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1-25 16:16

  針灸常用配方

  1、 大椎、曲池、合谷

  功能:疏風解表,調和營衛。

  主治:外感六淫邪氣在表諸證、瘧疾及一些熱病。

  方義:大椎屬督脈,是手足三陽督脈之會,統全身陽氣而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疏解。曲池、合谷乃手陽明原合之穴,主氣化而能傳導,助大椎而調和營衛,故清裡達表。如果身熱自汗,則瀉大椎以解肌。無汗惡寒,則可補大椎以發表。對瘧疾寒熱,能調和營衛。於虛勞骨蒸、盜汗,有養陰清熱的作用。

  2、 合谷、曲池、外關

  功能:清熱散風,宣通上焦

  主治:頭痛、腮腫、耳鳴、耳聾、吐血、鼻衄、手腕及指節疼痛,胸痛等。

  方義: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關為手少陽之絡穴,八脈交會之一,又通陽維脈,故能清熱散邪。三穴配合,為治頭面、五官諸證屬實者,確有效驗。

  3、 合谷、復溜

  功能:發汗、止汗

  主治:用於表虛表實之汗證(自汗、無汗)

  方義:復溜屬腎經經穴,補之可溫腎壯陽,衛外固表,瀉合谷可清氣分之熱,熱清表固而汗止;補合谷輕揚走表而託邪,瀉復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

  4、 百會、水溝、風府

  功能:醒神開竅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

  方義:百會為手、足三陽與督脈、厥陰肝脈之會,具有通陽安神,緩解厥陰筋急,清醒頭腦之功。水溝為督脈和手足陽明經之交會穴,督為諸陽之海,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瀉此穴具有通洩督脈,清理陽明,調整氣機,開竅救急之功。風府為足太陽經、陽維脈和督脈之會穴,刺此穴,以搜腦府之風邪。三穴相伍,能是關竅立開,隨之甦醒,言語自如,轉危為安。

  5、 肩k、曲池(治上肢之主方)

  功能:疏通氣血,搜風除溼

  主治:凡一切經絡客邪,氣血阻滯之證,如中風,偏枯,諸痺等上肢疾患。

  方義:二穴俱屬手陽明,肩k臥針能疏通,曲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經絡客邪,氣血阻滯之證皆可治之。

  6、 環跳、陽陵泉(治下肢之主方)

  功能:疏筋利節,調和氣血

  主治:中風偏枯、諸痺不仁、痿廢不用等下肢疾患。

  方義:兩穴均屬足少陽經,能舒通宣散。陽陵泉又是筋會,具有舒筋利節之功,環跳搜經絡之風,二穴相應,相得益彰。

  7、曲池、陽陵泉

  功能:舒筋利節,清利疏洩

  主治:上下肢麻痺,胸脅疼痛,熱結腸胃之腹脹便濁。

  方義:曲池、陽陵泉居肘膝之處,皆屬大關節,肘部曲池行氣血通經絡,清肺走表。陽陵泉又能舒筋利節,洩肝膽清裡,是方功能宣通下降,又能分濁瀉火,肝肺氣鬱胸脅作痛,或熱結腸中及胃,腹脹便濁,借之清利疏洩。

  8、 曲池、三陰交

  功能:清熱涼血,祛瘀生新

  主治:婦女經閉,崩漏帶下,積聚毒瘡,諸般腫痛,S熱厥。

  方義:曲池性遊走通導,善清熱搜風,三陰交為三陰經之會,屬肝脾腎之樞紐,為治療血分要穴。兩穴配伍,則血分之瘀滯、熱毒自清。

  9、 足三里、三陰交

  功能:益氣養陰,健脾補虛

  主治:脾胃虛寒、納谷不香、飲食不化、食少納呆、形瘦身弱、或嘔或瀉,腿腳麻木、疼痛。

  方義:三里昇陽益胃,三陰交滋陰健脾,乃虛損治療不可缺少。胃強脾弱,陽亢陰虧,補三陰交而瀉足三里,為補陰之中兼行清濁。又陽虛氣乏,風溼客邪成痺,腿脛麻木疼痛時作,一以振陽,一以和陰,則有舒筋理痺之功。

  10、陽陵泉、足三里

  功能:調和肝脾,舒肝健胃

  主治:肝胃不和之症,如吞酸口苦,洩瀉嘔吐,下肢痿痺。

  方義:陽陵泉為膽經合穴,瀉之以肅清淨之府,平肝火之上逆,膽府清疏,膽汁入胃,化食消滯;三里為胃府合穴,瀉三里,以導胃中之濁氣,使其濁陰得降,清陽自生,兩穴配伍,對肝胃不和之症,用之有效。陽陵泉為全身之筋會,大有舒筋利節,搜風祛溼之力;足三里有通陽活血滲溼散寒之功,固又可治諸痺、膝關節痛、筋攣歷節、痿L腳氣。

  11、合谷、太沖

  功能:宣導氣血,鎮肝熄風

  主治:癲癇狂邪各症,手足抽搐,小兒驚風,中風昏迷、口禁不開等。

  方義:合谷屬手陽明原穴,為陽主氣;太沖屬足厥陰原穴,為陰主血,兩穴皆為氣血通行之關,故為治氣血失常疾病之主方。

  12、豐隆、陽陵泉

  功能:降逆通便

  主治:大便秘結

  方義:豐隆為足陽明胃經之絡穴,別走太陰,其性通降,陽陵泉為膽之合穴,亦有沉降之能,二穴同用有承氣之功,而無承氣之峻猛,治大便秘結,甚為穩妥。

  13、氣海、天樞(主下腹部疾患)

