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8-20 01:24

  遺精的按摩療法一:取穴

  三陰交、足三里、太溪、神門、內關、湧泉。採用點按法、點揉法。每日1 次,15日為1療程。

  遺精的按摩療法二:按揉會陰穴

  取仰臥位,以食指或中指按揉會陰穴,腎氣不固用補法,溼熱下注用瀉法,按揉時做吸氣提肛收腹動作,一張一弛,每次做20分鐘,每日睡前1次,15次為1療程。

  遺精的按摩療法三:按揉關元、氣海穴

  取坐位或仰臥位,選準穴位後,先將兩手用力摩擦搓熱後,一隻手托起陰囊,另一隻手用中指按揉穴位,每穴按揉1分鐘,邊搓手邊按揉穴位交叉進行。每日1次,15次為1療程。

  這種治療方式效果比較理想,但實際上,這種治療方式的缺陷就是在於,需要有專業的掌握,並且需要長期堅持使用,針對疾病的治療方式,以及保健方式,建議是根據自己的所具有的條件進行選擇,畢竟遺精的保健方式有很多。

遺精按摩法相關文章
中醫的三焦包括上焦、中焦、下焦,指的是胸腔和腹腔。三焦經從兩手無名指開始,沿著手背通過肩頸直到頭部。肩頸的痠痛經常和三焦經有密切的關係,橫膈膜則是三焦中最重要的部位,也是許多問題的根源。 橫膈膜在胸腹腔的中間,身體的主要內臟大多數都和橫膈膜或有多或少相連。三焦經的阻塞常常和橫膈膜有密切的關係,可是橫膈膜在胸腔裡,從外部根本無法觸摸到。曾先生想出一個非常特別的方法,利用呼吸時肺部的擴張使橫膈膜擴大
發布於 2024-04-07 23:01
0評論
一、“氣海穴”按摩法 “氣海穴”,即道家所稱的丹田部分,為全身的重心,本能的中樞。它位於臍下一寸半。 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緊貼於氣海的位置,照順時針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時針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按摩至有熱感,即有效果。 按摩“氣海穴”,中國傳統養生經驗認為,能使百體皆溫,臟腑皆潤,關係全身性命。現代西方研究,按摩此穴,可促使腸胃蠕動,氣血順
發布於 2023-01-17 00:26
0評論
腰椎間盤突出症在進入恢復期後,採用家庭按摩進行康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良好方法。有助於氣血經絡的調達通暢,恢復腰部肌肉彈性,鬆解通利關節,改變腰部僵緊狀態,增強神經傳導,促進恢復,消除恢復期殘存症狀,使受損組織在短期內獲得生理恢復。手法施用的關鍵在於正確掌握操作程序步驟,手法輕重適宜,按穴準確。 操作步驟與手法運用: 首先患者採用俯臥位。 1、揉法。沿腰背部順行向下至小腿進行揉摩,以放鬆身體,舒通經
發布於 2023-02-28 09:23
0評論
腹痛按摩法 1、按壓內關穴,位置在前臂內側,距腕三橫指,用拇指按揉,指尖按揉效果更強烈。 2、按揉合谷穴,位置在拇食指相病肌肉最高點,向掌骨方向擠壓按揉。 3、彈撥壓痛點,在背部尋找腹痛反射點,在胸椎中斷脊柱旁開兩橫指處。用拇指向下尋找腹痛反射點,然後按壓並向外側橫向彈撥。 4、擦腹肌,用掌根壓緊腹部,然後環轉摩擦腹部,以腹內有熱感為宜。 腹脹按摩法: 1、按揉合谷穴,拇食指相併,肌肉最高點,向
發布於 2024-03-15 04:50
0評論
按摩部位: 1、足底部反射區:額竇、頭部(大腦)、腦垂體、小腦及腦幹、鼻、肺及支氣管、腹腔神經叢、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失眠點、生殖腺。 2、足外側反射區:生殖腺。 3、足背部反射區:上頜、下頜、扁桃體、喉與氣管、胸部淋巴腺(胸腺)、上身淋巴結、下身淋巴結。 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區: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按法、食指關節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擊法等。 2
發布於 2024-02-14 10:33
0評論
1.治療原則增強腸動力,促進正常排便。 2.常用穴位及部位大橫、氣海、關元、上腹、脾俞、胃俞、大腸俞、八髎、支溝、足三里等。 3.常用手法摩法、指揉法、按揉法、擦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操作:患者取仰臥位,醫生坐於其右側,先在上腹部用輕快的指摩法,約1~2分鐘後,逐漸向下腹過渡。 在下腹部氣海、關元處用全掌或魚際接揉,約2~3分鐘。繼而按結腸部位從右下腹起沿升結腸。 橫結腸、降結腸的走向
發布於 2024-08-26 09:05
0評論
一、將十指併攏,從前額正中髮際處開始,用手指尖在頭皮上自前而後輕輕來回交錯揉動,好似洗頭搓發一樣,往返揉動20次。這樣做,可以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宣暢氣血,從而起到活血化淤,祛淤生新之功效,使頭髮再生。 二、穴位按摩法做完推壓法後,繼續做穴位按摩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將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面按在穴位上。然後,用手指原地不動地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揉動按壓,每個穴位按揉兩分鐘。注意按揉時手指
發布於 2024-09-15 19:02
0評論
(1)點按內關穴。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之合穴,手厥陰心包經起於胸中,旁絡三焦,其經絡循行路線起於乳旁,外走上臂內側,下行至中指指端。中醫學認為,心經為本經,心包絡經則與心經互相聯絡,心臟有邪,心包絡直受其過,若心臟有病,可以反映於心包絡經,內關是手厥陰心包絡經的重要合穴,所以能治冠心病等心臟病。當心絞痛、心律失常發作時,用力不停點按內關穴,每次3分鐘,間歇1分鐘,能迅速止痛或調整心律。   (2)
發布於 2025-01-27 11:22
0評論
①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併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②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鐘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鐘。 ④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後5分處),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鐘。 ⑤最後進行頭頸部前屈、後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
發布於 2025-01-29 04:41
0評論
按摩血海穴。該穴位於人體的大腿內側,從膝蓋骨內側的上角,上面約三指寬筋肉的溝,一按就感覺到痛的地方。按摩方法是先搓熱兩手,然後按在血海穴上,按順時針方向按摩五分鐘。 按摩足三里穴。用一隻手的掌心按準膝蓋的頂部,中指下伸的頂端,向外一橫指即是三里穴。可以用針灸,也可以用拇指反覆按壓。 按摩指壓點。足部含有一些指壓點,被認為與骨盆部位的氣路相連。在腳踝雙邊的凹陷處,皆有指壓點。輕輕地用拇指與其它指尖
發布於 2023-03-23 20:4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