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3-12 21:35

  1、太溪穴:補養腎臟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太溪穴是腎經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頭,生命的原動力。每天只要堅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夠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才會上達於面,下行於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9點,一次按30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痠痛的感覺,每天堅持按太溪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症。

  2、照海穴:緩解咽喉乾燥

  照海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照,意為照射,海,象徵大水,“照海”顧名思義,指腎經的經水在此大量蒸發,具有吸熱的作用,按壓此穴能緩解咽喉乾燥、目赤、失眠等由於陰虛火旺引起的症狀。按壓時,感到酸、麻、脹就可以了;按壓時間不宜太長,5~10分鐘即可。

  3、內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與第三趾的分叉處,對手腳發冷,體虛多汗,臉部神經比如牙疼有顯著緩解效果。內庭穴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說是胃火的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內庭穴。按摩內庭穴祛熱、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時也可多用指端按壓此穴,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每天堅持按摩。

  4、湧泉穴:滋陰降火

  腳掌前部1/3處(不算腳趾)、腳緣兩側連線處就是此穴。《黃帝內經》中提到“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就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這個穴位對於滋陰降火很有意義,可以緩解上火引起的口乾、眩暈、焦躁等。方法是將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較強的力氣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好。

  5、豐隆穴:祛溼化痰

  按摩豐隆穴可以祛溼化痰,豐隆,象聲,轟隆打雷。長期堅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濁溼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你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痠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3分鐘左右。

  6、大敦穴:清醒頭腦

  足厥陰肝經,此穴在大拇趾外側(小腳趾那邊)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關節的外側趾背上。主治肋脹痛、胸滿、嘔吐、腹瀉、疝氣、尿閉、腰痛、婦女小腹痛等。腳拇趾是一般所說“肝經”的起始處,肝經由此到生殖器、肝臟、腦、眼等依序。因此指壓“大敦”的話,能使頭腦清晰、眼睛明亮。指壓時強壓7-8秒鐘,才慢慢吐氣,每日就寢前重複10此左右。指壓大敦有速效性。因此遲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壓。

  7、隱白穴:健脾回陽

  足太陰脾經,此穴在大腳趾內側,距指甲跟腳一分處。主治舌本強、食則嘔,善意、倦怠乏力、身體困重、食不下、脘腹脹痛、大便溏洩、下肢內側腫痛或厥冷、足大趾運動障礙、黃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狀物壓迫此穴,或是以拇指與食指捏住腳趾兩側,加以揉捏,間接刺激穴位。

  8、厲兌穴:通調腸胃

  專家說,厲兌穴在第二腳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腳趾側,點壓該穴,有清熱利溼、通調腸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點壓腳趾上的厲兌穴,力度可漸漸增大,以有疼痛感為好,2分鐘為好,以後用相同的方法掐壓另一隻腳上的厲兌穴。

  9、至陰穴:清熱散風

  至陰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在小趾外側,趾甲角外約一分處。溼熱過盛易引起小便黃臊臭、尿頻、尿急、尿澀痛。點按去火點至陰穴,可在15點到17點,此時是膀胱經最旺盛的時候,用大拇指按壓此處,並堅持1~2分鐘,然後再換另一隻腳,每日2次。有清熱散風、通利下焦的作用,對尿黃澀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洩效果。

  10、竅陰穴:治療偏頭痛

  足少陽膽經,此穴在四腳趾外側(小腳趾那邊),距趾甲根腳一分處。主治往來寒熱、口苦、肋痛、偏頭痛、瘰癧(老鼠倉)、瘧疾,股、膝、小腿外側、四腳趾等處疼痛、運動性障礙等。

