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白喉桿菌後1~4天就會發病。初期的症狀是咽喉有輕微疼痛,以吞嚥時為明顯。一般說來,兒童的常見症狀有低熱、心跳加快、噁心、嘔吐、寒戰和頭痛。頸部的淋巴結可能會腫大。如果病菌存在於鼻腔內,患兒會流鼻涕,且經常隻影響一側的鼻孔。感染會從喉部擴散到聲帶,並使咽喉部水腫而減小空氣的通道,出現呼吸困難。
白喉的典型表現是形成假膜。假膜是由壞死的白細胞、細菌和其他物質組成的膜狀物,常位於扁桃體和靠近咽喉的其他部位。假膜很厚且硬,呈汙穢的灰色。如果強行剝脫假膜,其下面的粘膜就會出血。假膜可能縮小氣流的通道,或者突然完全堵塞氣流通道,阻礙患兒呼吸,出現緊急情況。但是,一些較輕微的白喉,也可不產生假膜。
如果細菌釋放出毒素,毒素會通過血液進入並損害人體組織,尤其是心臟和神經。對心肌的嚴重損害通常發生在感染後的10~14天,但也可能會在第1到第6周的任何時間。對心臟的損害可能輕微,只在心電圖中顯示輕度的異常;但有的也可能非常嚴重,而導致心力衰竭或突然死亡。
毒素通常影響特定的神經,如支配喉部運動的神經受累,可發生吞嚥困難。這些神經在病程的第1周就會受到影響,周圍神經在第3周到第6周開始受累,而導致四肢無力。心臟和神經的損害要經過很長時間才會極緩慢地康復。 白喉也會影響皮膚(皮膚白喉)。雖然白喉在熱帶更為常見,但在美國也發現了皮膚白喉,特別易發生在居住條件擁擠又不講衛生的人當中(例如無家可歸者)。在極少的病例中,白喉會影響眼睛。
二、按假膜部位可分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白喉。
1.咽白喉
約佔發病人數的80%,按假膜範圍大小及症狀的輕重可分為以下四型:
(1)普通型白喉 即典型咽白喉。起病緩慢,表現為咽痛、發熱、食慾不振、噁心、乏力。嬰幼兒可表現為神態不活躍、流涎、易哭鬧等。體查咽部充血,見假膜形成,初為點片狀,1—2天內融合、擴大,但範圍不超過顎弓。初期假膜呈灰白色,境界清,不易抹掉,強行剝離可致出血。如不及時治療,假膜範圍可擴大,超出顎弓,中毒表現重,可出現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
(2)輕型白喉 症狀較輕,表現為低熱、咽病,假膜侷限於扁桃體、顎垂,呈小片狀。本病流行期間,部分患者反有咽痛和輕微的全身症狀,而無假膜形成,表現為滲出性咽炎或支氣管炎,臨床極易漏診。
(3)重型白喉 亦稱中毒型白喉。全身中毒症狀重,假膜範圍大,可擴展至顎弓、咽後壁及喉部,色灰黃,多因出血、壞死而變成黑褐色,口臭明顯。該型患者可有心肌炎症狀或周圍神經麻痺等。嚴重可致心源性循環衰竭。
(4)極重型假膜範圍更廣,呈汙黑色,具特殊的口臭氣味。扁桃體及咽部明顯腫脹,有時出現咽門堵塞。頸淋巴結腫大,周圍軟組織高度水腫,甚至達胸壁,狀似“牛頸”。毒血癥症狀嚴重,可有超高熱、煩躁、氣促,面色蒼白,心率增快,心臟擴大,心律失常,血壓下降。預後極差。
2.喉白喉
約佔病人總數20%,多為咽白喉向下蔓延所致,其中1/4為原發性喉白喉(多見於1~3歲小兒)。臨床特徵為犬吠樣咳嗽,聲嘶,吸氣性呼吸困難。若假膜侵及支氣管,病情嚴重可致喉梗阻表現,假膜脫落可導致窒息而死亡。
3.鼻白喉
原發性少見。好發於兒童,尤其要幼兒。主要表現為鼻塞;充血性漿液性鼻涕,小兒張口呼吸、吮乳困難。體查鼻孔周圍,上唇皮膚髮紅及糜爛,個別見潰瘍,其上覆蓋結痂。單純鼻白喉患者中毒症狀輕。
4.其他部位白喉
皮膚白喉好發於皮膚破損部位。另白喉桿菌可侵襲耳、食管、瞼結膜、女嬰外陰和新生兒臍帶等部位,局部形成假膜、周圍淋巴結腫大。
三、白喉的併發症
1.中毒性心肌炎 最常見,多發生在病程的第2~3周。臨床症狀為面色蒼白,煩躁,體查心界擴大,心音低鈍,心律失常,肝腫大,心電圖有異常表現。嚴重者可出現奔馬律、心力衰竭,個別猝死。毒血癥越嚴重,心肌炎發生越早,對重型或極重型咽白喉需高度重視。
2.神經麻痺 多發生於病程的第3~4周。以運動神經受累為主,最常見為軟顎麻痺,其次為眼肌麻痺,偶見面神經麻痺或頸肌、膈肌、肋間肌、四肢肌麻痺。另外迷走神經、感覺神經亦可受累。白喉致神經麻痺均能恢復,數週至數月可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