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治療原則 增強腸動力,促進正常排便。
2.常用穴位及部位 大橫、氣海、關元、上腹、脾俞、胃俞、大腸俞、八髎、支溝、足三里等。
3.常用手法 摩法、指揉法、按揉法、擦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操作:患者取仰臥位,醫生坐於其右側,先在上腹部用輕快的指摩法,約1~2分鐘後,逐漸向下腹過渡。
在下腹部氣海、關元處用全掌或魚際接揉,約2~3分鐘。繼而按結腸部位從右下腹起沿升結腸。
橫結腸、降結腸的走向(圖113)按步驟施以魚際按揉法,約3~5分鐘。再以左側大橫穴為重點作指揉法,1~2分鐘;再按降結腸(左側)的解剖位置作自上而下的魚際接揉法多次反覆,約2~3分鐘。最後以手掌摩腹部結束腹部治療。
患者繼仰臥位,醫生以雙手指揉雙側支溝穴各1分鐘,再按揉左右足三里穴各1分鐘。
患者取俯臥位,醫生以雙指揉法施於背俞穴,取脾俞、胃俞、大腸俞、八髎等穴為重點,每穴指揉l~2分鐘。
接上勢,用小魚際擦法為主,作由上而下的擦法;擦法所施部位為督脈經腰骶段及兩側八髎穴。
(2)辨證治療:食慾減少、胸腹痞滿、暖氣者,加強揉摩中脘,搓脅肋,按揉內關。
肛疾者,指揉長強l~2分鐘,並加強八骰穴的指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