  功能:補腎壯陽,導滯清濁

  主治:腹痛、腹脹、腸鳴、洩瀉、奔豚、疝瘕、遺精陽萎、小便不利、婦女月經諸疾。

  方義:氣海為任脈之要穴,是本經脈氣所發,生氣之海,氣血所會,呼吸之根本,藏精之府,故為下焦之要穴。針宜補法,猶如釜底添薪,蒸蒸不衰。天樞以分利水谷,吸收精微,傳話糟粕,清導濁氣,為其所長。兩穴配伍,具有振奮下焦陽氣,清濁導滯,非常適應於下焦積寒與痼冷。

  14、中脘、足三里(主上腹部疾患)

  功能:燥溼健脾,昇陽益胃

  主治:胃中虛寒,飲食不下,脘腹脹痛,積聚或停痰,停食,宿飲,痞塊,霍亂等症。

  方義:中脘為君,統治六腑之疾。虛證,用補法者,以壯胃氣,散其寒邪,調暢中氣。瀉中脘者,以疏其滯,胃氣降,脾氣升,津液上潮,嘔吐等證自除。取三里為臣,為其有昇陽益胃之能,可助中脘安胃益脾。瀉三里,為其能降濁導滯,而佐中脘以利運行,二穴相合為君臣之方,臨床確有殊功。

  15、內關、三陰交

  功能:養陰清熱

  主治:治陰虛勞損之症,如骨蒸盜汗、乾咳、失血、夢遺、經閉等。

  方義:內關清心胸,利達三焦,三陰交滋陰養血,交濟心腎,此法確有交濟坎離之功。

  16、魚際、太溪

  功能:滋腎清肺

  主治:虛勞骨蒸、咳嗽、咯血。

  方義:魚際清肺火,太溪滋腎陰,上清下滋,使火不上炎,金不受克,虛勞諸症悉平。

  17、合谷、足三里

  功能:調理中焦,宣通胃府

  主治:清陽下陷,胃氣虛弱,納谷不香,溼熱壅滯,穢濁滯於中焦,宿食停飲,腹脹噫穢。

  方義:合谷為大腸原穴,能升降宣通。三里為胃經之合穴,補之益氣升清,瀉之通陽降濁。二穴皆屬陽明,一手一足,上下相應,腸胃並調,若清陽下陷,胃氣虛弱,納谷不暢,則補三里,應合谷以升下陷之陽,俾胃氣充足而飲食自進。若溼熱壅塞,濁滯中焦,這樣則蓄食停飲,腹脹噫噦,則瀉三里,引大腸合谷下行,以導濁降逆,中氣自然和暢。

  18、勞宮、足三里

  功能:清瀉心胃之火,開胸降逆

  主治:傷寒結胸,痞悶脹滿,噫氣吞酸,嘔吐乾噦,煩倦嗜臥。

  方義:勞宮屬心包絡,性清善降,能開七情鬱結,尤能清胸膈上焦之熱,導火下行;配足三里,從中焦迫降邪熱,上清下降,確為神妙。

  19、大椎、內關

  功能:調氣行水,驅飲降逆

  主治:胸膈滿悶,喘咳氣逆,痰多,胸膈積水等症。

  方義:飲為水邪,停於胸脘之間,上逆則肺漲滿,胸悶咳喘氣逆之症作,然停水總責乎三焦,因它是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而三焦乃體腔油膜,運行水津道路,津液蒸發是由三焦下屬膀胱,這樣則決瀆通暢,水無停留之患。大椎屬督脈,手足三陽之會,調太陽之氣,陽氣通行則水自利,且性能寬胸降氣。內關穴乃是手厥陰心主之絡,別走手少陽,宣心陽而且退群陰,利油膜而通淤塞則決瀆暢,飲邪也可自蠲。

  20、少商、商陽、合谷

  功能:清熱解毒,宣肺利咽

  主治:太陰陽明熱邪內蟠,上結咽喉,咽喉腫脹疼痛。兒科內熱上攻爍肺,外感交攻,咳嗽喘逆發燒。

  方義:少商為手太陰井穴,其性能宣瀉肺熱。商陽在指端,為手陽明井穴,能利氣洩熱。二穴點刺出血,有和裡清滎之效。合谷為手陽明原穴,它可清散上焦客熱,有釜底抽薪之功。(本方對小兒發熱、咳嗽、乳蛾、痄腮等症,見效甚捷。)

  21、隱白、中脘

  功能:健脾補氣,昇陽舉陷

  主治:脾陽不振,肚腹脹滿,洩瀉,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慾不振,婦女月經不調,經血崩漏,赤、白帶下等症。

  方義:隱白是足太陰脾經之井穴,此經脈根於隱白,上結於太倉(中脘),有補益脾胃,調理氣血之宮。中脘為任脈經穴,胃之募穴,腑之所會。隱白與中脘相伍,既有經絡聯繫,又有臟腑表裡相合之關係。故有健脾益胃,補中益氣,消食化飲,升清降濁之效能。

  22、大敦、關元

  功能:舒肝溫經,調理下焦,驅寒溼,回厥逆

  主治:各種疝氣,婦人陰挺,腹痛下墜,癲癇,遺尿,大便不通。

  方義:大敦為足厥陰之井穴,屬木。肝主筋,前陰為宗筋所聚。足厥陰肝經,環繞陰器上行抵少腹,段福舾味纈詰ā9誓蓯娓危垢危危櫪砣蠱9卦溫齪腿蹙換嵫ǎ治〕χ佳ǎ夭兀鼓芴罹嬪觶屢略6ㄏ轡椋胬碡室踔鑫戮鶼陸購粢嫫9署奩戎⒌糜#ù朔ㄖ勿奩Ч災#

