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6-19 10:44

  影象學檢查:

  一.X線平片檢查 頸椎發育性椎管狹窄主要表現為頸椎管矢狀徑減少。因此,在標準側位片行椎管矢狀徑測量是確立診斷的準確而簡便的方法。椎管矢狀徑為椎體後緣至棘突基底線的最短距離。凡矢狀徑絕對值小於12mm,屬發育性頸椎管狹窄、絕對值小於10mm者,屬於絕對狹窄。用比率法表示更為準確,因椎管與椎體的正中矢狀面在同一解剖平面,其放大率相同,可排除放大率的影響(圖1)。正常椎管/椎體比率為1∶1,當比率小於0.82∶1時提示椎管狹窄,當比率小於0.75∶1時可確診,此時可出現下關節突背側皮質緣接近棘突基底線的情況

  退行性頸椎管狹窄一般表現為,頸椎生理曲度減小或消失,甚至出現曲度反張。椎間盤退變引起的椎間隙變窄,椎體後緣骨質侷限或廣泛性增生,椎弓根變厚及內聚等。若合併後縱韌帶骨化則表現為椎體後緣的骨化影。呈分層或密度不均勻者,與椎體間常有一透亮線,這是因韌帶的深層未骨化所致。如果合併黃韌帶骨化,在側位片上表現為椎間孔區的骨贅,自上關節面伸向前下方,或自下關節面伸向前上方。脊椎關節病時表現為椎體邊緣硬化及骨贅形成,而後側方的骨贅可伸入椎間孔壓迫神經根。小關節退行性變表現為關節突增生肥大,關節面硬化、邊緣骨贅、關節間隙狹窄及關節半脫位等。

  二.CT掃描檢查 CT可清晰顯示頸椎管形態及狹窄程度。能夠清楚地顯示骨性椎管,但對軟性椎管顯示欠佳。CTM(CT加脊髓造影)可清楚顯示骨性椎管、硬膜囊和病變的相互關係,以及對頸椎管橫斷面的各種不同組織和結構的面積及其之間的比值進行測算。發育性頸椎管狹窄突出表現為,椎弓短小、椎板下陷致矢狀徑縮短,椎管各徑線均小於正常。椎管呈扁三角形,硬膜囊及脊髓呈新月形,脊髓矢狀徑小於正常,頸椎管正中矢狀徑小於10mm為絕對狹窄。退變性頸椎管狹窄,CT顯示椎體後緣有不規則緻密的骨贅,並突入椎管,黃韌帶肥厚、內褶或鈣化。脊髓萎縮則表現為脊髓縮小而蛛網膜下腔相對增寬。脊髓囊性變於CTM檢查時可顯影,囊腔多位於椎間盤水平。後縱韌帶骨化表現為椎體後緣骨塊,其密度同致密骨,形態各異。骨塊與椎體後緣之間可見完全的或不完全的縫隙。黃韌帶骨化多兩側對稱。明顯骨化可造成脊髓受壓,其厚度多超過5mm,呈對稱的山丘狀,骨化的密度常略低於緻密骨,骨塊與椎板間可有一透亮縫隙。黃韌帶的關節囊部骨化可向外延伸致椎間孔狹窄。

  三.MRI檢查 MRI可準確顯示頸椎管狹窄的部位及程度,並能縱向直接顯示硬膜囊及脊髓的受壓情況,尤其當椎管嚴重狹窄致蛛網膜下腔完全梗阻時,能清楚顯示梗阻病變頭、尾側的位置。但是MRI對椎管的正常及病理骨性結構顯示不如CT,因骨皮質、纖維環、韌帶和硬膜均為低信號或無信號,骨贅、韌帶鈣化或骨化等也為低信號或無信號,因此,在顯示椎管退行性病變及脊髓與神經根的關係上不如常規X線平片及CT掃描。主要表現為T1加權像顯示脊髓的壓迫移位,還可直接顯示脊髓有無變性萎縮及囊性變。T2加權像能較好地顯示硬膜囊的受壓狀況。

  四.脊髓造影檢查 作為診斷椎管內佔位性病變和椎管形態變化及其與脊髓相互關係。能早期發現椎管內病變,確定病變部位、範圍及大小。發現多發病變,對某些疾病尚能作出定性診斷。

