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1
【來源】《傷寒論》
【組成】麻黃四兩(今9克),杏仁五十個(今9克),炙甘草二兩(今6克),生石膏半斤(今24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今1400毫升),煮麻黃,減二升(今400毫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今400毫升),去渣,溫服一升(今200毫升)。
【功用】辛涼宣洩,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邪,身熱不解,咳嗽喘逆,氣急鼻扇,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浮而數者。
【方論】本方是治療外感風寒、鬱熱致喘之主方,病變重心在邪熱壅肺。若表證仍在,乃用麻黃宣肺,以發散在表之寒。汗出而喘,為裡熱所迫,故用石膏清肺,清在裡之熱。杏仁輔麻黃以平喘。甘草助石膏以生津。至此裡熱清,表邪解,則汗自止,喘自平。
【比較】無汗而喘、身惡寒,主要用麻黃湯,以辛溫散之;有汗而喘、身大熱,主要用白虎湯,辛寒來清之;若有汗、或無汗、身無大熱而喘,則宜用麻杏甘石湯兩解。
方劑2
【來源】《麻症集成》卷四。
【組成】炙麻黃、杏仁、甘草、瓜蔞、力子、石膏、前胡、川貝、竹葉。
【主治】麻症發熱脹痛,咳嗽連聲,寒鬱毒以致標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