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2-08 15:21

  雞眼:半夏適量,局部消毒後用手術刀削去雞眼處角化組織,使呈一凹面,放半夏末於患處,外貼膠布。

  頭癬:生半夏20克,斑蝥5克。浸泡於200毫升白酒中,7天后用藥酒塗擦患處。每天2~3次,7天為一療程,一般用藥2~3個療程。

  口腔潰瘍:生半夏、烏賊骨等分,研細末,撒患處。每日2~3次,連用3天。

  肩周炎:生半夏、雄黃、樟腦、急性子、公丁香、烏蛇、蜈蚣、凡士林。上藥研細末,用凡士林調成藥膏。取藥膏適量攤於敷料上,貼患處,每日一次。

  梅核氣:姜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薑15克,蘇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眩暈:半夏15克,炒白朮15克,天麻10克,陳皮15克,茯苓20克,澤瀉2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嘔吐反胃:制半夏12克,生薑6克,伏龍肝100克。先將伏龍肝打碎入鍋,加清水500毫升,武火煎30分鐘,過濾留汁,加入半夏、生薑同煎取汁,代茶頻飲。

半夏如何入藥治療疾病相關文章
近代名醫張錫純因喜用大劑量石膏而被稱為“張石膏”。他說:“石膏涼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實熱者放膽用之。”石膏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鈣,其味辛甘、性寒。生石膏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主治熱病壯熱不退、煩渴、神昏譫語、發狂、發斑、肺熱喘咳、中暑、胃火頭痛、牙痛、口舌生瘡。煅石膏能收溼,生肌,斂瘡,止血,外治潰瘍不斂、溼疹瘙癢、水火燙傷、外傷出血等。 血栓性脈管炎:生石膏250克,研為細末,桐油10
發布於 2023-12-04 20:28
0評論
半夏瀉心湯 出處:《傷寒雜病論》。 分類:和解劑,調和腸胃。 組成:半夏(15克),黃芩(9克),乾薑(9克),人參(9克),炙甘草(9克),黃連(3克),大棗(4枚)。 方訣:半夏瀉心參芩連,乾薑草棗一併添;寒熱互結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功用:寒熱平調,消痞散結。 主治:寒熱錯雜之痞證。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膩而微黃。(本方常用於急慢性胃腸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早
發布於 2024-02-08 15:41
0評論
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其塊莖具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作用。主治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頭暈不眠等症。 一、植物學特徵 半夏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0釐米。塊莖近球形,葉出自塊莖頂端。葉柄長6~23釐米。在葉柄下部內側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葉為單葉,呈心形,兩年後為3小葉的複葉,小葉呈橢圓形至披針形,中間小葉較大,葉子兩面光滑無毛。花期在5~7月,果期在8~9月,漿果成熟時呈紅
發布於 2024-02-08 15:35
0評論
半夏的功效: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功用主治:本品辛散溫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溼,降逆氣,而善祛脾胃溼痰。水溼去則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氣降則胃和而痞滿嘔吐自止,故為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之良藥。既主治脾溼痰壅之痰多咳喘氣逆,如二陳湯、小青龍湯,又治溼痰上犯之眩暈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朮天麻湯,還可治風痰吐逆,頭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壺丸。 本品善燥溼降逆止嘔,又性溫
發布於 2024-02-08 15:15
0評論
山藥是一款很好的滋補美食,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及各種營養元素,同時山藥也是可以入藥的,民間也有很多山藥治病的偏方。那麼山藥都能治療哪些疾病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山藥治病偏方! 治腹瀉:山藥150克洗淨去皮,切成塊狀;糯米150克,淘洗乾淨。先將糯米煮粥,半熟時放入山藥塊,粥熟即可食用。適用於脾虛、大便滑瀉、小便不利兼有咳喘者。 治嘔吐:制半夏10克,用溫水淘洗數次後,加適量水煎煮,取汁去渣
發布於 2023-12-05 14:07
0評論
1半夏瀉心湯這種重要十分的常用,臨床上有許多疾病都會選擇這種湯藥,裡面的主要成分有半夏,甘草,白朮,蒼朮,陳皮等等,在臨床上具體應用的時候,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還可以加上其他的藥物。 2半夏瀉心湯這種藥物主要是用於治療心火比較旺盛而導致的疾病,比如說患者會經常出現失眠的情況,總是感覺心裡面比較煩躁,手心和腳心總是會比較發熱,這種情況下都可以用半夏瀉心湯治療。 3使用半夏瀉心湯來進行治療的時候還可以
發布於 2024-02-08 15:28
0評論
兒童血性胃腸炎:取鮮仙鶴草100克,鳳尾草100克,鮮馬齒莧100克,搗爛絞汁加適量蜂蜜口服。婦女經血不止:仙鶴草50克水,煎口服,日3次。 感冒咳嗽:仙鶴草30克,草珊瑚30克,水煎口服,日3次。菌痢:取仙鶴草40克,地錦草30克,水煎,膿多加紅糖,血多加白糖,分3次服;或取鮮仙鶴草100克,鮮馬齒莧200克,水煎頻服。均為成人一天量,兒童酌減。 慢性胃炎:取仙鶴草50克,水煎3次,每次煎沸
發布於 2023-09-13 14:39
0評論
說到梔子花,不僅在於其美觀所帶來的觀賞價值,還具有環保價值。可淨化空氣,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氫等多種有害氣體有較強的抵抗和吸收作用。再者,其花、葉、果、根還可入藥,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梔子味苦性寒,入心、肺、三焦經。“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瘡腹鼻,白癩赤癩瘡瘍。”主治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溼熱黃疸;淋證;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等。 用梔子葉、
發布於 2023-09-18 23:05
0評論
牛蒡,菊科植物,生命力極其頑強,即使受了致命的摧折仍能頑強地生長,它的果實就是牛蒡子。它在民間還有一個有趣的別名——“牛菜”,據說是因為牛特別喜歡吃它的根葉,且吃飽後力氣大,因此它的種子又被稱為“大力子”。果實難看且多刺鉤,易附著在衣物上,人們討厭它,故又有了“惡實”的稱呼。而老鼠碰著它常鉤粘於身難以擺脫,故又名“鼠粘子”、“鼠見愁”。 牛蒡子性味辛、苦、寒,有疏散風熱、解毒透疹、利咽散腫的功效
發布於 2024-01-02 12:56
0評論
菊花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菊科植物,不但可以治療目赤腫痛,還能起到治療頭暈、目眩等症狀的作用。那麼菊花在醫學上究竟有哪些具體的功效和作用呢?在中醫中又有哪些方劑需要用到它呢?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菊花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菊及其變種的頭狀花序。 【性味與歸經】甘、苦,微寒。入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明目,清熱解毒,平肝陽。 臨床應用 1.用於外感風熱、發熱、惡寒、頭痛等症 菊花疏
發布於 2024-03-23 13:3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