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9-07 11:41

  1.咽白喉 最常見,佔發病人數的80%左右,根據病變範圍及症狀輕重又可分為:

  (1)無假膜的咽白喉:多見於白喉流行時,部分患者可僅有上呼吸道症狀,如咽痛,全身中毒症狀較輕,無發熱或輕微發熱,查咽部僅有輕度炎症,扁桃體可腫大,但無假膜形成,或僅有少量纖維蛋白性滲出物,細菌培養陽性,此類患者易被誤診和漏診。

  (2)侷限型咽白喉:

  ①扁桃體白喉:假膜侷限於一側或雙側扁桃體,

  ②咽白喉:假膜侷限於顎弓,顎垂(懸雍垂)等處,多見於成年人及已有部分免疫力的年長兒童,起病緩,可有微熱,或中等度發熱,患者有全身不適,疲乏,食慾缺乏等全身症狀,同時,咽痛,扁桃體充血,局部稍腫脹,假膜呈點狀或小片狀,1~2天內擴大融合成片,假膜呈灰白色,邊界清楚,不易剝離,若強行剝離可使基底裸面出血,頜下淋巴結常可腫大,微痛,但其周圍組織無水腫。

  (3)播散型咽白喉:侷限型患者,如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假膜可以擴散到顎垂,軟顎,咽後壁,鼻咽部及喉部,甚至於口腔黏膜而成為播散型,此型多見於年幼兒童,假膜大而厚,可為灰白色,也可為黃色,汙穢灰色或黑色,假膜周圍黏膜紅腫較重,扁桃體腫大明顯,頜下淋巴結及頸淋巴結腫大,有壓痛,淋巴結周圍可有水腫,此型患者全身中毒症狀明顯,患者可高熱40℃,頭暈,頭痛,衰弱無力,噁心,嘔吐,進而可出現循環衰竭現象,患者面色蒼白,脈細速。

  (4)中毒型咽白喉:此型可由侷限型及播散型轉變而成,也可為原發性,多有混合感染,特別是鏈球菌感染,假膜範圍廣,多因出血而呈黑色,扁桃體及咽部高度腫脹,咽門可為之堵塞,或有壞死,形成潰瘍,散發出特殊腐敗臭味,頸淋巴結腫大,周圍組織有水腫,致使頸部甚至鎖骨附近組織腫脹,狀似“牛頸”,患者高熱,煩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唇發紺,脈細而快,血壓下降,有的可出現心臟擴大,心律失常如奔馬律等,如不及時治療,多在2周之內死亡。

  2.喉白喉 喉白喉約見於20%的患者,其中1/4為原發性,患者咽部無病變,3/4為咽白喉向下蔓延而成,原發性咽白喉多見於1~3歲的幼兒,表現為“犬吠”咳嗽,聲音嘶啞甚至失聲,由於喉部,氣管等處假膜的存在,造成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難,主要表現為吸氣性呼吸困難,若假膜延及氣管,支氣管,則呼吸困難更為嚴重,若不及時作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放置氣管套管,患者往往於一兩天死亡,由於喉部與氣管假膜與黏膜粘連不很牢固,有時可以咳出或吸出管型假膜,則呼吸困難可以緩解,由於毒素吸收較少,故全身中毒症狀並不嚴重。