  23、三陰交、至陰

  功能:宣通下焦,理氣行瘀

  主治:難產,死胎,胞衣不下,轉胎位,經閉等。

  方義:至陰乃足太陽膀胱經之井穴。井者,經氣所出,如水之源頭。膀胱與腎相表裡,灸刺至陰,能理下焦氣機,祛瘀生新。三陰交乃足之三陰交會穴,乃是三陰之樞紐,故二穴相合,能理氣養血,宣通下焦,益陰而下行。傅青主說:"難產由於血虛"。"難產由於氣逆"。氣逆而得調理,血虛而得補益,胎兒安能不下。(臨床配合補關元、瀉足三里,下死胎及效。)

  24、俞府、雲門

  功能:肅肺降逆、止咳定喘

  主治:咳嗽、氣喘、胸中悶熱、呼吸急促、嘔吐納呆。

  方義:雲門屬手太陰,俞府屬足少陰,二穴雖皆居胸之高位,但其經脈行路不同,手太陰肺經從胸走手,足少陰腎經從足走胸。走手者,宣通於上,走足者,斂降於下。咳喘氣促之證,其表在肺,其本在腎,肺腎同病。肺受邪則咳,腎虛不納,則氣不歸根而逆上為喘,故取雲門,宣通肺氣,暢胸降逆,取俞府補腎納氣,斂衝降逆。若加取乳根,以加強安衝降逆之力,順陽經氣,助雲門宣降,俞府斂納。

  25、氣海、關元、中極、子宮

  功能:養血調經,培補真元,補命門,暖子宮,調經帶,育子嗣

  主治:子宮虛寒,胞門閉塞,久不成孕,陰縮陽痿,腹痛脹滿,轉胞。

  方義:四穴同屬任脈,中極之下為胞宮,其任、衝、督脈,均起於胞宮,而出於會陰。任脈由會陰而行於腹,督脈由會陰而行於背,衝脈由會陰而行於腎經,故為一元三歧。氣海者,生氣之海,元氣由存。關元者,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中極者,為足三陰經和任脈之會穴,為胞宮之門戶。子宮者,即女子之血室也。故取氣海,以益下元;關元,填充精血,中極,調經啟閉;子宮,為直取治其標。協同上穴,共行養血調經,培元暖宮之效。

  26、神闕、氣海、天樞、水分

  功能:暖臍散寒,回陽益氣

  主治:下元虛寒,臍腹冷痛,霍亂吐瀉,中風,中痰,痰厥,小兒慢驚風。

  方義:此五穴,又稱肚臍梅花穴。神闕為任脈穴,能通髒回陽救急。天樞為足陽明胃經,大腸之募,化糟粕,分離清濁。氣海為元氣之海,補腎回陽。水分為任脈之穴,健脾利溼,分利水谷。五穴相互佐使,有健脾止瀉,溫中救逆之功。加天突、中脘,以降氣除痰而治嘔。

  27、尺澤、委中

  功能:清血毒、散穢邪

  主治:霍亂心煩瞀亂,上吐下瀉,腹痛,瀉痢等。

  方義:尺澤是手少陰肺經之合穴,五行屬水,絡通於心,有消血毒之功。委中是足太陽膀胱經合穴,五行屬土。暑熱之邪,首犯太陽,故刺出血,可治時疫邪毒。兩穴位置,一肘一膝,乃大血脈所在處,故能刺出血。風、寒、暑、溼、燥、火六淫及山嵐瘴氣等疫癘之邪,首犯太陽,傳之太陰,故刺兩經之合穴,使毒血出。如加金津、玉液,生津止嘔;少衝、中衝,寧心安神;如加百會,醒腦開竅;

  28、足三里

  功能:升清降濁,導痰行滯,扶正培元

  主治:中焦之一切疾病,如胃痛、腹脹、寒邪凝滯,痞塊,遺尿,目疾,乳癰,心悸,虛煩手指麻木 ,癲狂,髒躁,中風,陽明熱盛,虛勞贏瘦,形體衰弱等。

  方義:臟腑及肢節,皆賴氣血以為營養,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為後天之本,水谷出入之海,主消納,胃氣盛則納谷自暢,營養則能自周,否則髒氣失養,而生氣絕。足三里屬於胃之合穴,經氣之樞紐,能壯人身之元陽,又能補氣血之虧損,如寒氣積聚症瘕,其功能溫而且能化,溼濁瀰漫腫脹,能燥能消,可與中藥補中昇陽之方並美。

  29、三陰交

  功能:健脾益氣、滋補肝腎、利溼導滯、疏經調氣

  主治:胃痛、腹脹、消化不良、腸鳴、溏瀉、黃疸、消渴、眩暈、失眠、陽痿、滑精、疝氣、遺尿、尿血、小便不利、水腫、陰部腫痛、高血壓、症瘕、痛經、閉經、崩漏、帶下、月經不調、癱瘓、腳氣等。孕婦禁針。

  方義:三陰交為足三陰之會穴,應用極為廣泛,為治療腸胃、生殖、泌尿系統和婦科疾病的主穴,亦為下肢病的常用穴。

  30、音亮(新穴)

  功能:清利咽喉,啟閉開竅

  定位:前正中線,甲狀軟骨下緣與環狀軟骨上緣之間的微凹處。

  主治:咽喉腫痛,失音,失語。

  方義:穴位在任脈之上,咽喉之前,所以能夠治療咽喉局部的病症。

  31、十三鬼穴

  組成:人中、少商、隱白、大陵、申脈、風府、頰車、承漿、

  勞宮、上星、會陰、曲池、舌下

  功能:開竅化痰,醒腦清神,寧心益志

  主治:癲狂

  方義:"十三鬼穴"是主治癲、狂症的重要穴位,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扁鵲所創。迨至唐代孫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礎上,"更加間使、後溪尤妙",共計十五穴。這些腧穴,已成為歷代醫家主治癲、狂症的主要處方。其中取人中、風府、上星、後溪諸穴,以瀉督脈之陽邪而醒腦清神;取手厥陰經之原穴大陵、經穴間使,以瀉心包絡之火邪而寧心益志;取手、足陽明經之曲池、頰車,以疏導陽明之經氣而通腑瀉熱;取手、足太陰經之井穴少商、隱白,以清肺健脾而化痰濁;更取任脈之承漿、會陰,以宣通陰脈之海而滋陰降火。獨取舌下中縫(舌者心之苗),以瀉心經而開竅清神。如此諸穴合用,共奏開竅化痰,醒腦清神,寧心益志之效。故癲、狂之症,取用"十三鬼穴",輒獲良效.

