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的全稱是丙型肝炎病毒,丙肝是一種全球性疾病,其發病率逐年上升,因此,瞭解丙肝的發病原因對於疾病的研究非常重要,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丙肝的病因,希望大家能夠細心閱讀。
一發病原因
HCV 是經血源性傳播的一類肝炎病毒,1989年美國的Chiron公司應用分子克隆技術率先將HCV cDNA克隆成功,HCV是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發現的第一個人類病毒,HCV屬披膜病毒科,其生物性狀,基因結構與黃病毒,瘟病毒近似,目前已確認HCV為含有脂質外殼的球形顆粒,直徑30~60nm,HCV基因組是一長的正鏈,單股RNA,長約9.5Kb,HCV基因組有一大的編碼3010或3011個氨基酸的多元蛋白的開放閱讀框架ORF,編碼的多元蛋白體與黃病毒有明顯的共同結構:含結構蛋白包括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和非結構蛋白NS1-NS5。
HCV 是RNA病毒,較易變異,不同地區的分離株只有68.1%~91.8%的核苷酸相同,根據HCV的基因序列差異可分成不同的基因型,目前HCV基因分型尚無統一標準,統一方法,Okamoto將HCV分為Ⅰ,Ⅱ,Ⅲ,Ⅳ四個基因型,按其分型,大部分北美,歐洲HCV株屬Ⅰ型,日本主要為Ⅱ型,亦有Ⅲ型及Ⅳ 型,我國據王宇報道,北方城市以Ⅱ,Ⅲ型為主,南方城市則90%以上為Ⅱ型。
二發病機制
1.HCV感染的直接致病作用許多研究顯示HCV感染者肝組織炎症嚴重程度與其病毒血症有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組織炎症嚴重程度與肝細胞內HCV RNA水平的相關性比其與血清HCV RNA水平的相關性更強,使用干擾素治療後,隨血清中HCV RNA含量的減少,其血清中ALT水平也逐漸下降,以上結果提示HCV可能存在直接致病作用,然而,免疫組化研究未能充分證明肝組織HCV抗原的表達與肝病炎症活動有關,Groff等研究發現,肝細胞HCV抗原的存在並不表示肝細胞內一定存在,HCV顆粒,肝病炎症活動不一定與肝細胞HCV抗原表達有關,而肝組織炎症與肝細胞內HCV病毒顆粒的存在相關,也說明HCV具有直接細胞致病作用,HCV的直接致病作用推測可能與HCV在肝細胞內複製,引起肝細胞結構和功能改變,或干擾肝細胞內蛋白合成造成肝細胞變性和壞死有關,HCV無症狀攜帶狀態的存在,似乎暗示HCV無直接致病作用,但最近報告絕大多數 ALT持續正常的“慢性HCV攜帶者”肝組織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變和炎症,其肝組織炎症損傷程度與HCV複製水平有關,說明無症狀攜帶狀態較少見,並進一步支持HCV具有直接致病作用。
2.細胞介導的免疫性損傷可能是HCV致肝臟病變的主要原因:丙型肝炎肝組織病理學的重要特徵之一是匯管區淋巴細胞集聚,有時可形成淋巴濾泡,對比研究認為較乙型肝炎明顯,淋巴細胞浸潤無疑與免疫反應有關,一些學者證明慢性丙型肝炎中浸潤的淋巴細胞主要是 CD8+胞,其中許多有活動性表位epitope,顯示為激活狀態,電鏡下觀察到淋巴細胞與肝細胞密切接觸,提示它對肝細胞的毒性損傷,Mondelli 等體外試驗證實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細胞毒性T細胞對自體肝細胞的毒性增高,在慢性丙型肝炎,細胞毒作用主要由T細胞所致,相反,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免疫效應細胞僅限於非T淋巴細胞,慢性HBV感染中,非T和T淋巴細胞都參與肝細胞損傷作用,HCV特異抗原能激活CD8+和CD56+細胞,提示 CD56+細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發病機制中也起重要作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內T細胞能識別HCV的C蛋白,E1和E2/NS1蛋白的多個抗原決定簇,這種識別受HLA-I類限制,也說明Tc細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發病機制中起一定作用,另有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和肝組織內受HLA-Ⅱ類分子限制的CD4+細胞TH-1細胞能攻擊HCV特異的免疫抗原決定簇,CD4+細胞對HCV核心抗原的反應與肝臟炎症活動有關,TH-1細胞在慢性丙型肝炎中起關鍵作用,HCV特異的TH細胞表面抗原決定簇能增強Tc細胞對HCV抗原的特異反應,提示TH細胞能協助和增強Tc細胞攻擊破壞HCV感染的肝細胞。
通過上述文章的介紹,我們對丙肝的發病原因有了一定的認識,瞭解了丙肝的發病原因,我們便可以針對原因預防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要遠離一切誘發丙肝因素,愛護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