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1-25 16:06

  一、桂枝湯:桂枝9g 芍藥9g 炙甘草6g 生薑9g 大棗12枚(擘)五味藥。

  用法:服桂枝湯約半小時後,須喝熱稀粥1小碗,以助藥力而使溱溱汗出。上五味,切碎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適寒溫,服100毫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適量,以助藥力。溫覆(蓋被子)一時許,遍身微汗者為佳。若一服汗出病癒,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

  主治:外感風寒,發熱惡風,頭痛項強,身痛有汗,鼻嗚乾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

  禁忌:服藥期間,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表實無汗,表寒裡熱,及溫病初起,見發熱口渴者,均忌用

  方論:桂枝湯方中桂枝為君,辛溫通陽,解肌發表,散外感風寒之邪以調衛。芍藥指白芍,作為臣藥,酸苦微寒,益陰和裡,斂固外洩之營陰以和營。桂芍等量相合,相須為用,一治衛強,一治營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補,使表邪得解,營衛調和。生薑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可溫胃止嘔;大棗助芍藥益陰養血,姜棗相配,補脾和胃,調和營衛,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合桂枝辛甘化陽以實衛,合芍藥酸甘化陰以和營,是為佐使藥。有老中醫在原方的基礎上,加黃芪30g,糯稻根10g,治療老年自汗,效果非常明顯。加入黃芪補肺固衛以培本,糯稻根止汗以治標。

  二、麻黃湯:麻黃(去節)9克、桂枝6克、杏仁(去皮尖)6克、炙甘草3克。

  用法:上藥麻黃另包,用水600毫升,先煮麻黃。煎至400毫升時,再加其它三藥共煎,取藥汁150毫升為第一煎;然後再加水250毫升如上法煎取藥汁15o毫升為第二煎。將兩次煎取的藥汁混合,共300毫升,分兩次服,每次服150毫升。服藥後臥氏蓋被以溫暖取微汗。服一次即出汗者,可停服第二次藥。如服第一次藥後,未出微汗,的過4~5小時可繼服第二次藥。第二次藥服後,如仍未出微汗,可再煎一劑藥(煎服法同前)繼服。以取微汗為度。有的人服4~5次後才取效。服麻黃湯後,則須多蓋些衣被,“溫覆”取汗,不必喝稀粥。

  主治:風寒之邪傷人皮表,使人產生脈浮緊、無汗、頭痛、身痛、惡寒發熱諸症狀者,為太陽表實證。凡遇表實證,應用辛溫發汗法來解表散寒。

  方論:本方以麻黃辛溫升散為主藥;輔以桂枝辛溫助陽,能助麻黃之升宣,味甘固表,節制麻黃之太散。其證屬實,故必以麻黃為主藥而不可顛倒。更佐用杏仁之苦溫而降,既溫助麻黃逐邪於玄府(指皮毛竅孔而言),又肅降逆氣於肺胃;更使以甘草之甘平,佐桂枝以和內而拒外。飲入於胃,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溱溱汗出,使在表之邪隨汗盡去而不留,頭痛、寒熱、氣喘、身痛等症自然得解。此方為張仲景辛溫發汗的代表方,示後人以辛溫解表的組方方法。

  三、麻杏甘石湯:麻黃5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石膏24克。

  用法:麻黃石膏先煮半小時,打去浮沫後,再入其它藥。用水與麻黃湯近似。

  主治:麻杏甘石湯出自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其功效主要是“辛涼宣洩、清肺平喘”。麻杏甘石湯原本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入裡化熱所導致的“汗出而喘”。後來,清代醫家柯韻伯又將其用於治療“無汗而喘,大熱”等病症。目前在臨床上,無論是風寒入裡化熱或外感風熱所導致的病症,也無論患者表現為有汗還是無汗,只要符合“麻杏甘石湯證”(肺中熱盛、身熱喘咳、口渴脈數)便可應用麻杏甘石湯。另外,急性支氣管炎和喘息型支氣管炎患者若出現了上述臨床表現也可應用此方。