頸椎管狹窄症應該做哪些檢查相關文章
一.X線平片檢查 頸椎發育性椎管狹窄主要表現為頸椎管矢狀徑減少,因此,在標準側位片行椎管矢狀徑測量是確立診斷的準確而簡便的方法,椎管矢狀徑為椎體後緣至棘突基底線的最短距離,凡矢狀徑絕對值小於12mm,屬發育性頸椎管狹窄,絕對值小於10mm者,屬於絕對狹窄,用比率法表示更為準確,因椎管與椎體的正中矢狀面在同一解剖平面,其放大率相同,可排除放大率的影響(圖1),正常椎管/椎體比率為1∶1,當比率小於
發布於 2024-11-22 23:10
0評論
1.注意休息:經常變換姿勢,緩解頸肌痙攣。 2.經常自我推拿按摩頸部:推拿按摩可活血化瘀,疏能經脈,緩解症狀。本世紀70年代以來,認為發育性椎管狹窄是頸椎病性脊髓病的重要發病因素。根據病因將頸椎管狹窄症分為四類:發育性頸椎管狹窄;退變性頸椎管狹窄;醫源性頸椎管狹窄;其他病變和創傷所致的繼發性頸椎管狹窄,如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症、後縱韌帶骨化症、頸椎結核、腫瘤和創傷等所致的頸椎管狹窄。 病情嚴重者
發布於 2024-12-22 11:35
0評論
1.影像學檢查 (1)尿道造影:能更加清晰地顯示狹窄部位、程度、長度和各種併發症。對手術治療提供依據和參考。對於前尿道狹窄,逆行尿道造影多可滿足診斷。對於後尿道狹窄應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使狹窄近端尿道得到充盈,如兩種造影同時應用,能獲得更為滿意的效果。如有腎積水則用CT檢查,瞭解腎的功能和形態。 (2)B超:能清晰地辨明尿道管腔、海綿體組織及尿道周圍的層次,故能明確診斷狹窄的長度、程度以及狹窄
發布於 2022-12-02 23:15
0評論
頸椎管是人體頸部椎體的後部所形成的一個連通上、下的骨性管道,其內部容納著脊髓神經組織,當管道的前後徑或左右徑變小時,並且小於正常人的平均值時就稱為頸椎管狹窄。當出現臨床症狀時,如下肢麻木無力等則稱為頸椎管狹窄症或稱為脊髓型頸椎病。 醫學上將椎管的前後徑即矢狀徑與椎體的前後徑的比值小於75%時,或將椎管前後徑小於1毫米時稱為椎管狹窄,小於10毫米時稱為絕對性椎管狹窄,則脊髓的損傷不可避免。椎管狹窄
發布於 2024-06-19 10:58
0評論
診斷胸椎管狹窄症,通常需要做CT或者核磁共振(MRI)、脊髓造影,必要時可以加做肌電圖檢查。1、檢查可清楚顯示整個胸椎病變及部位、病因、壓迫程度、脊髓損害情況,是確診最有效的方法。2、檢查可清晰顯示骨性椎管及骨化韌帶結構,對手術治療提供有效的信息,多用在局部重點檢查。3、脊髓造影檢查,因有創傷,少用於檢查,不具備MRI醫院可選擇。
發布於 2022-10-09 09:53
0評論
1.脊髓型頸椎病主要由於頸椎間盤突出或骨贅引起的脊髓壓迫症狀,多發於40~60歲。下肢先開始發麻、沉重、隨之行走困難,可出現痙攣性癱。頸部僵硬,頸後伸易引起四肢麻木。腱反射亢進,Hoffmann徵、Babinski徵陽性。感覺常有障礙,多不規則。淺反射多減弱或消失,深感覺存在。重者大、小便失禁。正側位X線片頸椎變直或向後成角;多個椎間隙狹窄;骨質增生,尤以椎體後緣骨刺更多見;頸椎側位過屈過伸片,
發布於 2024-06-19 10:51
0評論
頸椎的試驗檢查 頸椎病的試驗檢查即物理檢查,不需藉助儀器,它包括: 1.前屈旋頸試驗:令患者頸部前屈、囑其向左右旋轉活動。如頸椎處出現疼痛,表明頸椎小關節有退行性變。 2.椎間孔擠壓試驗(壓頂試驗):令患者頭偏向患側,檢查者左手掌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叩左手背,則出現肢體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傳遞到椎間孔變小,有根性損害;對根性疼痛厲害者,檢查者用雙手重疊放於頭頂、間下加壓,即可誘發或
發布於 2023-04-28 13:33
0評論
1.感覺障礙主要表現為四肢麻木、過敏或疼痛。大多數患者具有上述症狀,且為始發症狀。主要是脊髓丘腦束及其他感覺神經纖維束受累所致。四肢可同時發病,也可以一側肢體先出現症狀,但大多數患者感覺障礙先從上肢開始,尤以手臂部多發。軀幹部症狀有第二肋或第四肋以下感覺障礙,胸、腹或骨盆區發緊,謂之“束帶感”,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 2.運動障礙多在感覺障礙之後出現,表現為椎體束徵,為四肢無力、僵硬不靈活。大多
發布於 2024-01-06 17:06
0評論
本病早期以非手術療法為主,但經正規的非手術療法久治無效,或無法根治而影響工作及生活質量時,則需行手術治療。由於本病的病理解剖基礎是器質性(骨性)椎管狹窄,因此保守療法常難以解決根本問題,除非在症狀較輕或發病時間較晚的年邁患者,尤其是全身實質性臟器有病變的患者。對半數以上的重型病例,仍應選擇手術療法。 1.非手術療法 (1)適應證:主要用於本病的早期階段及在手術療法前後作為輔助療法。 (2)具體措
發布於 2024-01-06 17:33
0評論
頸椎管是人體頸部椎體的後部所形成的一個連通上、下的骨性管道,其內部容納著脊髓神經組織,當管道的前後徑或左右徑變小時,並且小於正常人的平均值時就稱為頸椎管狹窄。當出現臨床症狀時,如下肢麻木無力等則稱為頸椎管狹窄症或稱為脊髓型頸椎病。 醫學上將椎管的前後徑即矢狀徑與椎體的前後徑的比值小於75%時,或將椎管前後徑小於1毫米時稱為椎管狹窄,小於10毫米時稱為絕對性椎管狹窄,則脊髓的損傷不可避免。椎管狹窄
發布於 2024-01-06 17:1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