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呈進行性發展的、以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點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採用機械通氣是搶救COPD合併嚴重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由於COPD患者通氣時間較長,長時間的有創機械通氣容易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甚至引起呼吸機依賴和脫機拔管困難,並最終導致治療失敗。為探討有創機械通氣後序貫進行無創機械通氣在搶救COPD合併嚴重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臨床使用價值。
步驟/方法:
1、 所有患者入院後均給予抗感染、解痙平喘、止咳化痰,控制心衰和心律失常,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防治併發症,營養支持等治療,同時經鼻或口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用Drager-Savina重症監護呼吸機,上機初採用容量型輔助/控制通氣方式(A/C)
2、 同時充分引流痰液以有效排除氣道內的過多分泌物,在24h後改為同步間歇強制通氣和壓力支持通氣模式(SIMV+PSV),此後根據患者的血氣分析結果和通氣狀況,調整通氣模式和具體參數,插管後3~5天,在出現肺部感染控制窗後:支氣管-肺部感染影較前明顯吸收,無明顯融合斑片影;機械通氣支持水平可下調至SIMV頻率10~12次/分,PSV水平10~12 cm H2O。同時至少伴有下述指標中的1項:體溫較前下降並低於38℃;外周血白細胞計數低於10000個/mm3或較前下降2 000個/mm3以上;痰量較前明顯減少,痰色轉白或變淺,粘度降低並在II度以下。
3、 拔出氣管內導管,改用飛利浦偉康BIPAP無創呼吸機經鼻面罩持續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根據患者血氣指標及全身情況,逐步下調PSV水平直至完全脫機。對照組則繼續採用有創通氣機械方法,根據患者血氣指標及全身情況,先逐漸降低SIMV頻率至5次/min,後降低PSV水平至5~7cmH2O,直至完全脫機。
注意事項:
機械通氣的脫機是指在患者的原發病得到控制,通氣與換氣功能得到改善後,逐漸地撤除機械通氣對呼吸的支持,使患者恢復完全自主呼吸的過程,但這一過程需要一個過渡和適應階段。近年來國內的諸多研究表明,採用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能夠有效地緩解COPD合併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症狀,改善其通氣與換氣功能,縮短有創機械通氣和人住ICU的時間,並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發生率和再插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