  方論:麻杏甘石湯主要具有清肺熱、平喘逆(即清肺平喘)的功效。方中的麻黃重在平喘,兼有宣散疏洩的作用;石膏可清瀉肺熱、生津止渴;杏仁能止咳平喘,並可輔佐麻黃降逆平喘;炙甘草可增進麻黃和杏仁緩和喘咳的作用。

  四、大青龍湯:麻黃12克(去節) 桂枝4克(去皮) 甘草5克(炙) 杏仁6克(去皮、尖) 生薑9克(切)大棗10枚(擘) 石膏20克{碎)

  用法:上七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黃,減200毫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

  方論:本方是以麻黃湯加重麻黃、甘草的用量再加石膏、生薑、大棗所組成。麻黃湯功能發汗解表,本方加重麻黃則發汗解表之力更強;增加石膏清內熱,除煩躁;倍甘草,加姜、棗,是和中氣,調營衛,助汗源。諸藥合用,共奏發汗解表,清熱除煩之功。

  五、小青龍湯:麻黃(去節)9克 芍藥9克 細辛3克 乾薑3克 甘草(炙)6克 桂枝6克(去皮) 五味子3克 半夏9克(洗)

  用法:上藥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去滓,分兩次溫服。

  方論:方中麻黃、桂枝解表發汗,宜肺平喘;乾薑、細辛溫肺化飲,半夏燥溼化痰;芍藥配桂枝調和營衛;五味子斂肺止咳,並防諸藥溫散太過而耗散肺氣;炙甘草緩和藥性,益氣和中。合用而成解表化飲,止咳平喘之劑。

  六、小柴胡湯:柴胡12克 黃芩9克 人參6克(或黨參9~12克) 半夏(洗)9克 甘草(炙)5克 生薑(切)9克 大棗(擘)12枚

  用法:上藥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兩次溫服。

  主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目眩;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瘧疾、黃疸與內傷雜病而見少陽證者。

  方論:方中柴胡清透少陽半表之邪,從外而解為君;黃芩清洩少陽半里之熱為臣;人參、甘草益氣扶正,半夏降逆和中為佐;生薑助半夏和胃,大棗助參、草益氣,姜、棗合用,又可調和營衛為使。諸藥合用,共奏和解少陽之功。

  七、大柴胡湯:柴胡15克 枳實9克(炙) 生薑15克(切) 黃芩9克 芍藥9克 半夏9克(洗) 大棗12枚(擘) 大黃6克

  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鬱郁微煩,心下痞硬或滿痛,大便秘結,或協熱下利,舌苔黃,脈弦有力者。

  方論:方中柴胡、黃芩和解少陽;枳實、大黃內瀉熱結,芍藥助柴胡、黃芩清肝膽之熱,合枳實、大黃治腹中實痛;半夏和胃降濁以止嘔逆,生薑、大棗既助半夏和胃止嘔,又能調營衛而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和解少陽、內瀉結熱之功。;

  八、葛根湯:葛根12克、麻黃9克、生薑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炙甘草6克、大棗4枚。

  用法:水煎溫服,覆被取微似汗出。

  主治:本方主用於治療傷寒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者;或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或兼發嘔者。凡外感風寒表證,頭項強痛波及項背亦僵硬酸楚,脈浮無汗,惡風,下利或嘔者,均可服用。

  方論:本方實為桂枝湯加麻黃、葛根。加麻黃配桂枝而發太陽經之汗,以散風寒而解表,君葛根於桂枝湯中,而解陽明經肌表之邪,以除項背強几几。因太陽已與陽明(項背強几几、下利、嘔均已屬陽明)合病,知風寒之邪較重,用藥亦不能只治太陽,而著眼在陽明,以防邪氣內侵,故本方以葛根為主藥。前人有”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是也”的記載。本證為表實證,故加葛、麻二藥於桂枝湯中以去其實,名曰葛根湯而不叫桂枝加麻黃、葛根湯,其方義自明。

