呼吸逐漸用力向下按壓,約3~4分鐘,待病人下肢有明顯痠麻重脹感後松指,再如法按壓上脘穴和指壓關元穴,以和調胃腑,降濁氣。接下來,用兩手拇指自劍突沿肋弓向脅肋兩側分推,再用兩掌的邊緣揉運腹部,再按壓足三里,以和胃降逆寬胸利膈。最後,病人取俯臥位,術者用兩手拇指指面自脊柱兩側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作由頸至腰骶直推,並指揉胃俞、脾俞、腎俞、膈俞等穴,以調脾胃腎之氣,抑制呃逆。
(七)其他調養法
(1)憋氣法:深吸一口氣,直至腹和胸腔氣滿再也不能吸氣時,馬上捏住鼻子,摒氣1~2分鐘後呼氣,反覆3~4次。
(2)大驚法:突然驚嚇患者。適用於情志因素而患病者。
(3)飲溫水法。飲服溫熱開水。
(4)氣功調養法(放鬆功):站、坐、臥均可。採用三線放鬆法或分段放鬆法。對胸、腹、腰、背部放鬆尤應多注意,多重複。每日3次,每次20~30分鐘。每次練功結束,自己揉按足三里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