白喉的症狀相關文章
感染白喉桿菌後1~4天就會發病。初期的症狀是咽喉有輕微疼痛,以吞嚥時為明顯。一般說來,兒童的常見症狀有低熱、心跳加快、噁心、嘔吐、寒戰和頭痛。頸部的淋巴結可能會腫大。如果病菌存在於鼻腔內,患兒會流鼻涕,且經常隻影響一側的鼻孔。感染會從喉部擴散到聲帶,並使咽喉部水腫而減小空氣的通道,出現呼吸困難。 白喉的典型表現是形成假膜。假膜是由壞死的白細胞、細菌和其他物質組成的膜狀物,常位於扁桃體和靠近咽喉的
發布於 2024-02-10 21:33
0評論
(一)咽白喉:病灶侷限於扁桃體及咽部周圍組織,為最常見的類型,約佔白喉患者的80%,按假膜大小及病情輕重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極重型。 輕型:發熱和全身症狀輕微,扁桃體稍紅腫,其上有點狀或小片狀假膜。數日後無數症狀可自然消失。易誤診為急性扁桃體炎,在白喉流行時應加註意。 乾淨普通型:起病緩慢,有乏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痛咽痛,輕至中度發熱,扁桃體中度紅腫。其上可見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但
發布於 2024-05-21 11:12
0評論
1.控制傳染源隔離,治療患者至症狀消失後2次鼻咽部培養陰性,如無培養條件,在充分治療的情況下,可在病期2周時解除隔離,對密切接觸者應做鼻咽部培養並觀察7天,對未接受全程免疫的幼兒,最好給精製白喉類毒素和抗毒素同時注射,流行期間托幼機構及小學應認真進行晨間檢查,積極治療帶菌者,青黴素用普通劑量治療5~7天,集體兒童和成人機構內的接觸者應留察7天,並作鼻咽拭子培養和白喉桿菌毒素試驗,成年人密切接觸者
發布於 2024-09-07 11:48
0評論
應採取以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措施。 1.控制傳染源隔離,治療患者至症狀消失後2次鼻咽部培養陰性,如無培養條件,在充分治療的情況下,可在病期2周時解除隔離,對密切接觸者應做鼻咽部培養並觀察7天,對未接受全程免疫的幼兒,最好給精製白喉類毒素和抗毒素同時注射,流行期間托幼機構及小學應認真進行晨間檢查,積極治療帶菌者,青黴素用普通劑量治療5~7天,集體兒童和成人機構內的接觸者應留察7天,並作鼻咽拭子培養和
發布於 2024-02-10 21:53
0評論
(一)咽白喉 1.輕型發熱和全身症狀輕微,扁桃體稍紅腫,其上有點狀或小片狀假膜,數日後症狀可自然消失。易誤診為急性扁桃體炎。在白喉流行時應加註意。 2.一般型逐漸起病,有乏力、胃納差、噁心、嘔吐、頭痛、輕至中等度發熱和咽痛,扁桃體中度紅腫,其上可見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但範圍仍不超出扁桃體。有時假膜帶黃色,若混有血液,則呈暗黑色。假膜開始較薄,邊緣較整齊,不易剝去,若用力拭去,可引起小量出血,
發布於 2024-09-07 11:55
0評論
預防接種效果良好,可顯著降低發病率和病死率。6個月以上至3歲兒童應預防接種白喉類毒素、百白破三聯疫苗製劑或明礬澱白喉類毒素。8歲以上錫克氏試驗陽性者也需接種。對密切接觸過白喉病人的易感兒童,可肌內注射1000~2000單位白喉抗毒素作緊急預防,同時注射白喉類毒素以便延長免疫力。 白喉抗毒素做為特效治療製劑,應在發病早期注射足量的白喉抗毒素,一般用量為2萬~10萬單位,作肌肉注射,重者可作靜脈滴注
發布於 2024-07-16 00:04
0評論
嚴格隔離,不少於7天,臥床休息2~4周,有心肌損害時應延長至4~6周甚至更長。對患者用過的器皿煮沸15分鐘消毒,或用2%來蘇浸泡。煩躁不安者,可給鎮靜劑,如注射硫酸鎂。給予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飲食與維生素B、C,保持口腔清潔,防止繼發感染。 與已受感染的兒童密切接觸者應接受檢疫,其咽喉拭子應送到實驗室檢查和培養。如發現被觀察者有本病的症狀,應讓其服用7天抗生素。與白喉患兒密切接觸者,或5年內沒有接
發布於 2024-02-10 21:40
0評論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咽、喉等處粘膜充血、腫脹並有灰白色偽膜形成為突出臨床特徵,嚴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與末梢神經麻痺。白喉桿菌所產生的外毒素為致病的主要因素。類白喉棒狀桿菌(簡稱類白喉)寄居於人的咽部、鼻腔、外耳道、眼結膜、外陰及皮膚表面等處;屬於棒狀桿菌屬,它包括潰瘍棒狀菌,假結核棒狀桿菌,乾燥棒狀桿菌,結膜棒狀桿菌,假白喉棒狀桿菌等多種,多數對人類不致病,某些可能是條件致病菌
發布於 2024-06-14 15:46
0評論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咽、喉等處粘膜充血、腫脹並有灰白色偽膜形成為突出臨床特徵,嚴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與末梢神經麻痺。白喉桿菌所產生的外毒素為致病的主要因素。類白喉棒狀桿菌(簡稱類白喉)寄居於人的咽部、鼻腔、外耳道、眼結膜、外陰及皮膚表面等處;屬於棒狀桿菌屬,它包括潰瘍棒狀菌,假結核棒狀桿菌,乾燥棒狀桿菌,結膜棒狀桿菌,假白喉棒狀桿菌等多種,多數對人類不致病,某些可能是條件致病菌
發布於 2024-07-16 00:17
0評論
概述 白喉病有潛伏期嗎?答案是肯定的。白喉是一種呼吸系統傳染病,是由白喉桿菌導致的,所以稱之為白喉病。作為傳染病,它不是甚麼罕見病症,但是它對人類的生活、工作、健康造成了很大影響。潛伏期1-7天,一般為2-3天。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通過被汙染的手,玩具,文具,食具,手帕等傳播。偶有通過被汙染的牛奶而引起的報道。 步驟/方法: 1、 潛伏期1--7天,一般來說2--4天,根據假膜所在的
發布於 2023-02-27 15:1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