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5 01:27

  干擾素的發現已有50年曆史,隨著臨床醫學研究的發展,目前其被廣泛應用於抗腫瘤和抗病毒治療。在抗病毒治療中,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干擾素抗病毒治療,近些年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干擾素為人體內自然存在的生物分子,具有免疫調節和直接抗病毒活性的雙層效應,在抗病毒效應中,由於不同病毒的生物特性不同,而對不同病毒體現出不同的抗病毒效應能力。

  干擾素生物效應的發揮,首先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相結合,通過一系列信號傳導分子,而發揮其抗病毒和免疫調節作用。在抗病毒作用中,干擾素與受體結合後可誘導蛋白激酶、2’,5’寡核腺苷合成酶和MxA等具有講解病毒核酸和抑制病毒複製等分子的表達,從而抑制細胞內病毒的複製。具有較強抗病毒活性的干擾素有干擾素a,細胞表面的干擾素a受體有a1和a2。干擾素a1與受體的結合能力較低,只有與a2相伴隨時才能提高其結合能力,因此臨床上干擾素a1的抗病毒效果常不如干擾素a2。由於干擾素誘導的抗病病毒蛋白對病毒複製的抑制多發生在胞漿,而對細胞核內複製機制的病毒難於發揮直接的抗病毒效應,因此,干擾素對丙型肝炎病毒的抗病毒作用要高於對乙型肝炎病毒的抗病毒作用。在抗病毒治療中,特別是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干擾素抗病毒治療,近些年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1、干擾素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目前有多種藥物的選擇。核苷(酸)類似物雖然使用方便,且在一定時期內能較好的抑制HBV的複製,從而抑制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進展,但由於其HbeAg血清轉換率低,短期治療停藥後常導致病毒複製的復發,長時間應用可產生病毒耐藥變異等缺陷,因此,干擾素仍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選擇有一定優勢的藥物,特別是PEG-IFN由於僅需1周注射一次,且療效高於標準干擾素,歐美等國家將其列於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一線藥物。

  由於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治療,不論是核苷類似物還是干擾素都依賴於宿主對HBV的特異性免疫應答,因此,患者的選擇顯得非常重要,對病毒載量低、年輕、高血清ALT水平或肝臟組織炎症明顯者尤其應選擇干擾素治療。由於慢性乙型肝炎存在HbeAg陽性和HbeAg陰性兩種類型,而其在對干擾素抗病毒治療的應答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應當根據患者的HbeAg情況給以不同的對待。對HbeAg患者,雖然在大多數臨床試驗中的療程為6~12個月,因此常常使人認為,干擾素的療程就是6~12個月,其實這是不全面的。對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的治療應當是達到一定的目的,及治療終點。在治療有效的情況下,初級目標是HBV DNA的下降和達到檢測線以下的水平,進一步的目標則是獲得HbeAg的消失和抗Hbe的陽轉,最高級目標是獲得HbsAg的消失。隨著這三個目標的獲得,患者可獲得更加顯著和長期的療效,甚至達到臨床治癒。因此臨床治療應當逐步最求更高級的目標,當患者只有HBV DNA下降或“陰轉”而結束治療,常常導致復發,因此有效的治療至少為HbeAg的消失和血清學轉換,因為一旦發生HbeAg血清學轉換,80%~90%以上患者的療效能維持4~8年以上,治療1年有5%~10%,5年後有25%的患者發生HbsAg消失,而一旦發生HbsAg消失,患者則可獲得臨床治癒。Bortolotti對慢性HBV感染併發生HbeAg血清學轉換的85例患者進行了長達30年的觀察,發現發生HbeAg血清學轉換後的6個月,84例為非活動狀態,1例發生HbeAg慢性乙型肝炎;30年後13例出現HbsAg消失,68例認為非活動狀態,僅4例發生HbeAg陰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無1例發生肝硬化、肝癌和死亡者。Yang HI等對臺灣11 893例男性患者進行長達9年的觀察,HbeAg/HbsAg陽性患者的肝細胞癌累積發生率非常顯著高於HbeAg陰性和HbsAg陰性者(RR=60、2)。在HbeAg陽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中,只有HbeAg和HbsAg的清除可以反映病毒感染肝細胞的清楚程度,當治療未達到HbeAg消失和血清學轉換時,常導致病毒復發,核苷類似物治療如此,干擾素治療也如此,因此,干擾素治療為了獲得長久療效,至少應當獲得HbeAg血清學轉換,而HbsAg的消失或血清學轉換也必須獲得HbeAg的血清學轉換。派羅欣Ⅲ期臨床試驗研究表明,在HbeAg血清學轉換後再延長治療6個月,有17%~20%獲得HbsAg血清學轉換。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應當以是否達到治療目的來考慮是否結束治療,根據治療過程中HBV DNA、HbeAg和HbsAg含量或滴度的變化逐步達到HbeAg和HbsAg的血清學轉換。雖然干擾素治療並不能使每位患者獲得HbeAg血清學轉換,但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獲得HbeAg血清學轉換的幾率增加,雖然有個別研究顯示聯合核酸類似物或採取與核苷類似物的序貫治療有可能提高療效,但尚需進行大型而嚴格的臨床實驗證實。

