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專家指出,瞭解多發性骨髓瘤的原因,能夠幫助大家有效的治療和預防多發性骨髓瘤。
一、發病原因
MM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確,臨床觀察,流行病學調查和動物實驗提示,電離輻射,慢性抗原刺激,遺傳因素,病毒感染,基因突變可能與MM的發病有關,MM在遭受原子彈爆炸影響的人群和在職業性接受或治療性接受放射線人群的發病率顯著高於正常,而且接受射線劑量愈高,發病率也愈高,提示電離輻射可誘發本病,其潛伏期較長,有時長達15年以上。
因此遺傳因素 、電離輻射 、慢性抗原刺激等 ,均可能與本病的發生有關。
二、發病機制
目前認為MM瘤細胞雖然主要表達B細胞——漿細胞特點,但其起源卻是較前B細胞更早的造血前體細胞(hematopoiesis precursor cell)的惡變。
至於造血前體細胞發生惡變的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有眾多證據表明MM的發生與癌基因有關。
淋巴因子細胞因子,生長因子,白細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與骨髓瘤的關係在近年來受到重視,B細胞的增生,分化,成熟至漿細胞的過程與多種淋巴因子有關,推測IL-6等淋巴因子分泌的調節異常可能與MM的發病有關,基於此點,有人試用IL-6抗體治療MM,療效尚待評估。
溶骨性病變是MM的重要特徵之一,目前認為,溶骨性病變主要並非由瘤細胞直接侵蝕骨質引起,而是由瘤細胞分泌一些因子激活破骨細胞所致,這些因子包括IL-1,淋巴細胞毒素,腫瘤壞死因子(TNF)以及破骨細胞激活因子(OAF),OAF的活性需經IL-1,淋巴細胞毒素,TNF介導,這些因子能夠激活破骨細胞,導致骨質疏鬆,骨質破壞,另有研究指出,6號染色體長臂缺失可促使TNF,OAF增多,加重溶骨性病變,干擾素γ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則可抑制這些因子的產生。
MM的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是由於惡變克隆漿細胞無節制地增生,浸潤及其分泌的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所引起:瘤細胞在原發部位骨髓的過度增生,導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瘤細胞廣泛浸潤可累及淋巴結,脾臟,肝臟,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引起受累組織器官的功能障礙:瘤細胞分泌的一些因子引起溶骨性病變及相關的症狀;瘤細胞分泌的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出現於血中引起血液黏度增高及凝血因子功能障礙,而過量輕鏈自腎臟排洩引起腎臟損害,輕鏈沉積於組織器官造成澱粉樣變性損害,而同時正常多克隆漿細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使機體免疫力減低,易招致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