  九、葛根芩蓮湯葛根15克 炙甘草6克 黃芩9克黃連9克

  用法:上四味,用水約1200毫升,先煮葛根,煎至1000毫升,放入其它藥,再煎,煮取400毫升,分兩次溫服,每次服200毫升。

  主治:協熱下利。身熱下利,胸脘煩熱,口乾作渴,喘而汗出,舌紅苔黃,脈數或促。(本方常用於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腸傷寒、胃腸型感冒等屬表證未解,裡熱甚者。)

  方論:方中用葛根專解陽明之肌表,又能昇陽明清氣,而治瀉利,作為主藥。輔佐以芩、連,寒清裡熱,苦堅裡虛,並燥腸胃之溼。使以甘草甘緩和中,協調諸藥。四藥相合而成解肌表、清裡熱之方,表解裡和,不治熱,熱自退,不治利,利自止,不治喘,喘自平。此為太陽陽明,表裡兩解之變法。

  十、五苓散:茯苓24克、豬苓24克、白朮24克、澤瀉48克、桂枝15克。

  用法:共為細末,每次服3~5克,溫開水送下,一日3次。或用15~20克,煎湯去滓服。服後飲熱水,溫覆出微汗。近人多改為湯劑,水煎服。

  主治:本方功能化氣利水,健脾祛溼。主治傷寒太陽證病人,內停水溼,服發汗劑後,表證未解,頭痛發熱,溼熱之邪入裡,內蓄於太陽之腑――膀胱,而小便不利,渴欲飲水,水入即吐,脈浮;及水溼內停而致的水腫、小便短少,或水溼洩瀉、尿少等證。近代也常用於腎炎水腫、胃腸炎吐瀉、傳染性肝炎等病小便不利者。

  方論:本品為利水之劑,近代動物實驗證明它有利尿作用。方中以澤瀉鹹寒,入水腑,勝結熱,為主藥;以二苓淡滲利溼,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以瀉水熱,為輔藥;用白朮健脾燥溼,助土以制水,為佐藥;用桂枝之辛溫,宣通陽氣,助全身氣化,蒸化三焦以利水,為使藥。五藥相伍,不但可治膀胱停水、小便不利之裡證,而且同時能解停水發熱之表證。無表證者,也可改桂枝為肉桂3~5克。

  十一、白虎湯:知母18克、生石膏35~40克(先煎)、甘草6克、粳米6克。

  用法:本湯的煎服法是先煎生石膏約10分鐘,然後加冷水,使湯不燙後,將餘藥及粳米加入,煮至米熟,則湯成。第一煎煮取約200毫升,再加冷水煮取的200毫升。將兩煎的藥汁混合後平分為2杯,每次服1杯,一日服2次,必要時也可服3次。甚或晝夜服4次(2劑)。

  主治:本方原為治療傷寒病,發汗後,大熱不解,多汗出,不惡寒,大渴能飲,脈洪大而表現為陽明經證的主方,後世多用於治療各種高熱性疾病,以及一些具有高熱的傳染性疾病出現身發高熱,雖出汗很多,但身熱仍不退,口大渴,喜多飲冷水,脈象洪大有力,不惡寒,反惡熱,不欲蓋衣服,面紅,舌苔黃,尿深黃等症狀者。在50年代曾以本方或白虎加人參湯為主,隨證加減用於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暑溫),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時傳為佳話。

  方論:本方的配伍,前人是根據《內經》熱淫於內以苦發之的治則精神,取知母苦寒大清肺胃之熱,且能益津液為主藥;以生石膏之辛寒,大清陽明經瀰漫之熱為輔藥;又據”熱淫於內....佐以苦甘”的精神,以甘草味甘調中散熱,調和百藥為佐藥;再以粳米之甘味保護胃氣為使,合甘草以配知母,加強”佐以甘苦”的治則,不但能緩中益氣(熱則傷氣),並能監製石膏、知母之寒,則既能清熱、生津,又能護胃氣而不傷中焦。

