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5-10 04:38

  1、及時治療肛門內外痔、肛漏、肛裂、肛竇炎及慢性腸炎等疾病。

  2、保持肛周清潔衛生,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兒童型直腸息肉主要發生於5-10歲兒童,多數小於1cm,單個,帶蒂,會自行脫落,因炎症和腺體阻塞瀦留所致,臨床上除便血外並無其他大礙。成人直腸息肉病理類型多,具癌變趨向,因而一經診斷,宜早行手術切除之。

  直腸息肉,特別是腺瘤性息肉已被學者公認為癌前期病變。所以直腸息肉患者的定期隨訪已被提到防治早期腸癌的高度來認識。因此,直腸息肉尤其腺瘤性息肉,定期隨訪是防止息肉惡變的重要一環。

  息肉的再檢出率較高,國外報道13%~86%不等,新檢出的息肉除部分為殘留息肉再次生長的復發息肉外,一些為大腸新生息肉和遺漏息肉。為保持腸道無息肉狀態,防止直腸癌的發生,制定一個經濟有效的隨訪時間是必要的,目前國際上對腺瘤隨訪提出了多種方案。其中在波士頓召開的第三次國際大腸癌會議中大腸腺瘤組討論建議的方案較為詳細。他們指出腺瘤患者在腺瘤切除後再發新腺瘤及局部腺瘤再復發的危險不一,故應區別對待:凡是單個、有蒂(或廣基但<2cm>2cm,廣基的絨毛狀或混合型腺瘤,腺瘤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伴原位癌,腺瘤已有浸潤性癌變者。高危險組的隨訪方案是腺瘤切除,3~6月作內鏡檢查,如陰性隔6~9月再檢查1次。如再次陰性可隔1年檢查。如仍為陰性,每3年再檢查l次,但期間每年需作大便潛血檢查。低危險組腺瘤在切除腺瘤後1年複查,如陰性可每隔3年檢查1次,共2次,然後每隔5年檢查1次。但在隨訪時間,每年須作大便潛血試驗。複查中一旦發現息肉即行內鏡摘除。

  [心理調護]

  心理與疾病的關係十分重視,認為直腸息肉的形成與七性鬱結有關,使臟腑功能失調,以致氣血停滯的結果。直腸息肉的病人往往懷疑是癌,故心理壓力大,首先應向患者說明腸息肉的西醫分類及其轉歸,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其次調暢情志,保持心情舒暢,忌煩躁惱怒;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飲食調護]

  囑患者宜多食粗纖維、蔬菜、水果、飲水保持大便通暢,忌辛辣刺激性、煎炸食品,勿過食生冷;氣滯血瘀型多食清熱、涼血之品,如雪梨、苦瓜、蕃茄、松仁、核桃仁等。脾虛挾瘀出現便秘者可每晨開水沖服蜂蜜1杯,或食用黃芪粥、山藥粥、白薯粥。溼熱痰結而便秘者可每晨飲冷開水一杯。

  [注意與禁忌]

  做好衛生宣教和出院指導:注意包含調理,避免久坐不動,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保持大便通暢,注意觀察糞便有無粘液及血絲。便秘時切忌濫用瀉藥。戒菸忌酒及辛辣刺激食物。鼓勵並指導患者根據病情作適當的鍛鍊,尤其是腹肌的鍛鍊,有利於促進腸蠕動。