  而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干擾素治療與HbeAg陽性患者不同,由於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不存在HbeAg的血清學轉換者一指標,只有HBV DNA可作為療效的主要評價指標。HbeAg陰性肝炎的特點是,就整體人群,肝臟組織所處的階段比HbeAg陽性後,即組織學變化嚴重,干擾素治療比HbeAg陽性肝炎更容易獲得HBV DNA轉陰,但複發率高,普通干擾素治療6~12各月,僅有27%維持生化應答,不到25%的患者得到持久應答,要達到較持久應答應當將療程延長至2年,派羅欣治療1年,達到HBV DNA應答者80%可維持3年以上。對於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雖然比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容易復發,但仍有部分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可獲得HbsAg的消失和血清學轉換,是否或在多長療程能獲得HbsAg的消失和血清學轉換,也應當根據治療過程中HbsAg含量的變化而確定,對治療過程中,HbsAg含量逐步下降者應當延長療程,以達到HbsAg的消失和血清學轉換,達到慢性乙型肝炎治療最高目標。

  2、干擾素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療中的應用。

  慢性丙型肝炎治療的目標獲得持續病毒應答。干擾素在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與抗慢性乙肝病毒不同,因為HCV在胞漿內複製,干擾素誘導的細胞內抗病毒蛋白機制病毒複製的作用要強於乙型肝炎病毒,但病毒的清除仍依賴於細胞病毒複製的抑制和特異性免疫對病毒感染細胞的清除。只有細胞內抗病毒作用而細胞免疫功能不足,則與核苷類似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相似,停藥後復發,而只有細胞免疫應答沒有細胞內病毒複製的抑制,複製的病毒可以重新感染其他細胞,則使病毒感染細胞很難清除,因此,在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中,干擾素在無禁忌的情況下必須聯合利巴韋林,因為利巴韋林可以增強細胞免疫,在治療中通過降低複發率而提高持續病毒應答(慢性丙型肝炎治療的最主要目標)。在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治療中,PEG-IFN 聯合利巴韋林是當前的標準治療方法,雖然影響療效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在病毒方面是病毒基因型,藥物方面是藥物的種類和劑量,治療方法方面為聯合用藥和療程。

