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種類繁多,目前工業上最常用的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包括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鄰苯二甲酸甲苯基丁酯(BB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IBP)、鄰苯二甲酸單乙基己基酯(MEHP)等,但這類塑化劑具有毒性,不能作為食品添加劑。經國內外許多學者研究,塑化劑的毒性主要體現在遺傳毒性、胚胎髮育毒性、生殖毒性、神經毒性、免疫毒性等方面。此外,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還和成年男性肺功能衰退、肥胖症、糖尿病以及甲狀腺功能衰退等疾病有著一定的關聯性。
空氣、土壤和水中都有塑化劑的存在。但研究表明,微量塑化劑對人體健康並沒有明顯影響。有動物實驗發現,猴子體內的微量塑化劑在24小時至48小時內便可通過新陳代謝排出體外。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對塑化劑DEHP規定的每日耐受攝入量為每公斤0.025毫克。也就意味著,體重60公斤的人,如果終生每天攝入塑化劑1.5毫克至8.5毫克,才可能導致明顯的健康損害。
塑化劑雖然無所不在,但對一般消費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可通過一些有效措施來降低塑化劑的危害。首先,避免使用塑料材質的食物容器,改以不鏽鋼、玻璃及陶瓷等食物容器。如果一定要使用塑料材質的食物容器,則應選擇經過檢測,在加熱過程中幾乎沒有塑化劑溶出,被標註為“可微波加熱”的塑料製品。其次,避免食物與塑料容器的長時間接觸或浸泡,減少塑化劑的溶出。再次,保存食物用的保鮮膜、保鮮袋,宜選擇不添加塑化劑的PE、PVDC材質,並避免高溫加熱。另外,必需加熱有保鮮膜或保鮮袋的食物時,應在保鮮膜(保鮮袋)上戳數個小洞,讓氣體可以釋出。還有,塑化劑在水中溶解度小,在油脂中溶出量較大,所以應儘量避免油脂類食物與塑料製品接觸,以避免塑化劑的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