  32、大陵

  功能:調氣止痛

  主治:足跟痛

  方義:根據"下病上取","交經繆刺",的原理,治療足跟痛療效甚佳。

  33、合谷、中渚

  功能:調氣通經,舒筋活絡

  主治:手指屈曲不伸。

  方義:合谷屬手陽明之原穴,中渚屬手少陽之輸穴,兩穴均位於手背部,所以能夠治療局部的病變。

  34、足三里、承山

  功能:通調腸胃,舒筋化瘀

  主治:血痔,赤痢,胸腹瘀滯疼痛,霍亂轉筋等症。

  方義:承山為足太陽膀胱經之穴,其經線由脊背而下行,膀胱和腎相表裡,故能和調腸腹,理下焦之氣。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其經線由胸腹而下行,與脾相表裡,故能疏胸腹之滯氣。因此,二穴相伍,能通調腸胃。胃腸和,熱毒清,其痢痔可愈。脾胃健,津液生,筋脈得養,轉筋即復,瘀化滯消,氣血調暢,其疼痛自止。

  35、三陰交、至陰

  功能:宣通下焦,理氣行瘀

  主治:難產,死胎,胞衣不下,轉胎位,經閉等。

  方義:至陰乃為足太陽膀胱經之井穴。井者,經氣所出,如水之源頭。膀胱與腎相表裡,灸刺至陰,能理下焦氣機,祛瘀生新。三陰交乃足之三陰交會穴,亦是三陰之樞紐。故二穴相合,能理氣養血,宣通下焦氣機,益陰而下行。傅青主說:難產由於血虛。難產由於氣逆。氣逆而得調理,血虛而得補益,胎兒安能不下。

  36、環跳、風市、陽陵泉

  功能:疏通宣散、祛風除溼、蠲痺除痛、舒筋利節

  主治:中風,偏枯,諸痺痛,麻木不仁,筋縮,痙攣,痿廢等下肢疾患。

  方義:環跳為足少陽膽經和足太陽經膀胱之會穴,用以蠲痺祛風除溼;風市,搜風利溼,二穴均為治療下肢痿痺等症之要穴。陽陵泉,是足少陽膽經之合穴,周身筋之會,故為舒筋活絡,通利關節之要穴,亦是治療肝膽疾患之常用穴之一。三穴相配,確有起痿蕩痺之功效。對於腰、脅、下肢各症,大有將帥之魄,無可而不勝也。

  針灸經典配穴

  1、大椎、曲池、合谷

  功能:疏風解表,調和營衛。

  主治:外感六淫邪氣在表諸證、瘧疾及一些熱病。

  方義:大椎屬督脈,是手足三陽督脈之會,統全身陽氣而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疏解。曲池、合谷乃手陽明原合之穴,主氣化而能傳導,助大椎而調和營衛,故清裡達表。如果身熱自汗,則瀉大椎以解肌。無汗惡寒,則可補大椎以發表。對瘧疾寒熱,能調和營衛。於虛勞骨蒸、盜汗,有養陰清熱的作用。

  2、合谷、曲池、外關

  功能:清熱散風,宣通上焦

  主治:頭痛、腮腫、耳鳴、耳聾、吐血、鼻衄、手腕及指節疼痛,胸痛等。

  方義: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關為手少陽之絡穴,八脈交會之一,又通陽維脈,故能清熱散邪。三穴配合,為治頭面、五官諸證屬實者,確有效驗。

  3、合谷、復溜

  功能:發汗、止汗

  主治:用於表虛表實之汗證(自汗、無汗)

  方義:復溜屬腎經經穴,補之可溫腎壯陽,衛外固表,瀉合谷可清氣分之熱,熱清表固而汗止;補合谷輕揚走表而託邪,瀉復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

  4、百會、水溝、風府

  功能:醒神開竅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

  方義:百會為手、足三陽與督脈、厥陰肝脈之會,具有通陽安神,緩解厥陰筋急,清醒頭腦之功。水溝為督脈和手足陽明經之交會穴,督為諸陽之海,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瀉此穴具有通洩督脈,清理陽明,調整氣機,開竅救急之功。風府為足太陽經、陽維脈和督脈之會穴,刺此穴,以搜腦府之風邪。三穴相伍,能是關竅立開,隨之甦醒,言語自如,轉危為安。

  5、肩k、曲池(治上肢之主方)

  功能:疏通氣血,搜風除溼

  主治:凡一切經絡客邪,氣血阻滯之證,如中風,偏枯,諸痺等上肢疾患。

  方義:二穴俱屬手陽明,肩k臥針能疏通,曲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經絡客邪,氣血阻滯之證皆可治之。

  6、環跳、陽陵泉(治下肢之主方)