  不同版本的指南均指出,對基因1型患者應當聯合治療48周,而對基因2/3型治療24周。但更應當根據患者的治療中的病毒應答情況給予個性化的治療。首先是藥物劑量的個性化,應用pegintron者,劑量為1、5mg/kg,每週注射1次;應用派羅欣者,特別是高體重者,需每週注射180mg。利巴韋林則需保證足量(10、6mg/kg/d),不論是干擾素還是利巴韋林,除非有明顯的證據表明需要降低劑量,所有患者都應該治療初期使用足量。多數研究表明,治療前12周的干擾素和利巴韋林劑量可顯著影響療效。在治療的12周後,藥物劑量的大幅度降低也影響療效,因此,應當儘量維持足量或有效劑量。除劑量外,治療過程中及時監測病毒的應答情況是指導下一步治療最為關鍵的指標。有研究顯示,在PEG-IFN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基因1型治療4周獲得快速應答者,治療48周則90%可獲得持續病毒應答,而治療12周才獲得完全應答者,48周療程的持續病毒應答率則將為60~70%,治療24周病毒載量才達到檢測線以下者,48周療程的持續病毒應答率僅45%。而治療4周病毒含量無下降或治療12周下降幅度低於2 log者,即使完成療程也很難獲得持續應答。無論患者何時獲得病毒應答,為了儘量降低複發率,最大限度的提高持續應答率,一定要保證足夠的療程。對基因2/3型,雖有研究有RVR者可將療程縮短至16周,甚至12周,但對治療前高HCV RNA載量者,短於24周療程常導致復發。對於基因1/4型患者,除獲得快速病毒應答或完全早期應答者可按常規療程外,對部分或稱為緩慢應答者,則應當在治療的24周檢測HCV RNA載量,對24周獲得病毒應答者應將療程延長至72周。有研究者提出,療程應當在首次獲得病毒應答後再持續治療44周。雖然眾多的臨床試驗表明,即使PEG-IFN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持續病毒應答率,特別是基因1型患者的持續病毒應答率多數低於60%,但這些臨床試驗絕對多數是在不改變治療方案的基礎上獲得的數據,為了獲得最大療效則臨床必須根據患者的具體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

  雖然在指南中指出,對於無早期應答者應當停止治療,更合理的理解應當是停止當是所用的方法,既干擾素的種類和劑量,利巴韋林的劑量。如果改變了治療方法,則常常也可以獲得病毒應答。對標準(普通)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治療無效者,可改用PEG-IFN和增加利巴韋林用量;對PEG-IFN聯合利巴韋林治療無效者,則可加大PEG-IFN的劑量和利巴韋林的劑量。

  由於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持續病毒應答是建立的有效劑量和足夠療程的基礎上,而干擾素和利巴韋林本身有諸多的副作用,有時使人難以維持劑量和療程,因此患者的順應性往往是影響療效的重要可變因素之一。對治療劑量而副作用明顯者,首先應當針對副作用進行治療,而不是通過降低劑量來減輕副作用,過度降低劑量常常導致治療失敗。

  總之,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仍以IFN聯合利巴韋林為治療基礎,雖然有研究者對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治療無效者加用金鋼烷銨進行聯合治療,或現在正在進行臨床試驗階段的各種蛋白酶抑制劑,要想獲得持續病毒應答,則必須建立在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所建立的HCV特異性細胞免疫的基礎上,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的治療是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基石。

