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是指粘膜腳樣突起物突出粘膜,因而包括各種類型病變,腫瘤性或非腫瘤性,單從外觀上卻難以確定,只有組織學檢查才能判斷其是否為新生物性。1982年全國結直腸癌協作組病理學者提出了我國統一的分類規範,將結直腸息肉分為五類:
1、新生物性息肉(即腺瘤);
2、錯構瘤性息肉;
3、炎症性息肉;
4、化生性息肉;
5、其他類型息肉(如粘膜肥結性贅生物)。
結直腸腺瘤從病理上分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絨毛管狀腺瘤,以管狀及絨毛狀成分的多少而定。我國病理工作者新定標準為,某一種成分為20%-80%者屬混合型。根據Morson報告,三種類型以管狀腺瘤最為多見,佔75%;絨毛狀為15.3%,混合型為29.7%。結直腸腺瘤的分類中,早期者可分為四個類型:
1、小扁平腺瘤;
2、小凹陷腺瘤;
3、微小腺瘤;
4、“鋸齒狀”腺瘤。腺瘤外觀可有蒂或無蒂。
一般認為結直腸癌起源於腺瘤性息肉,摘除可減少結直腸癌發生的危險性。腺瘤發生率與結直腸癌發生率的正相關性已被流行病學所證實,隨著結直腸癌發病率的上升,結直腸腺瘤的發生率也上升,而且結直腸癌發病率上升快,腺瘤發現率也迅速增加。病理類型與癌變相關,絨毛狀者最多癌變,管狀腺瘤較少。前者癌變率可達29%-40%。腺瘤發生癌變是一個長時期的慢性過程,至少5年,平均10-15年,這也和良性腺瘤生長很慢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