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輻射 從輻射類型來看,主要包括電腦在工作時產生和發出的電磁輻射(各種電磁射線和電磁波等)、聲(噪音)、光(紫外線、紅外線輻射以及可見光等)等多種輻射“汙染”。
電腦輻射是怎樣影響人體健康的呢?其生物學作用機理是甚麼?電磁輻射通常以熱效應,非熱效應和刺激對機體產生生物作用。熱效應已為大家所熟悉,人體是電介體,在高變電場作用下被反覆極化,分子間碰撞和摩擦產生劇烈運動,將電能轉化為熱能。機體內還有電介質溶液(例如體液等),在電場作用下產生傳導電流,形成不同程度的閉合迴路,產生局部感應熱流,導致發熱。高頻輻射特別是微波輻射產生的熱效應更為明顯。微波爐、 微波治療儀等就是利用輻射能的熱效應原理。發熱過高和長時間接受輻射都會對人體產生破壞,低頻電磁輻射的熱效應不明顯。非熱效應對腦細胞產生影響,使大腦皮質細胞活動能力減弱已形成的條件反射受到抑制,長時間的暴露可能引起神經系統機能絮亂。
實驗顯示,電磁場能使正常人的睡眠時間平均縮短20分鐘。美國弗雷保心血管醫學教授布斯一次研究結果,移動電話輻射使受試者的舒張壓增高10-20毫米汞柱。斯坦福大學和北卡羅米州綜合實驗系統公司研究了四種移動電話,輻射對多種動物細胞的影響。結果表明,輻射可使動物的染色體受損。對DNA遺傳因子產生影響,將導致細胞癌變。雛雞、貓的大腦皮質,在低頻調製的特高頻、甚高頻電磁波照射下,會有鈣離子析出,鈣離子是生物體內進行信息傳遞、免疫系統工作和細胞繁殖時不可缺少的物質。實驗還發現低頻電磁波會使動物松果體的褪黑色激素的分泌量發生變化,這種激素對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褪黑激素減少時可以致使組織分子發生改變、導致退行性疾病發病。 刺激作用:當電磁波100KHz以下時,對人體的刺激作用有兩方面。
一是人體接觸到暴露於電磁場下的非金屬體時會受到電擊。頻率越低,電擊程度越大;
二是體內產生感應電流,當感應電流大於機體電流(腦點和心點等)時,就會引起神經系統、視覺系統細胞的興奮,頻率越低,興奮程度越大。輕微刺激作用使人產生麻酥酥地感覺,刺激作用越大,會引起肌肉收縮,繼而發生疼痛,心臟和呼吸器官興奮,嚴重時會出現心室細微顫動,心肌持續收縮,最後導致心臟停止跳動而死亡。 綜上所述可歸結為:
(1)電腦和家用電器的低頻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傷害;
(2)傷害作用對不同人群有差異,婦女、少年兒童、老年體弱者為敏感人群,特別對胎兒損害更大;
(3)受害程度與接受輻射的積累劑量有關;
(4)低頻電磁輻射的非熱效應和刺激為主要作用。
(5)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功能、免疫系統功能、循環系統功能和生命發育功能等產生影響。
(6)尚待對分子生物及過程、細胞生物學過程和生物化學過程深入研究,進一步探明和揭示其作用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