慢性病毒性肝炎干擾素抗病毒治療臨床應用現狀是甚麼?相關文章
干擾素是最早的抗病毒藥物,他在丙型肝炎中的主導地位目前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撼動,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是國際通用的抗HCV方案,特別是聚乙二醇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對於難治性丙型肝炎,一些蛋白酶抑制劑等將要相繼上市,但大多也要和干擾素聯合。關於干擾素抗乙型肝炎雖然近年來受到核苷類似物挑戰,但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調節免疫作用、直接抗病毒作用、抗纖維化作用,還有的專家認為可以一定
發布於 2022-09-25 01:36
0評論
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病理學機制:研究表明,宿主對HBV的固有和適應性免疫反應低下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重要原因。宿主對於病毒的反應依賴於很多免疫細胞系統的複雜的相互作用,包括固有免疫系統的細胞、病毒特異性T細胞系統中發揮呈遞關鍵作用的樹突狀細胞(DC)以及適應性免疫系統的T細胞。HBV早期感染階段,宿主的反應是非特異性的,此時固有免疫非常重要,它通過自然殺傷(NK)細胞、干擾素α、細胞因子[
發布於 2022-09-25 01:26
0評論
1、肥胖-脂肪肝發生率逐年增加20世紀60年代酒精性肝硬變與其他病因所致的肝硬變相比,歐洲佔42%,美洲66%,亞洲11%,而中國不足5%。但近30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和酒精消費的日益增長,酒精肝和脂肪肝的發病率迅速上升,佔肝硬化病因的15%~20%。引起脂肪肝的病因是多種多樣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肥胖、飲酒、糖尿病。我國普通人群脂肪肝的發生率為10%,而肥胖者脂肪肝發病率為5
發布於 2022-12-08 07:07
0評論
概述 生活中因為林林總總的病因,所以總是不乏病毒性肝炎的病人。這些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往往身心都很疲憊。他們不僅僅需要承受因為病毒感染而引起的黃疸發熱的症狀。而且發病期間,大部分的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往往有食慾下降的症狀。大部分病人的腹部也是隱隱作痛的。甚至是會有一些劇痛無比的感覺。需要積極治療。那麼到底乙型病毒性肝炎如何治療? 步驟/方法: 1、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人需要積極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
發布於 2023-03-31 23:43
0評論
前 言由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多種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佈臨床各科,其中細菌性感染最為常見,因此抗菌藥物也就成為臨床最廣泛應用的藥物之一。在抗菌藥物治癒並挽救了許多患者生命的同時,也出現了由於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導致的不良後果,如不良反應的增多,細菌耐藥性的增長,以及治療的失敗等,給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響。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表現在諸多方面:無指徵的預防用藥,無指徵的治療用藥,抗
發布於 2023-03-20 00:06
0評論
1.急性肝炎 分為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潛伏期在15~45天之間,平均25天,總病程2~4個月。 (1)黃疸前期有畏寒、發熱、乏力、食慾不振、噁心、厭油、腹部不適、肝區痛、尿色逐漸加深,本期持續平均5~7天。 (2)黃疸期熱退,鞏膜、皮膚黃染,黃疸出現而自覺症狀有所好轉,肝大伴壓痛、叩擊痛,部分患者輕度脾大,本期2~6周。 (3)恢復期黃疸逐漸消退,症狀減輕以至消失,肝脾恢復正常,肝
發布於 2024-05-22 00:11
0評論
肝炎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黃疸型肝炎、藥物性肝炎、疾病併發的肝炎等等多種 肝炎早期沒有特異的症狀多是一些消化道症狀比如腹脹消化不良厭食油膩肝區脹痛壓痛等;結合你的情況做病毒性肝炎抗體檢測肝臟彩超有沒有其他重大疾病等。 肝炎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也有因藥物、酒精和化學品導致肝損傷引起的針對肝炎患者還是要去正規醫院去檢查聽醫生囑咐對症下藥保持樂觀心態 你好感染肝炎後會出現發燒、體虛、噁心、嘔吐
發布於 2025-01-16 12:03
0評論
乙型肝炎治療困難,治療後很容易被髮生復發,所以乙肝患者的治療常引起麻煩,許多乙肝患者,聽從醫生的安排,注射干擾素,或者核苷類藥物,他不知道如何治療的效果,下面我們請肝病醫生回答我們的干擾素抗病毒治療的影響是好還是不好? 干擾素能夠使肝細胞表面產生抗病毒蛋白,抑制乙肝病毒複製;同時還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增強自然殺傷細胞、巨噬細胞的活力,增強抗病毒能力。干擾素能夠有效抑制乙肝病毒複製,且抗病毒效果優於
發布於 2023-04-05 11:33
0評論
乙肝一般是不會通過吃飯傳染的,乙肝是一種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染途徑有: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日常生活接觸傳播,醫源性傳播。它不僅僅危害患者本身的健康,還可能對身邊的人造成危害,若不治療,部分患者會病情加重,甚至出現肝硬化、肝癌發生,所以患者要根據自身病情積極對症治療。 患者在治療時如果選擇正規專業的醫院,採用有效的治療方法,避免治療誤區,那麼,肝病康復是有希望的。平時飲食要注意清淡,不要吃油
發布於 2024-12-08 11:36
0評論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內科毛家亮 一位28歲男性患者,於2005年7月因受涼後出現胸悶、心悸、左胸部刺痛不適,之後反覆胸悶、心悸,多次就診住院,檢查有柯薩基病毒陽性以及數千次室性早搏,診斷為“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曾用休息及各種藥物穩心顆粒、輔酶Q10、葛根素、ATP以及可達龍治療,但患者症狀始終反覆並有加重趨勢,胸悶、心悸發作頻繁,伴兩側胸脅部刺痛不適,活動後氣急及周身不適,並有血壓升
發布於 2023-01-07 23:5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