  “白虎”為代表西方之意,中醫學把西方又代表秋天,白虎湯的意思,是說人身熱邪太盛時,猶如夏天暑熱熾盛之時,刮來一陣清涼的秋風(指服了白虎湯),暑熱頓時消散。故取白虎為湯名,言其能清熱之性。所以本湯用於治療高熱性疾病,可說是效如桴鼓,立竿見影。有的醫家在治療重病時,把生石膏加至60~90克甚至120~150克,而救死回生。但是臨床醫家也必須熟記白虎湯的禁忌證,否則會造成”下嚥則斃”之禍。後世醫家在治療溫熱病的氣分證時,也主以白虎湯治療,效果也非常好。為禁止醫家濫用此湯,故著名的《溫病條辨》一書中,特寫出”白虎四禁”以告誡後人,今特錄後,以提醒大家,千萬不可誤用。《溫病條辨》第九條說:”白虎本為達熱出表,若其人脈浮弦而細者,不可與也;脈沉者,不可與也;不渴者,不可與也;汗不出者,不可與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前人另有白虎湯戒,也錄之供參考。”白虎湯乃大寒之劑,若非大熱多汗,渴飲水者,不可服也。若表證不解,無汗而渴者,又不可服也,只屬豬苓湯。”又曰:”無汗喜渴而脈單浮者,勿投白虎。”

  十二、射干麻黃湯:射干9克 麻黃12克 生薑12克細辛、紫菀、款冬花各9克 五味子3克 大棗7枚 半夏9克­

  用法:上九味,以水12升,先煎麻黃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溫服

  主治:外感風寒,痰飲上逆,咳而上氣,喉中有水鳴聲。

  方論:方中麻黃宣肺散寒,射干開結消痰,併為君藥,生薑散寒行水,半夏降逆化飲,共為臣藥,紫菀、款冬花溫潤除痰,下氣止咳,五味子收斂耗散之肺氣,均為佐藥;大棗益脾養胃,為使藥。諸藥相配,共奏宣肺散寒,化飲止咳之功。