  功能:疏筋利節,調和氣血

  主治:中風偏枯、諸痺不仁、痿廢不用等下肢疾患。

  方義:兩穴均屬足少陽經,能舒通宣散。陽陵泉又是筋會,具有舒筋利節之功,環跳搜經絡之風,二穴相應,相得益彰。

  7、曲池、陽陵泉

  功能:舒筋利節,清利疏洩

  主治:上下肢麻痺,胸脅疼痛,熱結腸胃之腹脹便濁。

  方義:曲池、陽陵泉居肘膝之處,皆屬大關節,肘部曲池行氣血通經絡,清肺走表。陽陵泉又能舒筋利節,洩肝膽清裡,是方功能宣通下降,又能分濁瀉火,肝肺氣鬱胸脅作痛,或熱結腸中及胃,腹脹便濁,借之清利疏洩。

  8、曲池、三陰交

  功能:清熱涼血,祛瘀生新

  主治:婦女經閉,崩漏帶下,積聚毒瘡,諸般腫痛,S熱厥。

  方義:曲池性遊走通導,善清熱搜風,三陰交為三陰經之會,屬肝脾腎之樞紐,為治療血分要穴。兩穴配伍,則血分之瘀滯、熱毒自清。

  9、足三里、三陰交

  功能:益氣養陰,健脾補虛

  主治:脾胃虛寒、納谷不香、飲食不化、食少納呆、形瘦身弱、或嘔或瀉,腿腳麻木、疼痛。

  方義:三里昇陽益胃,三陰交滋陰健脾,乃虛損治療不可缺少。胃強脾弱,陽亢陰虧,補三陰交而瀉足三里,為補陰之中兼行清濁。又陽虛氣乏,風溼客邪成痺,腿脛麻木疼痛時作,一以振陽,一以和陰,則有舒筋理痺之功。

  10、陽陵泉、足三里

  功能:調和肝脾,舒肝健胃

  主治:肝胃不和之症,如吞酸口苦,洩瀉嘔吐,下肢痿痺。

  方義:陽陵泉為膽經合穴,瀉之以肅清淨之府,平肝火之上逆,膽府清疏,膽汁入胃,化食消滯;三里為胃府合穴,瀉三里,以導胃中之濁氣,使其濁陰得降,清陽自生,兩穴配伍,對肝胃不和之症,用之有效。陽陵泉為全身之筋會,大有舒筋利節,搜風祛溼之力;足三里有通陽活血滲溼散寒之功,固又可治諸痺、膝關節痛、筋攣歷節、痿L腳氣。

  11、合谷、太沖

  功能:宣導氣血,鎮肝熄風

  主治:癲癇狂邪各症,手足抽搐,小兒驚風,中風昏迷、口禁不開等。

  方義:合谷屬手陽明原穴,為陽主氣;太沖屬足厥陰原穴,為陰主血,兩穴皆為氣血通行之關,故為治氣血失常疾病之主方。

  12、豐隆、陽陵泉

  功能:降逆通便

  主治:大便秘結

  方義:豐隆為足陽明胃經之絡穴,別走太陰,其性通降,陽陵泉為膽之合穴,亦有沉降之能,二穴同用有承氣之功,而無承氣之峻猛,治大便秘結,甚為穩妥。

  13、氣海、天樞(主下腹部疾患)

  功能:補腎壯陽,導滯清濁

  主治:腹痛、腹脹、腸鳴、洩瀉、奔豚、疝瘕、遺精陽萎、小便不利、婦女月經諸疾。

  方義:氣海為任脈之要穴,是本經脈氣所發,生氣之海,氣血所會,呼吸之根本,藏精之府,故為下焦之要穴。針宜補法,猶如釜底添薪,蒸蒸不衰。天樞以分利水谷,吸收精微,傳話糟粕,清導濁氣,為其所長。兩穴配伍,具有振奮下焦陽氣,清濁導滯,非常適應於下焦積寒與痼冷。

  14、中脘、足三里(主上腹部疾患)

  功能:燥溼健脾,昇陽益胃

  主治:胃中虛寒,飲食不下,脘腹脹痛,積聚或停痰,停食,宿飲,痞塊,霍亂等症。

  方義:中脘為君,統治六腑之疾。虛證,用補法者,以壯胃氣,散其寒邪,調暢中氣。瀉中脘者,以疏其滯,胃氣降,脾氣升,津液上潮,嘔吐等證自除。取三里為臣,為其有昇陽益胃之能,可助中脘安胃益脾。瀉三里,為其能降濁導滯,而佐中脘以利運行,二穴相合為君臣之方,臨床確有殊功。

  15、內關、三陰交

  功能:養陰清熱

  主治:治陰虛勞損之症,如骨蒸盜汗、乾咳、失血、夢遺、經閉等。

  方義:內關清心胸,利達三焦,三陰交滋陰養血,交濟心腎,此法確有交濟坎離之功。

  16、魚際、太溪

  功能:滋腎清肺

  主治:虛勞骨蒸、咳嗽、咯血。

  方義:魚際清肺火,太溪滋腎陰,上清下滋,使火不上炎,金不受克,虛勞諸症悉平。

  17、合谷、足三里

  功能:調理中焦,宣通胃府

  主治:清陽下陷,胃氣虛弱,納谷不香,溼熱壅滯,穢濁滯於中焦,宿食停飲,腹脹噫穢。

  方義:合谷為大腸原穴,能升降宣通。三里為胃經之合穴,補之益氣升清,瀉之通陽降濁。二穴皆屬陽明,一手一足,上下相應,腸胃並調,若清陽下陷,胃氣虛弱,納谷不暢,則補三里,應合谷以升下陷之陽,俾胃氣充足而飲食自進。若溼熱壅塞,濁滯中焦,這樣則蓄食停飲,腹脹噫噦,則瀉三里,引大腸合谷下行,以導濁降逆,中氣自然和暢。

