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後,小腿脛骨前面和內側有疼痛感,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嚴重之時甚至連正常走路也會疼痛,這是為甚麼呢?
這種症狀屬於跑步傷病的一種,被稱之為脛骨疲勞性骨膜炎,雖然鮮少為人所知抑或被關注,但卻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疲勞性運動損傷,它產生的機理主要有兩種說法:應力性勞損,由於人在跑步過程中,腳與地面的反覆碰撞,力通過小腿脛骨傳達,進而脛骨再反覆的碰撞造成了力在骨頭上的勞損;肌肉牽拉性勞損,肌腱的附著點反覆牽拉使骨膜產生炎症,進而造成脛骨勞損性骨膜炎。
脛骨疲勞性骨膜炎的病因並不是單一性的,跑者平時跑步的技術、路面、跑鞋和訓練方法、訓練量都與之息息相關。
多發人群
一個與地面並不接觸的小腿骨頭會在跑步中受傷,極少有人會考慮到。從解剖上看,小腿的脛骨是連接踝關節和膝關節的長骨。這塊骨頭有一個小小的向內彎曲,而脛骨除了起著連接關節間的槓桿和傳力作用外,它也是肌肉的附著點。我們在跑步的過程中,每一腳落地時由於人體自重、地心吸引力,人和地面接觸時都會產生兩到三倍以上的衝撞力,繼而再通過腳、小腿、脛骨上傳反作用於身體。
我們在流行病學中常發現,以下人員易患脛骨疲勞性骨膜炎——中長跑跑者,青少年跑者,跑步步幅過大的跑者,訓練營中的新兵。這幾類跑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技術不合理和脛骨負荷過大。
病症普遍原因:一方面,小腿脛骨的內側受到壓迫時,小腿脛骨的外側受到張力而使小腿內側的骨膜反覆受到張力而造成勞損。另一方面,跑步過程中,腳落地時腳弓下塌,脛骨後肌收縮,維護腳弓時肌肉反覆牽拉造成脛骨膜勞損。人在走路中所承受的力和運動量遠遠小於跑步時的負荷,如果一名跑者平時沒有通過良好的訓練和科學的運動量來逐漸讓身體適應跑步的負荷,提高身體對跑步的承受力,那麼必然導致跑步所帶來的損傷。
對症下“藥”
骨膜神經豐富,痛感明顯,供血又不如肌肉豐富,因此脛骨疲勞性骨膜炎與一般的肌肉、肌腱、韌帶炎症不同,恢復速度也相對較慢。在處理這類運動損傷時不能採取刺激性強的治療方法,例如按摩。
治療方法:
減輕骨膜炎的炎症 通過外敷內服消炎藥及時控制住炎症,同時減少甚至停止跑步。在急症期多做冰敷,直到脛骨骨膜炎症狀基本消失。於此同時,應該加強下肢的力量練習,鍛鍊下肢的柔韌性(要特別注意放鬆小腿後面的肌肉和足底筋膜,讓小腿既有力量又有彈性),另外,注意從跑步技術上去評估是否有導致下肢疼痛的不良病症。
選擇合適的跑鞋 從減震和足踝穩定性方面考慮。
跑步恢復期 遵循科學安排、循序漸進的原則。每週跑量不超過平時跑量的10%,特別注意跑步的速度和總量的關係,不易同時增加距離和速度。
路面的選擇 選擇多種路面,過硬的水泥地、馬路路面的跑步應儘量減少。跑田徑場的塑膠跑道的跑者也應該注意順時針和逆時針兩個方向均勻分配。跑山地時,下坡跑不要邁大步(由於下坡跑落差大,腳跟落地時的反作用力更大)。預防永遠比治療更重要,預防脛骨疲勞性骨膜炎和預防其他跑步相關的運動創傷一樣,需要跑者科學的安排跑步運動,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跑步,跑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跑中注意技術的合理性,跑後注意要及時進行全面的恢復。從而到達跑步的根本目的——成為一個提高健康、享受生活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