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溫裡法在膝關節鏡術後溫經止痛的臨床研究
目的 驗證溫裡法在膝關節鏡術後早期止痛的臨床療效
方法 78例膝關節鏡手術後的病人入組,採用隨機雙盲法分為治療組44例,對照組34例進行臨床觀察。結果 治療組和對照組CR+PR 率分別為84.1%和47.1% P<0.05有顯著差異。
結論 中藥溫裡法是膝關節鏡術後緩解疼痛的一種可行的治療方法
膝關節鏡是一種針對膝關節疾患的微創治療方法,具有創傷小,療程短,效果好的特點,但由於術中要對相應的滑膜,韌帶及軟骨作處理,一般術後早期常伴有關節腫脹疼痛,防礙功能恢復,影響療效。筆者子2006―2007年採用中藥溫裡法對膝關節鏡術後病人進行治療觀察78例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和方法
一、臨床資料
在2006―2007年住院的膝關節鏡手術病人中,按直觀模擬量表VAS 疼痛評定標準篩選出78例術後疼痛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44例,對照組34例,兩組年齡45-65平均55歲,病程最長4年,最短3個月,兩組治療前經方差分析無顯著差異,兩組病人疼痛分級統計學無顯著性
二、治療方法
兩組病人保持關節鏡術後常規治療不變,加壓包紮,冰袋外敷,治療組進行辯證論治,術後8小時恢復正常飲食後,每日一劑,共煎藥液600ml,早晚各服300ml,以7天為一個療程,連續兩個療程
以當歸四逆湯為基礎方酌加附子,乾薑,肉桂,花椒,吳茱萸,丁香等溫裡藥 ,氣滯血瘀型加紅花,桃仁,當歸,沒藥,雞血藤,寒溼型加桂枝,秦久,細辛,溼熱型加龍膽草,黃柏,肝腎虧虛加熟大黃,杜仲,
三、療效標準:採用VAS〔1〕 疼痛緩解療效評定標準 ①完全緩解(CR)指疼痛消失;② 部分緩解(PR)疼痛明顯減輕,不影響睡眠,不需用止痛劑;③ 輕度緩解(MR)疼痛較前減輕,但仍明顯需用止痛劑治療;④無效(NR)疼痛治療後無減輕或加重,總愈顯率=CR+PR,兩組病人止痛總有效率比較用卡方檢驗 ,止痛開始有效天數用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統計學比較用t檢驗
討論
膝關節鏡作為一種微創手術治療手段,因其創傷小,療程短,效果好,正在被廣大醫療同仁及患者接受,運用此項技術不僅可以清除關節內致病的病損組織和炎性介質,還可將磨損的關節面修正成型,進行半月板修正且粘連鬆解〔2〔。由於在手術操作過程中要使用器械(藍鉗,刨削器)處理相應的滑膜,軟骨,韌帶,這就不可避免在術後短期內引起關節腫脹疼痛。從而延誤了術後早期功能鍛鍊。中醫認為無論內外傷均傷於氣血,氣為血帥,血為其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瘀則不通,不通則痛,陳士鐸提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指出行氣,活血,散瘀治療的大法。溫裡藥味辛,性溫,主歸脾胃經,中醫理論認為辛能散,能行,溫能通行氣血,筋脈關節得以濡養而止痛除痺。如肉桂能利關節,生肌肉,續筋骨。乾薑能通四肢關節。而現代醫學又賦予它新的內涵,現代藥理研究已證實附子、肉桂、乾薑、丁香、花椒、吳茱萸等溫裡劑,都具有鎮痛,抗炎作用及解熱和抗變態反應作用。多數是通過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代謝機理產生,有的還通過促進皮質激素釋放發揮作用。丁香和花椒還通過局麻作用產生溫經止痛功效〔3〕。〔〕當代中醫臨床注重於溫裡藥的溫中散寒而忽略了其溫經止痛之功效,我們強調了溫裡藥的溫經止痛之功並賦予了現代內涵,為臨床將溫裡藥用於治療術後疼痛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