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2 01:11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嚴重慢性併發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國外報告最高達45 %。在美國,糖尿病腎病佔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首位,約為38%。那麼糖尿病為甚麼會併發糖尿病腎病?其具體機理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在遺傳易感的基礎上,與高血糖、高血壓、脂質代謝紊亂、吸菸以及高蛋白飲食等危險因素引起的病理生理變化有關。這些病理生理變化包括致病細胞因子增加,自由基增多,高凝血狀態,腎臟血流動力學紊亂,腎小球高灌注、高濾過,以及腎小球和腎小球動脈硬化等。

  血糖增高是糖尿病最主要的表現,它也是引起腎臟病變的主要原因。持續高血糖可導致細胞外液溶量擴張,引起腎臟血管循環床持續擴張,形成腎小球高灌注、高濾過。腎小球的高灌注,高濾過可使小球系膜、基底膜、毛細血管內皮等受損,加之白蛋白、纖維蛋白、脂類和粘多糖等沉積於腎小球毛細血管基底膜和腎小動脈底膜,可引起腎小球和腎小球動脈硬化,造成腎單位破壞。高血糖就像一種腐蝕劑,如果濃度過高,就會與血管和臟器的蛋白質發生“糖化反應”,使血管和臟器受到損害。血糖越高,“糖化反應”就越嚴重。腎臟中的血管和細胞如果被“糖化”,就會引起腎功能異常,出現各種糖尿病腎病的表現。

  高血壓可引起腎臟血液動力學紊亂,促進腎小球入球小動脈擴張,升高腎臟毛細血管內壓力,從而促進了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糖尿病和高血壓常常同時存在,此時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一方面,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變和腎臟損害會使血壓進一步升高;另一方面,血壓升高又必然加重血管病變和腎臟損害。由於存在這種惡性循環,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患者很容易發生腎臟損害。有學者對110例1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發現,伴高血壓者其腎臟病變產生的時間遠較無高血壓者早,且血壓的高度與蛋白尿的程度呈正比。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54例1型糖尿病患者觀察了7~14年,合併高血壓的患者中出現糖尿病腎病的比例為55%,血壓正常者中出現糖尿病腎病的比例僅為13%。可見,高血壓使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提高了4倍,這充分說明高血壓能夠促進糖尿病腎病的發生。

  在糖尿病患者中,血脂紊亂也很常見。它表現為對心血管系統有破壞作用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增高,有心血管保護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過去人們對血脂異常與腎臟疾病的關係重視不夠,但最近的研究發現血脂異常同樣可以直接誘發糖尿病腎病,使患者的腎功能逐漸衰退。脂質代謝紊亂參與了腎小球硬化和腎小管的損傷,加速了糖尿病腎病的進展。應用他汀類藥物糾正血脂紊亂,可抑制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下調轉化生長因子的表達,而降低蛋白尿,延緩腎動脈硬化,對糖尿病腎病起保護作用。

  除此之外,血黏度增高和微循環障礙也與糖尿病腎病的發生、進展有密切的關係。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血黏度增高和微循環障礙也是糖尿病引起的病理變化之一。糖尿病患者體內促進血液凝固的物質增多,同時防止血液凝固的功能減弱。這就使血液容易凝固,形成血栓。腎臟的微循環中如果出現血栓,腎單位就會缺血缺氧,從而使尿蛋白增加,腎功能下降。

  總之,糖尿病腎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十分複雜,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但普遍認為是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有研究顯示,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具有相當高的家族聚集性,糖尿病腎病患者其同胞的糖尿病腎病發生率是無糖尿病腎病患者同胞的5倍;DCCT研究結果也表明,雖然糖尿病腎病總髮生率與血糖控制水平有關,但有26%的糖尿病病人儘管取得了良好的血糖控制,仍有尿白蛋白排洩率(UAER)升高; 相反,某些病人儘管多年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卻不發生糖尿病腎病。這些現象強烈提示遺傳因素在糖尿病腎病的發生與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至今尚無改變遺傳因素的治療方法,只有針對上述危險因素採取綜合治理才能防治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所以說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患者認為只要控制住血糖,就萬事大吉,這種想法並不正確。實際上,如果忽視了血糖以外危險因素的控制,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將進一步增加。

