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胰島素的認識增加,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已經越來越多地被糖尿病病友接受。但是,有些人注射胰島素後,血糖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這不僅與飲食控制不佳、運動不足等多種因素有關外,也與胰島素注射的方法、部位、時間不正確而導致的胰島素吸收不良有密切關係。
怎樣才能讓胰島素吸收的更好呢?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注射部位的選擇和保護:一般胰島素注射選在皮膚較鬆弛的部位為宜,如腹部(臍周2~5cm以外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緣、上臂外側肌、大腿外側肌、臀部等部位。
臨床觀察一些長期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朋友常用的胰島素注射部位有硬結或者肌肉萎縮,這往往是由於長時間在同一部位注射導致的,這樣就會使每次注射的胰島素不能夠很好的吸收,也就是說注射人體吸收應用的胰島素量要少於注射的量。
為了減少上述情況發生,保證胰島素的正常吸收,每次胰島素注射的部位要分開至少2cm距離,而不能在上次的注射部位再次注射,這樣可以避免胰島素吸收不良,也可減少因反覆注射出現局部肌肉硬結、萎縮、炎症等現象。
注射部位的輪換一般可遵循以下原則:首先,選左右對稱的部位注射,並且要左右對稱輪換注射。待輪完,換成另外左右對稱的部位。其次,同一注射區內注射點的輪換要有規律,以免混淆。
腹部注射時,可繞臍周畫兩個圓圈,一個半徑5cm,一個半徑8cm,將兩個圓圈之間的部位等分為8個注射區,就在注射區內注射胰島素,並每次按順時針方向更換注射區。
上臂或大腿注射時,可沿注射部位劃線,每條線上可注射4~7次,注射點之間距離在2cm以上。
第二,注意進針的深度和角度:胰島素是採用皮下注射法,這樣可以確保其穩定吸收。因此,怎樣進針成了擺在糖尿病病友面前的問題。
首先,應掌握好進針的深度。如果針頭插入過深到達肌肉層,會增加註射的疼痛感,而且會加快胰島素的吸收,導致血糖控制不穩;如果注射深度過淺,僅達到表皮層,又會導致胰島素滲出,還可能帶來疼痛或免疫反應。
其次,進針的角度也十分值得注意,不同患者進針的角度有所不同。偏瘦者和兒童應捏起皮膚,呈45度角進針;正常體重者、體重偏重的青少年和肥胖者的大腿部位應捏起皮膚,垂直進針;肥胖者的腹部可直接垂直進針。這樣能夠避免兒童和消瘦患者直接將胰島素注射到肌肉層,導致胰島素加速吸收,從而避免出現餐前低血糖或餐後高血糖。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在注射的過程中不要改變針頭的注射角度,以免造成肌肉、血管或結締組織的損傷。
第三,注射後要有幾秒的停留時間:很多人在注射完胰島素將針頭拔出時,發現針頭上有殘留的胰島素液珠,這是因為注射後馬上將針頭拔出的緣故。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注射以後,使針頭在皮下停留數秒,以保證注射的劑量完全進入皮下後再將針拔出,以免因為注射劑量的不準確,影響血糖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