直腸息肉如何預防?相關文章
概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不注重飲食習慣,導致出現了一些腸道疾病,直腸息肉就是其中一種,直腸息肉,從病理上來看,有的是良性腫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後果。在這我們來聊聊預防直腸息肉的方法有哪些吧。 步驟/方法: 1、 要想遠離直腸息肉,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保持樂觀: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可見壓力是重要的癌症誘因,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
發布於 2024-06-27 05:14
0評論
患者: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症狀、就診醫院等):患者男,49歲,近期在空軍杭州療養院體檢,電子視頻腸鏡檢查發現,距肛9釐米可見約米粒大小隆起,表面無糜爛。體檢時診斷為直腸息肉。尚未治療請問,如何治療?平時生活中要注意甚麼?肛腸外科:腸鏡下切除就可以了,創傷很小,基本沒有痛苦。大腸息肉目前尚無特別有效方法來預防患者:是否馬上就應切除?病人害怕開刀。息肉是否會自己縮小、恢復?體檢時,檢查醫生講等過
發布於 2022-10-03 05:43
0評論
典型症狀一:息肉脫出 息肉較大或數量較多、位置較低時,由於重力關係的牽拉,使直腸黏膜與肌層分離,而向下脫垂。當排糞時牽拉及腸蠕動刺激,使息肉蒂基周圍的腸黏膜鬆弛,特別是多發性息肉常伴直腸脫垂。 典型症狀二:大便出血 直腸息肉的出血是無痛性便血,一般出血量少,如果由於排便時擠壓息肉而破損或息肉脫落,即有出血。有時也可出現便後滴血現象。 典型症狀三:直腸指診、直腸鏡檢查異常 指診能觸到圓形、有蒂、無
發布於 2024-05-10 04:31
0評論
1.電灼切除息肉位置較高,無法自肛門切除者,通過直腸鏡、乙狀結腸鏡 或纖維結腸鏡顯露息肉,有蒂息肉用圈套器套住蒂部電灼切除。廣基息肉電灼不安全。 2.經肛門切除適用於直腸下段息肉。在骶麻下進行,擴張肛門後,用組織鉗將息肉拉出,對帶蒂的良性息肉,結紮蒂部,切除息肉;對廣基息肉,應切除包括息肉四周的部分黏膜,縫合創面;若屬絨毛狀腺瘤,切線距肉眼所見腺瘤緣不少於1cm。 3.肛門鏡下顯微手術切除適用於
發布於 2023-09-18 23:18
0評論
1.乳頭狀息肉(絨毛乳頭狀瘤):本病少見,約佔成人息肉的15%,多發生於35-50歲的男性。也是一種良性腺瘤,但先由粘膜表面細胞生長,然後腸腺發生改變。多發生直腸或乙狀結腸下部。 2.腺瘤性息肉(直腸息肉):是一種腸道的良性腫瘤,多見於兒童。由腺樣組織構成,初起在粘膜上有一個小的突起,多無症狀,逐漸長大如黃豆粒,再大如核桃。質軟有彈性,色多鮮紅而易出血。 3.息肉病:本病為結腸及直腸多發性息肉,
發布於 2023-10-01 21:25
0評論
直腸息肉泛指自直腸粘膜突向腸腔的隆起性病變。直腸息肉的大小不一,小的僅幾毫米,像小米粒一樣,也有大到直徑3-4釐米的,甚至可以阻塞腸道,導致腸梗阻。息肉有單發,更常見多發,在一些少見的情況下,息肉可以上千個。有些息肉根部,就是與黏膜相連的地方有長短不一的蒂,稱為有蒂息肉,也有息肉瀰漫生長,稱為扁平息肉,或者無蒂息肉。雖然形成息肉的病因是非常複雜的,但絕大多數直腸息肉是良性病變,不會危及生命,而且
發布於 2023-03-29 01:46
0評論
直腸息肉的大小不一,小的僅幾毫米,像小米粒一樣,也有大到直徑3到4個釐米的,甚至可以阻塞腸道,導致腸梗阻。直腸息肉治療原則為,1.對於有症狀的息肉,應該予以治療;2.對於無症狀的息肉,也是臨床絕大部分息肉,根據是否有癌變傾向決定進行治療的方法。一般有癌變傾向的腺瘤性息肉,原則上應該切除,而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則無需特殊治療。    對於直腸息肉來說是良性的病變的,是不嚴重的。但是息肉仍是會復
發布於 2024-08-17 18:57
0評論
直腸息肉又稱直腸腺瘤,有單發xing和多發xing之分。形成直腸息肉的原因有哪些呢?博仕肛腸專家介紹,飲食因素與直腸息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關係,尤其是細菌與膽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xing息肉形成的基礎,因此要了解導致直腸息肉的病因,從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效地進行預防,以下我們就來詳細瞭解直腸息肉的病因內容。 專家講解:形成直腸息肉的原因有哪些 1、飲食因素:膳食中脂肪類成分超過40%是形成結、直腸
發布於 2023-09-22 19:19
0評論
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發性的和直徑大於1釐米的腺瘤性息肉癌變危險性大,被成為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必須摘除乾淨;腺瘤在我國的發病率分別為50歲內30%,60歲40—50%,70歲則高達50—60%。即便已經根治了腺瘤性息肉的患者,也要定期複查,以觀察是否復發。 結腸息肉應該如何預防和治療 發生直腸息肉的病因: 1、遺傳因素:一般認為,息肉形成與基因突變和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從目前研究情況表明,突變基因
發布於 2023-09-19 03:46
0評論
結直腸息肉是指高出於粘膜、突向腸腔的贅生物,可以有蒂,也可以廣基無蒂;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分為腫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增生性、炎症性、錯構瘤性息肉等)。結直腸息肉的數目超過100枚時稱為息肉病。結直腸息肉的重要性在於其與結直腸癌的關係,大多數結直腸癌(&gt;80%)來自結直腸腺瘤性息肉癌變,及時切除結直腸息肉可以使個體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降低70-90%。結直腸息肉多無明顯症狀,
發布於 2022-12-14 22:4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