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一:下蹲時感到膝關節發脹,
判斷:膝關節裡面有水(關節液、膿或血),而且多過正常。
解釋:比如我們要摺疊一個塑料袋,如果袋子裡有水或空氣,就不容易摺疊。下蹲時膝關節要打折,蹲下時就會感到關節發脹,下蹲困難。這種情況疲勞性損傷多見於青中年人,跑動和登高(上樓)、長時間行走後最容易出現。膿或血則見於感染和暴力性損傷。
現象二:我們下蹲後站立困難或有疼痛,行走或者上樓梯時或下樓彎曲時膝蓋骨疼痛,或屈膝久坐後疼痛。
判斷:是髕骨和股骨髁凹陷的關節面有損傷。
解釋:這是因為站立和上樓需要伸直膝關節,髕骨和股骨髁凹陷處貼緊,膝彎曲時貼的更緊,髕骨和股骨關節面受到擠壓,如果關節面有損傷,受到擠壓就會疼痛。許多年輕人運動後、中老年人長時間或長期行走後,坐位長時間屈膝都會有這個情況。
現象三:膝關節經常疼痛,屈伸時有咯噔的響聲和感覺,甚至有疼痛。並且瞬間不能活動膝關節。下樓梯時(或不能走下坡路面),腿彎曲時疼痛。
判斷:可能是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解釋:膝關節彎曲時,股骨的內外髁在脛骨的關節面上有向前滑移的研磨動作,對半月板擠壓。如果半月板有損傷,會產生疼痛。如果碎裂的半月板不平,滑移時就會產生咯噔感和響聲。如果碎裂的半月板緣在滑移的推動下打折,會產生瞬間的劇痛。
現象四:跪倒受傷,膝前有大包,不能碰觸,有疼痛甚至劇痛。
判斷:髕骨前血腫。或者髕骨骨折。
解釋:大包是直接碰撞,血管破裂出血。跪倒時,髕骨在股四頭肌腱和髕韌帶牽扯下,被股骨髁擠壓,引起碎裂。
現象五:跪倒時,小腿在外側,膝關節內側疼痛或者外側也有疼痛。
判斷:內側疼痛是內側副韌帶損傷。外側疼痛是外側半月板損傷,也有可能是脛骨或股骨外髁的骨折。
解釋:這個動作等於把膝關節向內側掰,股骨內髁和脛骨內髁的距離瞬間增大,內側副韌帶容易受傷。同時股骨外髁和脛骨外髁過度受壓,受壓的外側半月板可能碎裂。力量過大,可以使骨頭碎裂。
現象六:有過撞擊性的外傷後行走時膝關節不穩定,感覺晃動,膝關節無力。
判斷:可能有前後叉韌帶損傷。
解釋:前後交叉韌帶是限制膝關節活動的中央韌帶,如果損傷,會使股骨髁在脛骨髁上活動度加大,引起關節不穩定,容易反覆受傷。
現象七:睡眠中莫名其妙地出現膝關節紅腫疼痛。
判斷:如果白天有醫生穿刺經歷,可以是用的藥物刺激,如果沒有注入藥物,可能是細菌感染。沒有穿刺經歷,可能是痛風性膝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