  18、勞宮、足三里

  功能:清瀉心胃之火,開胸降逆

  主治:傷寒結胸,痞悶脹滿,噫氣吞酸,嘔吐乾噦,煩倦嗜臥。

  方義:勞宮屬心包絡,性清善降,能開七情鬱結,尤能清胸膈上焦之熱,導火下行;配足三里,從中焦迫降邪熱,上清下降,確為神妙。 、

  19、大椎、內關

  功能:調氣行水,驅飲降逆

  主治:胸膈滿悶,喘咳氣逆,痰多,胸膈積水等症。

  方義:飲為水邪,停於胸脘之間,上逆則肺漲滿,胸悶咳喘氣逆之症作,然停水總責乎三焦,因它是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而三焦乃體腔油膜,運行水津道路,津液蒸發是由三焦下屬膀胱,這樣則決瀆通暢,水無停留之患。大椎屬督脈,手足三陽之會,調太陽之氣,陽氣通行則水自利,且性能寬胸降氣。內關穴乃是手厥陰心主之絡,別走手少陽,宣心陽而且退群陰,利油膜而通淤塞則決瀆暢,飲邪也可自蠲。

  20、少商、商陽、合谷

  功能:清熱解毒,宣肺利咽

  主治:太陰陽明熱邪內蟠,上結咽喉,咽喉腫脹疼痛。兒科內熱上攻爍肺,外感交攻,咳嗽喘逆發燒。

  方義:少商為手太陰井穴,其性能宣瀉肺熱。商陽在指端,為手陽明井穴,能利氣洩熱。二穴點刺出血,有和裡清滎之效。合谷為手陽明原穴,它可清散上焦客熱,有釜底抽薪之功。(本方對小兒發熱、咳嗽、乳蛾、痄腮等症,見效甚捷。)

  21、隱白、中脘

  功能:健脾補氣,昇陽舉陷

  主治:脾陽不振,肚腹脹滿,洩瀉,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慾不振,婦女月經不調,經血崩漏,赤、白帶下等症。

  方義:隱白是足太陰脾經之井穴,此經脈根於隱白,上結於太倉(中脘),有補益脾胃,調理氣血之宮。中脘為任脈經穴,胃之募穴,腑之所會。隱白與中脘相伍,既有經絡聯繫,又有臟腑表裡相合之關係。故有健脾益胃,補中益氣,消食化飲,升清降濁之效能。

  22、大敦、關元

  功能:舒肝溫經,調理下焦,驅寒溼,回厥逆

  主治:各種疝氣,婦人陰挺,腹痛下墜,癲癇,遺尿,大便不通。

  方義:大敦為足厥陰之井穴,屬木。肝主筋,前陰為宗筋所聚。

  23、三陰交、至陰

  功能:宣通下焦,理氣行瘀

  主治:難產,死胎,胞衣不下,轉胎位,經閉等。

  方義:至陰乃足太陽膀胱經之井穴。井者,經氣所出,如水之源頭。膀胱與腎相表裡,灸刺至陰,能理下焦氣機,祛瘀生新。三陰交乃足之三陰交會穴,乃是三陰之樞紐,故二穴相合,能理氣養血,宣通下焦,益陰而下行。傅青主說:"難產由於血虛"。"難產由於氣逆"。氣逆而得調理,血虛而得補益,胎兒安能不下。(臨床配合補關元、瀉足三里,下死胎及效。)

  24、俞府、雲門

  功能:肅肺降逆、止咳定喘 本

  主治:咳嗽、氣喘、胸中悶熱、呼吸急促、嘔吐納呆。

  方義:雲門屬手太陰,俞府屬足少陰,二穴雖皆居胸之高位,但其經脈行路不同,手太陰肺經從胸走手,足少陰腎經從足走胸。走手者,宣通於上,走足者,斂降於下。咳喘氣促之證,其表在肺,其本在腎,肺腎同病。肺受邪則咳,腎虛不納,則氣不歸根而逆上為喘,故取雲門,宣通肺氣,暢胸降逆,取俞府補腎納氣,斂衝降逆。若加取乳根,以加強安衝降逆之力,順陽經氣,助雲門宣降,俞府斂納。

  25、氣海、關元、中極、子宮

  功能:養血調經,培補真元,補命門,暖子宮,調經帶,育子嗣

  主治:子宮虛寒,胞門閉塞,久不成孕,陰縮陽痿,腹痛脹滿,轉胞。

  方義:四穴同屬任脈,中極之下為胞宮,其任、衝、督脈,均起於胞宮,而出於會陰。任脈由會陰而行於腹,督脈由會陰而行於背,衝脈由會陰而行於腎經,故為一元三歧。氣海者,生氣之海,元氣由存。關元者,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中極者,為足三陰經和任脈之會穴,為胞宮之門戶。子宮者,即女子之血室也。故取氣海,以益下元;關元,填充精血,中極,調經啟閉;子宮,為直取治其標。協同上穴,共行養血調經,培元暖宮之效。

  26、神闕、氣海、天樞、水分

  功能:暖臍散寒,回陽益氣

  主治:下元虛寒,臍腹冷痛,霍亂吐瀉,中風,中痰,痰厥,小兒慢驚風。

  方義:此五穴,又稱肚臍梅花穴。神闕為任脈穴,能通髒回陽救急。天樞為足陽明胃經,大腸之募,化糟粕,分離清濁。氣海為元氣之海,補腎回陽。水分為任脈之穴,健脾利溼,分利水谷。五穴相互佐使,有健脾止瀉,溫中救逆之功。加天突、中脘,以降氣除痰而治嘔。

