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講究“三高”飲食
為促進傷口癒合,術後營養強調高熱能、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飲食,而不是高脂肪。
蛋白質充足的蛋白質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應多選用乳類、蛋類、瘦肉、魚蝦類等優質蛋白質食物。
熱能充足的熱能可以保證蛋白質的合理利用,有益於組織的修復。成年人術後每日的熱能攝入不能低於2000千卡,但也要根據病情靈活調整。
碳水化合物穀類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每日要保證200~300克(4~6兩)的主食,並儘量做到粗細搭配。
脂肪脂肪來源主要是動物類食物和烹調油。手術後,患者每日攝入肉類食物150~200克(3~4兩)、烹調油25~30克時,即可保證每日脂肪攝入量在50~60克左右,滿足機體的需要。
維生素各種維生素的補充在術後飲食調理中非常重要,因為維生素可促進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比如:維生素C是組成膠原蛋白的材料,這是傷口癒合必需的。B族維生素與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密切相關,對傷口癒合有支持作用。維生素A有維持上皮細胞健康的作用,有利於傷口癒合。維生素D有促進鈣、磷吸收的作用,有利於骨傷的癒合。
因此,術後各種維生素的需要量都應高於平常,可從蔬菜、水果中攝取。一般建議每日蔬菜的攝入量不少於500克,水果攝入量在200克左右為宜。
無機鹽手術後,由於體液流失等原因會引起電解質代謝紊亂,所以要適當補充或調整鈉、鉀、鎂等元素的攝入量,尤其是鋅對傷口癒合有很好的作用,攝入富含鋅的食物如紅色肉類和海產品,不容忽視。
液體術後需要補充適當的液體,一般每日不低於2000~3000毫升,包括各種湯類和奶製品,即可以補充液體,又可以提供豐富的營養,促進傷口癒合。
術後飲食安排講策略
非腹部的手術,如果是小手術,因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全身反應,術後即可進食半流質飲食。
大手術和腹部手術後,術後消化功能恢復正常需一定的時間,故要禁食24~48小時,待肛門排氣後,先進清流質飲食,如米湯、少油雞湯等,為保證液體量和能量的供應,可選擇少量多餐的方式。然後逐步改為流質飲食,食用雞蛋羹、米糊等,1~2天后可進食少渣半流質飲食,適當增加麵條、面片、小餛飩、細嫩的無刺魚肉等,限制綠葉菜的攝入,最後由半流質飲食過渡到普食。
飲食變換過程要根據手術的大小、麻醉的方法和患者對麻醉的反應具體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