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同時具備潰瘍因素和抗潰瘍的保護因素,後者佔優,為正常人;前者佔優,則可發生消化性潰瘍。若此平衡遭到長期破壞,便成為慢性潰瘍。
慢性消化道潰瘍多發生於青壯年。胃潰瘍的好發年齡比十二指腸潰瘍約遲10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齡比男性為高。消化道潰瘍很常見,總髮病率約佔人口的10%—12%。
上腹部疼痛是潰瘍病最常見的症狀,常有節律性、週期性和長期性的特點。疼痛的性質常為隱痛、灼痛、脹痛、飢餓痛或劇痛,以陣發性鈍痛為主,也有持續性隱痛者,能被鹼性藥物和食物暫時緩解。胃潰瘍的疼痛部位在中腹部或偏左,十二指腸潰瘍則偏右,後壁穿透性潰瘍疼痛可放射至後背。每次疼痛發作的持續時間大多為1—2小時,有的可持續數日。疼痛的發作有季節性,一般秋末冬初最易發病。胃潰瘍疼痛多發生於餐後半小時—2小時,再經1—2小時後緩解。其規律為進食—舒適—疼痛—舒適。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常發生在空腹時,進食後才緩解,其規律為進食—舒適—疼痛,常在夜間痛醒。消化性潰瘍的發作可伴有噯氣、反酸、流涎、噁心、嘔吐等症狀,約10%—25%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常無上腹部疼痛等典型症狀,而是以上消化道出血或急性穿孔就診。
本病應採取綜合性措施,身心並重。
首先,生活精神因素對消化性潰瘍的發生、發展均有重要影響,因此樂觀的情緒、規律的生活、勞逸結合以及避免過度的精神緊張,無論在本病的發作期或緩解期均很重要。其次,飲食上要注意:1、細嚼慢嚥,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後者能稀釋和中和胃酸,並可能具有提高黏膜屏障作用。2、規律進食,以維持正常消化活動的節律。3、急性活動期以少吃多餐為宜,每天進食4—5次即可,一但症狀得到控制,應鼓勵較快恢復到平時的一日三餐。4、避免過飽,少吃零食。5、急性活動期應戒菸酒,避免咖啡、濃茶、濃肉湯和辣椒、醋等刺激性食物以及阿司匹林等損傷胃黏膜的藥物。
西藥治療
1、制酸藥可減低胃、十二指腸的酸度,緩解疼痛,促進潰瘍癒合。2、抗膽鹼藥能抑制迷走神經而減少胃酸分泌,解除平滑肌和血管痙攣,改善局部營養和延緩胃排空時間,從而有利於食物和制酸劑中和胃酸。但其會延緩胃排空,導致胃泌素分泌增加,故不宜用於胃潰瘍。3、組胺H2受體拮抗劑是目前國內治療消化道潰瘍的首選藥。4、質子泵抑制劑多和甲硝唑及抗生素組成三聯療法,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消化性潰瘍。
中醫治療
則包括健脾益氣、疏肝和胃、清肝洩熱、活血化淤、滋養胃陰、收斂制酸等方法。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病具有協同作用,經多種途徑達到制酸、解痙、消炎,促進潰瘍癒合的效果。
西藥治療潰瘍,遠期容易復發,而中藥鞏固療效的效果好。潰瘍病急性發作治癒後,如果進行以健脾益氣為主的鞏固治療,從調理脾胃、提高機體抵抗力入手,可以避免潰瘍病復發。研究表明,荊花胃康膠丸具有理氣散寒、活血化淤的功效,可以快速緩解腹部疼痛,持久保護胃腸黏膜,可單獨或與西藥聯合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防止復發,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