  27、尺澤、委中

  功能:清血毒、散穢邪

  主治:霍亂心煩瞀亂,上吐下瀉,腹痛,瀉痢等。

  方義:尺澤是手少陰肺經之合穴,五行屬水,絡通於心,有消血毒之功。委中是足太陽膀胱經合穴,五行屬土。暑熱之邪,首犯太陽,故刺出血,可治時疫邪毒。兩穴位置,一肘一膝,乃大血脈所在處,故能刺出血。風、寒、暑、溼、燥、火六淫及山嵐瘴氣等疫癘之邪,首犯太陽,傳之太陰,故刺兩經之合穴,使毒血出。如加金津、玉液,生津止嘔;少衝、中衝,寧心安神;如加百會,醒腦開竅;

  28、足三里

  功能:升清降濁,導痰行滯,扶正培元

  主治:中焦之一切疾病,如胃痛、腹脹、寒邪凝滯,痞塊,遺尿,目疾,乳癰,心悸,虛煩手指麻木 ,癲狂,髒躁,中風,陽明熱盛,虛勞贏瘦,形體衰弱等。

  方義:臟腑及肢節,皆賴氣血以為營養,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為後天之本,水谷出入之海,主消納,胃氣盛則納谷自暢,營養則能自周,否則髒氣失養,而生氣絕。足三里屬於胃之合穴,經氣之樞紐,能壯人身之元陽,又能補氣血之虧損,如寒氣積聚症瘕,其功能溫而且能化,溼濁瀰漫腫脹,能燥能消,可與中藥補中昇陽之方並美。

  29、三陰交

  功能:健脾益氣、滋補肝腎、利溼導滯、疏經調氣

  主治:胃痛、腹脹、消化不良、腸鳴、溏瀉、黃疸、消渴、眩暈、失眠、陽痿、滑精、疝氣、遺尿、尿血、小便不利、水腫、陰部腫痛、高血壓、症瘕、痛經、閉經、崩漏、帶下、月經不調、癱瘓、腳氣等。孕婦禁針。

  30、音亮(新穴)

  功能:清利咽喉,啟閉開竅

  定位:前正中線,甲狀軟骨下緣與環狀軟骨上緣之間的微凹處。

  主治:咽喉腫痛,失音,失語。

  方義:穴位在任脈之上,咽喉之前,所以能夠治療咽喉局部的病症

  31、十三鬼穴

  組成:人中、少商、隱白、大陵、申脈、風府、頰車、承漿、

  勞宮、上星、會陰、曲池、舌下

  功能:開竅化痰,醒腦清神,寧心益志

  主治:癲狂

  方義:"十三鬼穴"是主治癲、狂症的重要穴位,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扁鵲所創。迨至唐代孫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礎上,"更加間使、後溪尤妙",共計十五穴。這些腧穴,已成為歷代醫家主治癲、狂症的主要處方。其中取人中、風府、上星、後溪諸穴,以瀉督脈之陽邪而醒腦清神;取手厥陰經之原穴大陵、經穴間使,以瀉心包絡之火邪而寧心益志;取手、足陽明經之曲池、頰車,以疏導陽明之經氣而通腑瀉熱;取手、足太陰經之井穴少商、隱白,以清肺健脾而化痰濁;更取任脈之承漿、會陰,以宣通陰脈之海而滋陰降火。獨取舌下中縫(舌者心之苗),以瀉心經而開竅清神。如此諸穴合用,共奏開竅化痰,醒腦清神,寧心益志之效。故癲、狂之症,取用"十三鬼穴",輒獲良效.

  32、大陵

  功能:調氣止痛

  主治:足跟痛

  方義:根據"下病上取","交經繆刺",的原理,治療足跟痛療效甚佳。

  33、合谷、中渚

  功能:調氣通經,舒筋活絡

  主治:手指屈曲不伸。

  方義:合谷屬手陽明之原穴,中渚屬手少陽之輸穴,兩穴均位於手背部,所以能夠治療局部的病變。

  34、足三里、承山

  功能:通調腸胃,舒筋化瘀

  主治:血痔,赤痢,胸腹瘀滯疼痛,霍亂轉筋等症。

  方義:承山為足太陽膀胱經之穴,其經線由脊背而下行,膀胱和腎相表裡,故能和調腸腹,理下焦之氣。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其經線由胸腹而下行,與脾相表裡,故能疏胸腹之滯氣。因此,二穴相伍,能通調腸胃。胃腸和,熱毒清,其痢痔可愈。脾胃健,津液生,筋脈得養,轉筋即復,瘀化滯消,氣血調暢,其疼痛自止。

  35、三陰交、至陰

  功能:宣通下焦,理氣行瘀

  主治:難產,死胎,胞衣不下,轉胎位,經閉等。

  方義:至陰乃為足太陽膀胱經之井穴。井者,經氣所出,如水之源頭。膀胱與腎相表裡,灸刺至陰,能理下焦氣機,祛瘀生新。三陰交乃足之三陰交會穴,亦是三陰之樞紐。故二穴相合,能理氣養血,宣通下焦氣機,益陰而下行。傅青主說:難產由於血虛。難產由於氣逆。氣逆而得調理,血虛而得補益,胎兒安能不下。

