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醫孫思邈在《皇帝內經》的“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基礎之上提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這句話的意思是:高明的醫生能夠在疾病未發之時及早發現端兒進行干預,防微杜漸;中等層次的醫生在疾病發展呈現一定症候的時候,辯證(和或)症論治,將疾病及時的控制治癒;低層次的醫生往往在疾病出現一系列徵候或不適症候的時候,才發現疾病的端兒,針藥並施針對疾病進行撲救式治療。前面有文章談了很多關於頸椎病和頸椎病手術的相關問題,其實,頸椎病如果已經到了需要手術的程度,就已經是疾病的後期了,這個時候,頸椎裡面已經發生了嚴重的退行性病變,導致頸椎形態和結構上的變化,進而壓迫刺激脊髓、神經、血管和交感神經節等組織,引起了複雜而又廣泛地症狀。結構上的改變,與器官組織功能性紊亂不同,多數需要外力的強烈干預才能夠解決問題,就是手術治療。比如在頸椎病中,需要從頸椎前路避開所有重要的組織,顯露椎體,並經過椎間盤間隙或是切除椎體將脊髓前方的壓迫物質去除,還要植骨融合鈦板固定重建脊柱的穩定性,恢復脊柱的連續性。無論是多麼高明的外科醫生在這個治療過程中,都是在做著“下工治已病”的無奈的補救性治療。
我不敢說自己是“上工”,但是今天我要做下“上工”的工作。把頸椎病的治療工作,向前推移,就是如何預防頸椎病。
完全預防頸椎病,是不可能的。原因很多,我強調兩點:
1、頸椎病實際上是脊柱的老化過程之一部分,有些人的因為先天體質的原因脊柱老化的速度大於平均水平,現代醫學發現這是基因水平的事情,目前還無法干預,我們得承認這一點。即使是脊柱的正常退變,開始的時間也讓人大吃一驚―人類的脊柱在4歲時就已經開始了退變的過程。脊柱退變開始於脊柱椎體之間的椎間盤,椎間盤由內部的髓核組織和外部的支持結構纖維環組成,髓核的重要成分是蛋白聚糖,含水量高達90%,具有很好的粘彈性和初始形狀恢復能力。隨著成長和老化,髓核含水量慢慢降到70%,個別嚴重的間盤就會更少。椎間盤的高度就會丟失,好像是氣壓不足的輪胎失去了正常的支持能力,髓核也逐漸失去彈性,椎體間開始不穩定。這個時候,脊柱旁邊的肌肉可以提高張力,代償性恢復脊柱的穩定。當人體繼續老化,肌肉無法代償脊柱的穩定時,脊柱的異常應力就會影響到韌帶、鉤椎關節和已經退變的椎間盤,導致韌帶增生肥厚、關節骨贅生成形態改變和間盤膨出突出。影響頸椎退變的因素中,還有低頭多的職業、頸椎外傷等因素。可以說是防不勝防啊!
2、現代社會因為電腦、手機等各種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特別是兒童也漸漸開始了這種長期不動性低頭,這種影響是早期的深入的。低頭時,椎體之間的間盤組織承受的壓力是正常時的幾倍十幾倍,必然加速間盤的退變。低頭時,脊柱後方的肌肉,長期處於拉伸性的高張力狀態,容易勞損,失去恢復脊柱穩定的代償能力。
聽到這兒,大家也不要失去預防頸椎病信心。雖然患者先天體質等基因方面的原因是無法改變的,但是我們可以改變頸部的肌肉啊!按照頸椎病的發病機理,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採取一些措施,達到一定的預防目的。在多年的脊柱外科工作中,我總結了幾點:1、少低頭。說來簡單,可是對於天天面對電腦的IT人士、長期伏案工作的編輯和會計、電子產品的低頭族來講,少低頭是比較困難的。建議是,如果不能減少低頭的總時間,就把長時間低頭,變成間斷性低頭。也就是說,低頭一段時間後,就要抬頭,適當活動一下頸椎,放鬆已經緊張地肌肉。低頭半個小時,放鬆一分鐘,我想還是不難做到的。2、頸部保暖。冬天圍上圍巾、穿高領衣服等可以保暖,一般不難做到。夏天空調涼衣服少的時候更加關鍵,可以選用輕薄的紗巾適當做頸部保暖。因為寒冷會減少肌肉的血供,容易造成肌肉的早期勞損。如果頸部已經受涼,就應該儘快熱敷理療等方法恢復肌肉血供。網上不是有人說,可以用吹頭髮的電吹風加熱頸部嗎,這在沒有其他措施的情況下也是個選擇。3、適當活動頸椎。在這裡,我沒有說頸椎操,是因為我覺得系統性的頸椎操,說得太複雜,操作性不強,依從性不好,反而起不到作用。我推薦簡單易行的“十”字法:由仰頭位到低頭位好像寫了一個“豎”,由向左看慢慢變成向右看好像寫了一個“橫”,橫豎交叉為“十”字,動作要領是幅度可以偏大但速度一定要慢,如果能配合呼吸效果更好。4、加強頸部肌肉力量。其中最重要的是後伸頸椎肌肉的力量,具體方法是:坐立或站立位,雙手交叉放在頭頂偏後的位置,發力時使頭有向前低的趨勢,同時頭向後仰對抗雙手,在頭和雙手對抗時,頸部後方肌肉得到鍛鍊,具體對抗次數,個人量力而行,以感到頸部稍微疲勞即可。
還要強調一點,預防頸椎病是指在還沒有頸椎病的情況採取措施才叫預防,所以請大家,現在就開始採取措施吧,畢竟我們只有一個頸椎,它又是如此的重要。已經有頸椎病症狀的朋友,也可適當參考我的建議,能起到延緩頸椎病發展的作用。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上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