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經變化 絕經意味著月經終止,但圍絕經期常有月經週期和月經量的改變。表現為月經週期縮短,以濾泡期縮短為主,無排卵和月經量增多。如26~40歲的無排卵月經為 3%~7%,41~50歲為12%~15%。不少人表現為週期延長,2~3個月或更長,而經期和血量正常。少數人表現為月經失去週期,呈不規則陰道流血,月經量增多,甚至出現繼發性貧血。
2.潮熱出汗 潮熱出汗是圍絕經期婦女最主要和最特異的症狀。發生率為70%~80%,25%~50%可持續5年以上。表現為陣陣發熱,起自胸部,湧向頭頸部,可波及全身,接著為突發性出汗,伴有頭暈、心悸、乏力,持續數十秒至數分鐘不等,發作次數從每天20餘次到每週1~2次不等。既往曾有人測得發作時會有皮膚溫度上升,發作後降至正常,可能與發作時血流速度加快有關,沒有更多的臨床意義。潮熱發作時,雖然有血管擴張,但並沒有血壓變化。潮熱常是卵巢功能衰竭的徵兆,許多婦女月經還沒有紊亂,但可有潮熱出現,預示著卵巢功能下降;也有少數婦女絕經時沒有潮熱,絕經10~20年以後才出現;多數是與月經變化同步的,其程度也有波動。
3.精神神經症狀 主要表現為情緒不穩定,脾氣急躁而不能控制,發脾氣後又有自責,神經質,固執,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頭痛,記憶力下降,神經衰弱,抑鬱等症狀,嚴重者似精神病表現。其發生可能與5-羥色胺、內啡呔等神經遞質有關,也與個體的性格、職業和文化背景等有關。家庭中的突然事件,如親人死亡、離婚、退休、子女離家等,都可能加重症狀。
4.泌尿生殖器萎縮 絕經後由於雌激素缺乏,內外生殖器和膀胱、尿道都會發生萎縮。陰道皺襞變平,上皮萎縮變薄,檢查時可見毛細血管透過上皮呈散在性紅點,容易招致感染,因而老年性陰道炎成為絕經後婦女十分常見的疾病。子宮頸和子宮體都萎縮,常可以見到子宮頸變平。卵巢萎縮而摸不到。絕經後婦女如摸到卵巢,應注意腫瘤。泌尿系統的萎縮常表現為尿頻、尿急和應力性尿失禁。盆腔支持組織萎縮則會出現子宮脫垂和陰道前後壁膨出。生殖器的萎縮會導致性交痛、性生活困難,而出現繼發性性慾喪失。
5.第二性徵變化 乳腺失去雌孕激素的週期性作用而漸漸萎縮,並下垂。皮膚失去雌激素的作用,表皮細胞的有絲分裂減少而變薄,喪失彈性,出現皺紋。
1.臨床診斷 自然絕經的診斷是根據圍絕經期婦女連續停經1年來進行回顧性判斷,可以伴有或不伴有圍絕經期症狀,大多數不需藉助輔助檢查。人工絕經通過分析絕經的原因也不難確診。
對於停經時間較短的婦女,必須行盆腔檢查,以瞭解子宮大小;必要時行尿妊娠試驗和B超檢查,以除外早孕。因為圍絕經期婦女也會有偶發排卵而受孕,切忌想當然而按絕經處理。
2.卵巢早衰 對於40歲以前絕經的婦女,則常需依靠輔助檢查來確診。一般以血中FSH>40U/L為診斷依據。為避免FSH脈衝分泌的影響,可以隔天抽血標本兩次。E2水平較低,但早期可能有波動,可供參考。LH升高,絕經後可達40U/L以上,但其上升較FSH遲緩,故FSH/L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