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活動性肝炎簡稱慢活肝,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進行性肝病,少數病例系急性肝炎起病,但大多數起病潛隱緩慢,有部分呈隱性起病,一旦出現明顯症狀,病程已較晚,甚至已到肝炎後肝硬變階段。肝臟的典型病理改變為肝門區有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和槳細胞等炎性細胞浸潤,並侵入肝小葉,肝細胞有侵蝕性點片狀壞死。病情嚴重者出現肝小葉內融合性壞死,匯管區和小葉中央已連接起來稱之為橋接樣壞死,肝小葉結構塌陷。
慢性活動性肝炎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合併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身免咬性疾病、某些藥物(如雙醋酚汀、甲基多巴、異煙肼、硫氧嘧啶等)、乙醇(酒精)中毒、肝豆狀核變性及a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臨床上最常見的有乙型慢性活動性肝炎、丙型慢性活動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動性肝炎3種。
慢性活動性肝炎的發生發展與人休的免疫功能紊亂有關,乙肝或丙肝病毒本身並不直接損害肝細胞,肝細胞損害是由於在細胞膜上肝炎病毒抗原和特異性脂蛋白抗原發生的細胞免疫反應所致。有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時,由於抗體形成不足或中和力降低,則病毒不能夠清除,繼續感染其它肝細胞並在肝細胞內複製,病變持續不愈,有些患者並沒有肝炎病毒感染,主要是由於具有明顯的自身免疫反應,並且常常伴有多系統損害,或其它免疫性疾病,如腎小球腎炎、關節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