  36、環跳、風市、陽陵泉

  功能:疏通宣散、祛風除溼、蠲痺除痛、舒筋利節

  主治:中風,偏枯,諸痺痛,麻木不仁,筋縮,痙攣,痿廢等下肢疾患。

常用的針灸穴位和經典配穴相關文章
失眠針灸穴位,中醫認為失眠不僅是會讓人的精神不好,食慾也會受到影響的,這時候如果用針灸來治療的話,會讓你的食慾變的好很多,因為身體通暢了,自然不會有便秘的情況了,餓了自然就會有食慾了。失眠針灸穴位,改善人們的氣色用了針灸治療失眠的方法之後,人們不需要再吃安眠藥就能睡的很香甜,慢慢的臉色會好很多,同時白天沒有精神的狀態也會好很多的。失眠針灸穴位,在選用針灸來幫助自己治療失眠的時候,要注意穴位針灸與
發布於 2023-09-15 20:54
0評論
針灸豐胸快速豐滿乳房的原因是甚麼?針灸豐胸最常用的穴位有哪些?現介紹如下: 針灸豐胸從身體整體的氣血來調整,營養乳腺,重新分佈脂肪組織,使下垂的乳房恢復堅挺;使鬆散外擴的乳房聚攏在一起,形成漂亮的乳線;使發育不良的乳腺繼續發育。所以,針灸豐胸既能提升胸型,也可以增加罩杯的尺碼。 具體如下: 針灸豐胸天宗穴:這個穴位是位於肩胛骨中央。 針灸豐胸屋翳穴:這穴位是位於乳頭直上、第二條肋骨與第三條肋骨之
發布於 2023-09-19 06:00
0評論
平衡針灸學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過針刺神經幹或神經支,給予患者一種適當的良性刺激信號,這種刺激信號既不針對病原體,也不直接針刺病變部位的組織器官,而是把醫生的指令性信息通過針刺神經直接輸給信息高速公路,以最快速度、最佳路線輸送到高級中樞系統。這種來自人為的超強刺激信號,迅速傳遞於大腦中樞調控系統,大腦中樞調控指揮中心積極接收了醫生給予的指令性信息,迅速對高級中樞指揮系統進行應激性調整,調動體內貯存
發布於 2024-01-06 15:39
0評論
針灸美容,就是運用針刺、艾灸的方法,補益臟腑,消腫散結,調理氣血,從而減輕或消除影響容貌的某些生理或病理性疾患,進而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美容養顏的目的。 針灸美容的原則 針灸美容可分為針刺和艾灸兩大類。針刺常用毫針、耳針和梅花針,而艾灸則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直接灸是用艾條在離皮膚有一定距離(約1—3cm)處灸,間接灸則多用隔姜灸法。 (1)取穴配穴由於針刺美容的最大特點是在於全身調整,因此,
發布於 2023-09-18 04:44
0評論
常用的針灸治失眠的方法有針刺治療、耳穴壓豆、隔藥物灸、藥物貼敷等。針刺治療主要是根據中醫辨證分型,選取相應的臟腑以及相關臟腑的背俞穴,配合特定的治療穴位進行針刺治療;耳穴壓豆除了可以運用中醫理論選取穴位外,還可以根據西醫學的全息理論選取部位壓豆;隔藥物灸及藥物貼敷均是結合了俞穴及藥物的治療作用。除此之外,常配以電針、紅外線照射等輔助方法。一般情況下,每次治療約需40分鐘左右,失眠較為嚴重的可適當
發布於 2023-01-18 17:30
0評論
針灸治療眼病,有其獨到之處。雖然有許多的優點,但並非萬能。對針灸估價過高的“萬病一針”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唐代遜思邈日:“若針而不灸,灸而不針,皆非良醫也;針灸而不藥,藥而不針灸,尤非良醫也。”針灸僅為治療疾病的方法之一,絕不能代替所有的治療方法。 弱視可以分成兩類,即功能性弱視與器質性弱視。針灸適用於功能性弱視,如斜視性弱視,屈光參差性弱視和屈光不正性弱視等。在施治時首先應注意診斷確實,查明病
發布於 2023-09-28 03:47
0評論
針灸治失眠效果明顯,這一點,中醫專家和經歷過針灸治療的失眠患者體會頗深。其之所以能夠在不用藥物控制的前提下達到治療目的,是蘊含著深奧的醫學理論在其中的。中醫專家總結說,我們的身體共有幾百個穴位,他們通過經絡和體內的各個臟腑相貫通。當外界刺激到這些穴位時,與其相對應的臟腑的功能狀態就能得到調整,進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療疾病的目的。 具體到針灸治失眠方面,中醫認為,失眠主要的病因在於心、脾、腎的功能失
發布於 2023-09-18 05:04
0評論
粗壯的小腿使整個身材比例嚴重失調,使整個身材走樣,所以很多愛美者紛紛尋找瘦腿的最快方法。小編推薦一種快速瘦腿的方法——針灸瘦腿。針灸瘦腿是利用穴位針灸的方法,調節腿部神經功能,抑制肌肉的生長,進而達到瘦腿效果的一種減肥方法。 現代醫學認為單純性肥胖多伴有內分泌紊亂,各種激素,尤其是胰島素、性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瘦素等異常,可通過針灸來調理內分泌,使之趨於正常; 針灸可以通過以下穴位進行減肥治療
發布於 2023-10-24 05:10
0評論
概述 在中醫當中想龐光炎是可以利用中醫的方法進行治療的,那麼中醫治療膀胱炎的方法是比較多的。包括用一些中草藥或者是用針灸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的瞭解一下針灸是如何治療膀胱炎的,膀胱炎是可以通過針灸治療,但是針灸的見效是比較緩慢的,對於穴位的針法要求也比較高。所以患者可以考慮用藥物進行治療,再配合針灸治療。 步驟/方法: 1、 針灸在我國中醫當中應用是比較廣泛的,但是它的療效一般都是比較緩慢
發布於 2024-05-13 08:39
0評論
面癱是一種神經性疾病,很多的患者在都是老年人,但是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年輕人也會有面癱的風險,因此,掌握面癱的治療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中醫的針灸治療面癱是不錯的,主要是通過穴位的針灸來治療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針灸治療面癱確實很有效果,我們也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針灸取穴,還是從中醫理論來著手:面癱是風邪侵襲經絡,所以治療重點是把經絡的“風”驅除掉。中醫分陰陽,取穴的時候一般以頭面部陽經穴
發布於 2023-09-18 05: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