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腹部手術,無論是胃腸道、肝膽道等,都面臨著術後胃腸道恢復、腹腔內殘餘感染、預防感染等問題。事實上,術後身體恢復得越快,各種併發症出現的可能性就越小,術後效果就越好。臨床試驗已經證實,中藥具有明顯縮短圍手術期的作用。
中醫藥對圍手術期的干預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手術後消化道的恢復。手術麻醉後,胃腸道處於麻痺狀態,這種麻痺狀態會在術後保持一段時間。病人需要插管進行持續的胃腸減壓,臥床輸液等,靜靜地等待胃腸道運動能力的恢復。醫生每天都會問病人:"你通氣了嗎?"
對於年老體弱或病情較重的患者,術後胃腸道蠕動恢復較慢,患者腹脹、排便延遲,不利於術後恢復,也增加了腸粘連的發生率,用一些中醫藥治療效果很好。中醫認為,腹部手術後,臟腑處於不通暢的狀態,所謂 "氣血凝滯,腹氣不通",因此,在辨證的前提下,應給患者服用 "通而攻之 "的中藥,如大黃、合歡皮等。另外,還可以用中藥煎煮灌腸,以恢復 胃腸功能。
第二,應用中藥可以減少術後併發症。臨床上許多急腹症患者術後腹腔內有殘留的炎症,並伴有發熱和腹痛。雖然應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殺菌抑菌,緩解炎症,但如果使用時間過長,會產生耐藥性等問題。臨床試驗證實,解熱鎮痛藥等中藥可以起到類似於消炎藥的作用,輔助西藥增強抗菌效果。此外,活血化瘀藥物可以改善微循環,恢復腸壁的屏障功能,加速腹腔內液體的吸收,促進炎症的消散,改善腸道的營養狀況。
中醫認為,人生病說明體內有 "邪氣",正所謂 "正氣存焉,邪不可幹",但手術後由於出血、感染、情緒等因素的刺激,表現為氣血不足,正氣虛弱,這時就需要應用一些 "。
除了以上幾點,中醫的針灸和按摩對術後恢復也有好處。當然,再加上患者自身的調理,避免急躁,配合醫生和護士的工作,就能更快地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