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病毒、酒精、藥物、自身免疫、遺傳代謝等因素引起,以肝細胞炎症、壞死以及肝纖維化為主要病理改變的慢性疾病,其組織學改變及生化檢測異常持續6個月以上。在病毒、酒精、藥物、自身免疫等致病因素作用下,肝細胞發生壞死及炎症,產生膠原的肝臟間質細胞(主要是肝星狀細胞)被激活,膠原蛋白等細胞外基質的增生與降解失去平衡,進而導致肝臟內纖維結締組織異常沉積,輕者為肝纖維化,重者可導致肝小葉結構改變、假小葉形成,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
常見的慢性肝病包括以下幾大類:
1、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既往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半年以上並有慢性肝炎臨床表現者,多數患者有乙型肝炎家族聚集史。部分慢性肝病患者雖是首次發病,但實為慢性肝病急性發作,此時根據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肝活檢等綜合分析可作出慢性乙型肝炎診斷。
2、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指既往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半年以上並有慢性肝炎臨床表現者,部分患者有輸血史、血製品接觸史、不潔注射史、口腔科有創治療史。
3、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長期飲酒超過5年,摺合酒精量男性≥40g/d,女性≥20g/d,結合臨床症狀、生化及影像學檢查並排除病毒、藥物等其他因素,可診斷酒精性肝病,臨床類型包括輕症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纖維化、酒精性肝硬化。酒精量計算公式:酒精(g)=飲酒量(ml)x酒精含量(%)x0、8(酒精比重)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除酒精和其他明確損肝因素之外,以瀰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為主要特徵的臨床病理綜合徵,常有體重超重和(或)內臟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亂、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徵相關組分,結合肝功異常、B超提示脂肪肝可明確診斷。包括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相關肝硬化。
5、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AIH以ALT、AST升高為主,常有抗核抗體、抗平滑肌抗體、抗肝腎微粒體抗體等陽性;PBC則以ALP、GGT升高為主,抗線粒體抗體、M2亞型陽性。PSC以中年男性多見,多伴有炎症性腸病,多表現為右上腹不適、乏力、皮膚瘙癢、黃疸,確診需做ERCP或MRCP。
6、藥物性肝損傷(Drug-induced liver injury):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甲基多巴、氨甲喋呤等藥物可以引起慢性藥物性肝損害,甚至可進展為肝硬化。近年來還報道過多例服用中藥“土三七”引起肝小靜脈閉塞症,出現黃疸、胸水、腹水、食管靜脈曲張、脾腫大等類似“肝硬化”的症狀、因此詳細詢問服用藥物史(包括一些保健品、中草藥)對本病診斷有重要意義。
如何治療慢性肝病?首先應提醒患者合理膳食、勞逸結合、戒酒忌菸、規律服藥、定期複查。其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治療:
1、針對病因治療: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積極抗病毒治療。酒精性肝病患者應戒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應強調合理膳食、適度鍛鍊,控制體重達到理想水平。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應根據病情考慮是否給予免疫抑制劑治療。藥物性肝損傷患者則應停用可疑致肝損傷的藥物,對治療重要疾病且不能隨意停用的藥,可選擇無肝損傷或肝損傷較小的藥物替代。
2、保肝治療:包括保肝降酶藥物(甘草甜素類、雙環醇、水飛薊類)、退黃藥物(腺苷蛋氨酸、中藥活血化瘀製劑如複方丹參注射液或鹽酸川芎嗪)、促進解毒功能(還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膽鹼)藥物。
3、免疫調節治療:主要用於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胸腺素α1、胸腺五肽)。
4、抗纖維化治療:複方鱉甲軟肝片、扶正化瘀膠囊、和絡舒肝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