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是一種非由外部聲源引起的自發性耳鳴,可呈現出各種聲音特徵,如蟬鳴、沸水壺響、機器轟鳴、潮汐聲等。頭部耳鳴是中醫的一個術語,而現代醫學沒有這樣的術語。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頭部耳鳴這個詞是不科學的;頭部沒有任何部位或器官可以產生聲音。當一側耳鳴時,患者聽到的聲音來自一側耳朵,當雙側耳鳴的聲音大致相等時,感覺到的耳鳴在大腦中,所以被誤稱為腦鳴。換句話說,所謂的腦部耳鳴,其實還是耳鳴。
耳鳴有兩種類型:脈衝式和非脈衝式。
常見的非脈動性耳鳴,聲音恆定,沒有隨心跳而產生的脈動音變化,通常見於耳蝸(中耳的聲音接收裝置)或聽神經病變,大多與年齡有關。偶爾也見於聽覺神經瘤等疾病,這需要做腦部MRI(磁共振成像)來確定或排除。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耳鳴與腦灌注不足之間有明確的關係,不必過於強調。如果腦部核磁共振成像排除了聽覺神經瘤或其他顱內病變,最重要的是要放鬆。據估計,約有20%的人曾經感到過耳鳴,但只有約0.4%的人因為耳鳴而被長期診治。這些長期被它困擾、輾轉反側的人中,大多數都有性格或情緒異常,如抑鬱症和焦慮症。
脈動性或脈衝性耳鳴不太常見,是由於血液流經狹窄或不正常的血管時,隨著心跳而改變音調造成的。它可見於腦動靜脈畸形或腦動脈狹窄,但正常人如果在夜深人靜時側臥在傳聲性能良好的枕頭上(如蕎麥皮枕頭墊),也能聽到脈動的聲音,這種聲音是由頭皮淺層動脈受壓產生的,躺下後消失。當發生脈動性(或搏動性)耳鳴時,需要檢查腦部動脈,必要時可以做腦部MRI、腦部CTA(CT血管成像)、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或腦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