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胳膊腿兒疼,能有啥好辦法”“我這腿三天兩頭疼,藥吃了不少,不管用,不就是忍著嘛”“人上歲數了,身體‘零件’也老化了,胳膊腿兒疼很正常,就得少活動,省著點兒用”……記者近日在街頭和周圍一些老人中圍繞骨性關節炎的話題進行了隨機調查,他們中很多人這樣表示。
隨後,記者專訪了天津醫院關節鏡科主任、天津骨科學會關節鏡學組組長、有著25年骨科臨床診療經驗的趙力主任醫師。他表示,這些認識是早已過時、不正確的,臨床上很多患者為此延誤了治療。老人胳膊腿兒疼多是關節老化引起的骨性關節炎,這是病,光靠少活動、“省著用”是不行的,應及早就醫明確診斷,接受包括飲食、運動、理療、藥物甚至手術在內的正規治療,否則任期發展不僅影響生活質量,還可能致殘。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常見
是老人致殘的首位疾病
骨性關節炎也稱作增生性關節炎、退變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骨關節病等,在老年人中發病率很高。有關調查顯示,在60歲以上老人中,有80%罹患該病。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加劇,其發病率近年呈現出升高趨勢。“人老先老腿”,在全身關節中,膝關節負重最大,因而最易老化,老人骨性關節炎中膝關節炎最常見。
“骨關節的老化、病變是從軟骨開始的。”趙力以膝關節為例,解釋了骨性關節炎的形成。軟骨是關節骨質表面的一層彈性保護膜墊,有減小摩擦、緩解壓力的作用,長年工作後,它會像其他器官一樣老化,自身修復能力下降,變脆,缺乏彈性,進而會出現破裂甚至脫落,使骨質暴露,直接與關節間起穩定關節、分散壓力作用的半月板摩擦,與半月板一起受到損傷。摩擦中,軟骨、半月板的碎屑會脫落掉入關節囊,使滑膜出現無菌性炎症、水腫。同時,因為關節穩定性被破壞,為增加穩定性,關節邊緣還會長出骨刺。
在骨性關節炎發展過程中,患者會出現關節僵硬、活動不自如、活動時有“喀嚓”聲或其他摩擦聲、疼痛、腫脹等症狀,這時就應及時就醫。膝關節炎發展至一定階段,還會出現關節嚴重畸形、“O型腿”等,導致患者走路困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調查顯示,骨性關節炎已成為老人致殘的首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