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發源於非洲,1979年在海地青年中也有散發,後由移民帶入美國。1981年美國報道發現一種能對人免疫系統產生破壞力的反轉錄病毒 後,1983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等首先分離出一株病毒,當時命名為淋巴結病相關病毒1984年美國Gallo等又從1名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患者活體組織中分離出病毒,命名為嗜人T淋巴細胞病毒Ⅲ型(HTLV- Ⅲ),同年Levy又分離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相關病毒(ARV)。經鑑定證明這些病毒為同一病毒,歸入反轉錄病毒科。隨後於1986年7月被國際病毒 分類委員會將其統一命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稱艾滋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是RNA病毒,可在體外淋巴細胞系中培養,屬反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Lentivirus)。迄今已發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有兩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和人類免疫缺陷 病毒2型(HIV-2)。
1.HIV-1 起源於中非,擴散到海地、歐洲、北美及全世界,它選擇性地侵犯CD4 T淋巴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亞群,也能感染B細胞、小神經膠質細胞及骨髓幹細胞,是引起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的主要毒株。
(1)HIV-1的形態及結構:電鏡下觀察HIV-1呈圓形顆粒,直徑約110nm。病毒外膜由兩層類脂組成,它系新形成的病毒從人的細胞芽生至細胞外 時形成,既有病毒蛋白成分,也含有宿主細胞膜的蛋白質。錨定在外膜上的外膜糖蛋白(Env)由三分子的球狀物gp120和三分子的主幹gp41組 成,gp120呈球形突出於病毒包膜之外,gp41與gp120相連,另一端貫穿病毒包膜。包膜內是呈鈍頭圓錐形的核,位於中央,核殼蛋白是p24。核內 含兩條完全相同的單鏈病毒RNA鏈、Mg2 依賴性反轉錄酶、整合酶和蛋白酶等成分。在病毒的外膜和核殼之間,有一基質蛋白P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