重視引發糖尿病腎病的危險因素相關文章
隨著糖尿病患病人口基數的增加,由糖尿病所引發的併發症患病人數也逐年增加。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其中,糖尿病腎病是重要的微血管併發症。國內外的流行病學研究資料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有30%併發糖尿病腎病。2005年公佈的亞洲地區2型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患者蛋白尿的發生率更是高達58.6%。美國的研究資料顯示新開始透析的終末期腎病患者中有54%的來自糖尿病腎病,其中的90%為2型糖尿病所
發布於 2023-01-28 07:42
0評論
    多數學者認為其發病與早婚、早育、對產、宮頸糜爛、性交過頻、包皮垢及性激素失調等因素有關,也與社會經濟情況和精神刺激有關,近來不少學者提出病毒病因學說。下面是影響宮頸癌的幾種危險因素: 1、早婚、早育與孕產:多數宮頸癌的發生與性生活有密切的關係,絕大多數宮頸癌患者為已婚婦女,未婚患者極少見。過早性生活或早婚婦女宮頸癌發病率顯著增高。北京市宮頸癌防治協作組報道,20歲以前結婚的患病率比21-
發布於 2023-03-17 13:32
0評論
目前,我國糖尿病綜合防控形勢非常嚴峻,糖尿病標準治療方案亟需從“以血糖為中心”的管理模式轉入綜合管理控制模式。除此之外,“3B延伸項目”的12個月結果也明確提示,只有儘早通過共同干預患者血壓、血脂和血糖水平,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糖尿病“等於”心血管疾病等危症 建立綜合管理模式已經刻不容緩根據《2012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併發症發生率高,其中主要的致殘和致死原因
發布於 2023-01-05 15:06
0評論
1.口腔真菌感染:多為念珠菌感染,表現是嘴裡出現白膜、紅斑、口角炎。普通人此病的患病率是8%,而糖尿病人達到16%。 2.牙周炎:最多見的症狀是牙齦出血,時間長了,牙齒會鬆動。一般來說,如果不積極治療,10年左右牙齒就會掉。研究表明,糖尿病人患重度牙周炎的風險比一般人高8.5倍,且缺失牙的風險高2倍。 3.糜爛性扁平苔蘚:這個病是僅次於複發性口腔潰瘍的口腔黏膜病,表現為口腔黏膜網狀白紋、發紅,有
發布於 2023-01-10 14:27
0評論
根據最新的一項臨床薈萃分析研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將嚴重威脅人類的視力,會導致更多的失明。目前,全世界有超過9000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估計20年後將增加到有1億8000萬。按年齡標準化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為34.6%,即三個糖尿病人至少有一個會有程度不一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其中比較嚴重的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率為6.96%,糖尿病黃斑變性的發生率為6.81%,這兩種病變都會導致視力
發布於 2023-02-08 14:32
0評論
引發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主要有神經病變、外周血管病變、感染等。瞭解這些危險因素有助於正確地診斷和治療糖尿病足。1、神經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之一,有2/3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該病變,糖尿病足患者更是有80%~85%存在神經病變。病變部位以周圍神經最為常見,通常為對稱性,下肢較上肢嚴重,可導致感覺、運動、自主神經功能的受損。感覺受損,使患者失去自我保護機制,易受到外部的損傷
發布於 2022-12-09 23:47
0評論
如果您有以下危險因素,要每年注意體檢哦!因為糖尿病早期是沒有任何症狀的。早發現、早治療,就會有效預防糖尿病!1、年齡≥40歲。2、有糖調節受損史。3、超重或肥胖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4、靜坐生活方式。5、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6、有巨大兒(出生體重≥4kg)生產史或妊娠糖尿病(GDM)史的婦女。7、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
發布於 2023-01-23 19:37
0評論
   冠心病是一個多因致病的疾患,影響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與生活方式緊密相關,這些危險因素,―可增加我們得冠心病得機會,它主要包括:遺傳因素、高血壓、吸菸、高膽固醇和高脂肪飲食、超重、缺乏鍛鍊、緊張和心理壓力、糖尿病。除遺傳外,以上危險因素我們可以控制和改善的。瞭解以上八項增加心臟疾病和冠心病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冠狀動脈內的斑塊的形成和動脈的粥樣硬化是我們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
發布於 2022-12-14 11:28
0評論
便秘的危險因素直腸脫垂行直腸固定術後便秘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是年紀輕。他們有更高的複發率並且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便秘佔據了他們生命的大部分。在這些年輕人中,相對於長期的慢性使勁排便病史而言,大部分人的直腸脫垂是次要的。因此,直腸脫垂的年輕人將進行完全的調查研究。在這個組中,不僅有一個結腸傳輸的評估,而且還將評估小腸傳輸甚至象有全上消化道疾病或神經病的病人一樣評估胃的排空功能。但用肌電圖評估用力排便過
發布於 2022-12-20 15:35
0評論
引發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主要有神經病變、外周血管病變、感染等。瞭解這些危險因素有助於正確地診斷和治療糖尿病足。1、神經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之一,有2/3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該病變,糖尿病足患者更是有80%~85%存在神經病變。病變部位以周圍神經最為常見,通常為對稱性,下肢較上肢嚴重,可導致感覺、運動、自主神經功能的受損。感覺受損,使患者失去自我保護機制,易受到外部的損傷
發布於 2022-12-10 08:1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