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抗菌藥是消炎藥、感冒藥,有病就用。
許多人將抗菌藥等同於消炎藥或感冒藥,一旦有炎症或“感冒”,就趕緊服用。實際上抗菌藥僅適用於由細菌引起的炎症,而對其他類型的炎症,如過敏性炎症(如接觸性皮炎)、變態反應性炎症(如過敏性哮喘)等無菌性炎症無效。同樣,抗菌藥也不宜用於治療病毒性感冒。如果濫用,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因為人體內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這些菌群互相制約,保持體內的微生態平衡。如果不分病情使用抗菌藥物,會殺死體內正常有益細菌,引起菌群失調,招致其他疾病的發生。
.誤區二:抗菌藥越新越好、抗菌範圍越廣越好、價格越貴越好。
許多人在使用抗菌藥時往往迷信新藥、好藥、貴藥,認為抗菌藥“越新越好”,“越貴越好”。其實每種抗生素優勢劣勢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選擇。比如紅黴素是老牌抗生素,價格很便宜,它對於軍團菌和支原體感染的肺炎具有相當好的療效,而價格非常高的碳青黴烯類的抗生素和第三代頭孢菌素對付這些病就不如紅黴素。有的老藥藥效比較穩定,價格也便宜,再加上人們不經常使用,療效反而可能更好。
另外,當我們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時,體內正常菌群同樣會被殺滅或抑制。不過,其受抗生素影響的範圍大小,取決於所選用抗生素的抗菌譜的廣或窄。抗菌譜窄的抗生素只對一種或少數細菌有活性,如青黴素G,主要只作用於陽性球菌;廣譜的抗生素可對兩種或較多細菌有活性,如頭孢曲松,可對多種腸桿菌科細菌有效;超廣譜抗生素即對多種或大多數細菌有活性,如泰能,不但對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有效,而且對厭氧菌也有作用。可見,抗生素的抗菌譜越廣,受影響的細菌也越多,受殺滅或抑制的正常菌群也越多。
因此,治療感染應根據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來選用窄譜、有針對性的抗生素。這樣既可以有效殺滅病原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又可避免或減少對正常菌群的殺滅或抑制作用。
.誤區三:療程不當,頻繁換藥,療程過短或過長。
有的病人對抗生素期望值過高,使用某種抗生素一兩天後沒有明顯好轉,就要求醫生換用其他抗生素,或增加其他抗生素。治療時間的長短應取決於感染的嚴重程度、臨床反應和細菌的種類。通常對於急性感染,抗生素的療程一般為5~7天,或症狀和體徵消失3天后方可停藥。如果一個普通的感冒用幾種抗生素,會增加細菌的耐藥性,還可能造成二重感染。
.誤區四:同時使用幾種抗菌藥。
抗菌藥聯合使用的目的是為提高療效、降低毒性,延緩或減少耐藥性的產生。不合理的聯合用藥不僅不增加療效,反而可能降低療效,增加不良反應或增加細菌耐藥性產生的機會,因此聯合用藥應予以嚴格控制。聯合用藥指徵:混合感染、嚴重感染、一般抗菌藥不易深入部位的感染(如結核性腦膜炎)、容易出現耐藥的或必須長期治療的慢性感染(如結核病、慢性尿道感染或骨髓炎)等。同時,應避免聯合使用毒性相同的抗菌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