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出血的防治
一、定義:產後24小時內,出血在500ml以上稱為產後出血。產後出血的發生率約10%~20%。據南京調查陰道分娩出血率23%,剖宮產近50%。說明平時我們在臨床上是低估了失血量。
二、產後出血的嚴重性:產後出血如果不能及時診斷和正確處理,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如失血性休克、稀釋性凝血異常、急性腎功能損害、多臟器功能損害甚至死亡。垂體可能會受影響,乳汁分泌延遲或沒有乳汁,席漢氏綜合症。
高死亡率使得產後出血成為全球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全球產婦死亡率430/100000,有25%是產後出血造成的。在美國,儘管產婦死亡率已降至7.5/100000,但產後出血仍是主要原因。
三、產後出血的危險因素:
產前:先兆子癇、初產、多胎、既往產後出血史、剖宮產史、產前出血、巨大兒。
產中:第三產程延長、會陰側切、下降受阻、產道撕裂、會陰正中切、助產、產程延長。
四、產後出血的預防:以下措施可以減少產後出血的患病率:
1.檢查產前血紅蛋白,在產前糾正貧血。做好圍產保健,控制胎兒體重。
2.只能在胎心率圖形不正常的情況下或是在會陰過緊影響分娩時才可考慮行會陰側切。
3.第三產程以主動處理代替期待處理。
4.完成分娩記錄後,要重新檢查產婦的生命體徵和陰道出血情況,旨在發現第三產程後可能會被忽略的慢性、持續的出血。
期待處理包括等待胎盤分離的徵象或允許胎盤自行娩出,或對乳頭刺激。
第三產程的主動處理包括在娩出前肩時即給予催產素,及時鉗夾切斷臍帶,並適當牽引。這一方法可減少2/3的出血量。
這些措施可以減少產後出血量,但不會杜絕它的發生。對每一次分娩都需要預防它的發生。
五、處理產後出血的常用方法
大量失血時需要迅速作一般的復甦處理,包括:求助;保持氣道通暢維持呼吸和循環(airway, breathing and circulation,ABC);建立雙管的靜脈通道(9號留置針),給予生理鹽水或平衡液;面罩吸氧;聯繫實驗室檢查(血型、交叉配血、血常規、凝血功能檢查);考慮輸血。血壓下降而未見明顯失血要考慮是否有潛在的血腫、子宮破裂、子宮內翻、過敏、羊水栓塞或肺栓塞。
如在胎盤娩出前有大量活躍的出血,在適當牽引臍帶的同時要給予催產素。這一方法如不成功,需要手剝離胎盤。如在胎盤與子宮間不能找到一個明確的界限,可能是由於胎盤植入。這時往往需要刮宮或手術干預。如胎盤未能完整娩出,殘留部分需要手取或刮宮處理。
在胎盤娩出後,導致活躍出血的原因是宮縮乏力。因此首先可以通過按摩子宮來減少出血,隨後可以肌注或是靜脈給予催產素。檢查陰道和會陰有無撕裂,如有必要行修補術。如果在按摩子宮和催產素使用後張力提高,但是重新出血後變軟,那麼很有可能是宮縮乏力所造成的。可以給予另一種宮縮劑麥角新鹼或前列腺素新母沛,可使出血得到緩解。
如出血持續存在,要呼叫後備人員可能要手術干預。可重複使用新母沛。此時要考慮建立另外一條靜脈通道,和立即進行實驗室檢查。根據檢查結果決定是否給血製品。只要輸注5~10單位紅細胞,就要給予血漿。可考慮子宮填塞,必要時通過手術來診斷和治療無反應性宮縮乏力、胎盤植入、子宮內翻、子宮破裂或血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