中醫藥如何治療感冒相關文章
中醫藥對風溼病有甚麼治療作用呢?中西醫結合治療又有哪些優勢呢?第一:中西醫結合,可以加強治療作用,提高療效。中藥對控制關節炎有很肯定的療效,只是相對西藥而言,起效比較慢。中藥對多種風溼病的皮疹及發熱、對乾燥綜合徵的口乾及眼乾、對狼瘡腎炎的蛋白尿等等也都有作用。第二:減輕西藥的副作用。舉例而言,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有可能出現消化道不良反應,服用免疫抑制劑有可能出現脫髮,服用激素可能引起興奮……諸如此類
發布於 2022-11-30 16:11
0評論
脂肪肝的中醫防治脂肪肝常識:一、甚麼叫脂肪肝?脂肪肝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正常肝臟約含脂肪3-5%,若超過5%,可形成脂肪肝。二、流行病學:發病率佔平均人口的10%,在肥胖、嗜酒及糖尿病中可高達50%-60%,其中25%的患者發生肝纖維化;1.5%-8%的患者發生肝硬化。三、脂肪肝的易患因素:1、嗜酒;2、肥胖;3、異常脂蛋白血癥;4、高血糖;5、服藥史。四、如何分別嚴重程度?輕型
發布於 2022-11-30 04:31
0評論
頭上出現肉眼可見的頭皮屑,說明此時頭皮生態環境已經遭到破壞,單純的洗髮去屑已經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對頭皮進行健康管理。 在頭皮健康管理方面,中醫藥具有天然的優勢。雲南為中草藥古都,當地少數民族養髮習俗獨特,如白族少女成人禮,洗頭不用洗髮水用植物。就近取材自然養髮,已成為當地人養髮一大習俗。 還有許多中國古籍將古人的養護智慧集合起來,從孫思邈《千金方》到李時珍《本草綱目》,都記載了許多對頭皮
發布於 2024-04-08 17:26
0評論
在以“中醫藥治療脂肪肝的轉化醫學新視野”為主題的第238期東方科技論壇上,來自國內外醫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專家學者表示,中醫藥治療脂肪肝已經成為脂肪肝治療的重要選擇。他們建議從解決脂肪肝臨床的關鍵問題出發,建立基於臨床證據的脂肪肝病證結合個體化診療方案並加以推廣應用。“這是建設國家慢病防治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中醫藥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工作。”作為代謝性疾病的組成部分,脂
發布於 2023-02-01 02:12
0評論
1、枸杞生地散 枸杞子100克,生地30克。將杞子、生地焙乾、研末、混勻,每取10克,每日3次,溫開水或用白酒適量沖服,連續1月。可補肝腎,去黑斑。 2、健脾消斑粥 生山藥30克,蓮米、赤小豆各15克,生苡仁、生芡實、白扁豆各10克,大棗10枚,大米100克。將諸藥加水煎沸40分鐘後,納入大米煮粥,分作2份,早晚分服,連續1月。可健脾疏肝,去脂消斑。 3、茯苓消斑湯 白茯苓、白殭蠶、白菊花、絲瓜
發布於 2023-02-13 11:59
0評論
概述 近視是很讓人頭疼的問題帶來很多的不適,每天都要戴著厚厚的眼鏡,不僅不方便也給形象大打折扣。雖然說現在也有隱形眼睛,可是稍不注意衛生問題就會引起眼部感染,戴時間久了隱形眼鏡眼睛還特別的乾澀,也是讓很多近視的人特別煩躁。佩戴眼鏡也會讓近視的度數增長,諸多方面都讓人不適應都想擺脫近視。可是也有多數的人是遠視的,也就是看不清近處的東西,那麼中醫有沒有甚麼處方可以治療遠視眼呢? 步驟/方法: 1
發布於 2023-02-28 07:10
0評論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簡稱肺癌)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在很多國家都有明顯增高的趨勢。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已成為各種癌症之首。在我國,肺癌佔男性常見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女性的第二位。早期診斷是提高肺癌治療效果的關鍵,影像學和痰脫落細胞學的發展,使肺癌的早期診斷成為可能。目前肺癌的總治癒率大約為10%左右,其中主要原因是肺癌生物學特性十分複雜,惡性程度高,70%~80%的肺癌患
發布於 2023-03-26 17:36
0評論
頭痛中醫分為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二大類,不通為實證,不榮為虛證,頭痛的用藥核心在於辨明虛實寒熱,用藥貴在辨證用藥基礎上引經藥的合理選用,例如前額頭痛多用白芷引經,後項頭痛多用羌活引經,少陽偏頭痛多用柴胡或蔓荊子引經。。。。,頑固性頭痛多加用蟲類藥,痰像明顯伴有頭暈時多加用天麻20g(田金洲經驗用量少了無效)。我頭痛治療多輔助針灸,針刺方向朝向痛點。。。。。。頭痛專科建議根據臨床和影像排除腦血管病、
發布於 2022-11-27 03:11
0評論
失眠中醫認為陰不入陽,失眠患者多焦慮抑鬱,重在找尋失眠的病因,排除器質性病變的基礎上,病因病機相結合,辨明寒熱虛實,針對性用藥。失眠患者必須:1、調整睡眠節律,按時作息,中間再困都不補覺,有毅力糾正睡眠節律;2、深呼吸,放鬆心情;3、鍛鍊身體,練習失眠中醫保健操;4、穴位保健按摩;5、中西醫針灸按摩並用;6、保密
發布於 2022-11-27 03:06
0評論
經過了解痛風的用藥,我們都有對外敷內服藥物有一定的瞭解。在服藥期間配合一些相關的注意事項也可令痛風病情得到較為有效的控制。在此基礎上我們將中西先進技術完美融合採用“中醫藥燻蒸治痛風”方法進行痛風治療。 對此,為了令您快速緩解痛風症狀。上海痛風專家為您介紹中醫藥物燻蒸治痛風的特點及優勢。 中醫藥燻蒸治痛風是經肌膚給藥的辦法,原本是咱們中醫前史以來的一種給藥辦法,經幾千年的實踐證明,該法對多種疾病的
發布於 2023-11-24 11:0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