十大腳上穴位按摩保健法相關文章
一、“氣海穴”按摩法 “氣海穴”,即道家所稱的丹田部分,為全身的重心,本能的中樞。它位於臍下一寸半。 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緊貼於氣海的位置,照順時針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時針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按摩至有熱感,即有效果。 按摩“氣海穴”,中國傳統養生經驗認為,能使百體皆溫,臟腑皆潤,關係全身性命。現代西方研究,按摩此穴,可促使腸胃蠕動,氣血順
發布於 2023-01-17 00:26
0評論
1、陰陵泉穴 此養生穴位是脾經的五輸穴裡的合穴,善於調節脾臟的功能。脾主運化,利水滲溼,溼生痰,所以陰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強身、祛痰作用。陰陵泉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2、豐隆穴 此養生穴位更是一個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說它是穴位裡的祛痰、止咳明星並不為過。為甚麼呢­豐隆屬於足陽明胃經,是胃經的絡穴,屬於胃經,又聯絡脾經。脾主運化,脾虛則水溼不化,易聚集而成痰,豐隆調胃和脾兩大臟腑,除
發布於 2024-04-20 02:52
0評論
步驟1:敲膽經 按摩開始前先敲膽經,既能驅除體內寒氣,暢通大腿與小腿之間的循環,又能讓小腿肌肉活絡起來,為穴位按摩做好準備。 方法:用拳頭敲打大腿兩側,從大腿外側根部(站起來臀部有個窩的位置)一直敲到膝蓋外側,反覆敲打50次。接下來再從膝蓋外側一直敲到腳踝外側,反覆敲打50次。 注意,敲打的力度不用太大,只要微微有痛感就可以。 步驟2:按壓承山穴 當你微微用力墊起腳尖時,小腿後側浮起肌肉的尾端尖
發布於 2024-09-24 15:24
0評論
1、取穴 主穴:分3組。1、內庭、崑崙;2、太沖、太溪;3、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外踝與內踝後連線的中點。 2、治法 每次用一組穴,可獨用一組,亦可交替輪用。第1組穴,用2%普魯卡因5毫升加鹽酸腎上腺素2滴,每穴注入2.5毫升,每週治1次;第2組穴,以2%普魯卡因1毫升加鹽酸腎上腺素0.2毫克,分注於患側太沖、太溪,5天注入1次;第3組穴,以0.5~1%普魯卡因5毫升和鹽酸腎上腺素0.1毫升注入
發布於 2024-09-18 10:17
0評論
概述 1995年我們熟悉又喜愛的歌手鄧麗君因哮喘病發作而香消玉殞,令人惋惜。哮喘嚴重危害著我們的身心健康,並影響著我們生活、工作的質量。每年有很多哮喘患者沒有得到及時、規範的治療而死亡。患者不能接觸煙霧、油漆、灰塵、花粉等刺激性氣體,接觸後會出現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症狀。治療哮喘有哪些中醫按摩方法呢?下面我們瞭解下,以便減少哮喘帶給我們的危害。 步驟/方法: 1、 中醫治療哮喘病通過按摩
發布於 2024-04-02 20:54
0評論
中醫治療失眠:按摩穴位法 1、天門開穴法 兩拇指指腹緊貼於印堂穴,雙手餘指固定頭部二側。左拇指先自印堂穴垂直向上推移,經神庭穴推至上星穴,然後兩拇指呈左下、右上,左上、右下同時交替推摩。手法由緩至速、由輕至重,反覆推摩約1分鐘,此時推摩局部產生熱感,並向眉心集中。 2、百會穴點按掌摩法 用右手拇指尖在百會穴點按,待局部產生重脹麻感後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如此反覆交替進行約30秒,緊接用掌心以百會穴
發布於 2024-02-23 06:27
0評論
概述 自從懷孕生了孩子之後,乳房部位的保養真的是非常的重要,特別是像我這樣母乳哺乳孩子的,對於乳房部位,更加應該要注意健康的問題,所以平時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注意的,以前我一點都不知道的,現在真的學到了很多,不過好像還不夠,因為有時候會覺得有些不太舒服,所以需要加強保健,通常我覺得酸脹不舒服的時候就會用熱毛巾敷,不過聽說按摩的方法很好,哺乳期乳房穴位按摩保健方法是甚麼? 步驟/方法: 1、 對於
發布於 2023-05-04 16:01
0評論
概述 現代社會中很多的愛美女性喜歡穿高跟鞋,但是對於不經常穿高跟鞋的女孩子而言很容易發生腳扭傷,或者穿著高跟鞋擠公交的人也特別容易扭傷腳,腳扭傷的情況也有輕重之分,如果只是輕微的扭傷的話,那就問題不大,自己可以按住腳踝處輕輕的按摩,其實輕微扭傷是在扭傷之後還能勉強走路的情況下這樣做,但是如果扭傷之後不能站著也不能走路的話,就要去醫院檢查了。 步驟/方法: 1、 如果是輕微的扭傷的話,可以採用
發布於 2024-06-16 07:30
0評論
玩了整整一晚,雖然很疲憊,也要堅持給眼部額外的護理,用棉棒蘸取稀釋後的鹽水,幫助緩解眼部肌膚的水腫現象。 Step1“S”形按摩上眼瞼! 棉棒頭水平貼於上眼瞼的肌膚上,沿眼瞼溝,從內側開始沿“S”形路線,略用力拉抹至太陽穴,將上眼瞼的多餘水分排開。 Step2輕柔壓按眼袋! 棉籤頭向上,從內眼角沿睫毛根向外側,邊按壓邊拉抹,力度要輕柔均勻,一氣呵成地拉抹到太陽穴,是消除眼袋的關鍵。 Step3用
發布於 2024-07-04 06:50
0評論
內庭穴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滎穴可以說是熱症、上火的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時,可以多按內庭穴。 按摩手法:內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即可。 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釐米的凹陷處。由於它屬於足厥陰肝經,因此按摩此穴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症狀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沖穴上,稍用力
發布於 2024-10-06 03:3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