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8-30 12:06

  1)改善坐位的姿勢穩定

  ①患者坐在低的治療床上,背部不支持,足平放地板上,手扶前方桌上,讓他伸展脊柱、前傾骨盆,同時嘗試用視固定使頭在空間定向。一旦能正確完成,治療師通過對他的肩、骨盆、膝和踝(關鍵點)的分別壓縮幫助他了解其身體部位和位置,增加本題感覺的輸入。

  ②在①的位置上,練習向各個方向轉移體重,練習骨盆的運動,進而讓他抬起一手並探取物品。但仍要保持軀幹穩定、骨盆前傾和脊柱伸直狀態(坐位Ⅰ級平衡)。

  ③一旦患者能不用支持地穩坐片刻,就輕輕地推或拉他,使他的重心輕微地移位,以激發他的自動態平衡反應(坐位Ⅱ級平衡)。

  ④一旦患者能使雙上肢遊離地進行其他活動,就要讓上肢在空間不同的地方定位、控住和交替輕拍,促進他對肩胛帶的控制。

  ⑤讓患者坐在一個高度與椅子相近,並由治療師穩定住的體操球上,雙上肢支撐在前方小桌上,在保持骨盆前傾和脊柱伸直的情況下,利用球的靈活性練習向各個方向轉移體重(坐位Ⅲ級平衡)。

  2)改善站和走時的穩定

  小腦型共濟失調患者站和走時的主要問題有:骨盆在雙下肢上不穩定;在適當地伸髖站著時平衡有困難,原因是他們傾向於輕屈髖、屈膝、軀幹前傾而使體重後傾地站著;步行時由於骨盆側向不穩定,為免跌到而加寬步行的支承面積。

  對這類患者,整個站立期必須在適當的位置和排列上對髖伸肌和外展肌的控制,伸髖時他必須感知骨盆在站直的雙下肢上運動

小腦共濟失調的鍛鍊相關文章
小腦性共濟失調的鑑別診斷: ①軀幹共濟失調(姿勢性小腦性共濟失調):主要表現為患者的步態和姿勢(站立和坐時)平衡障礙,如站立不穩、起坐不穩、行走不穩、Romberg徵(睜眼、閉眼)陽性(不穩),上肢共濟失調不明、顯,眼球震顫常無。定位診斷主要在小腦蚓部(原始小腦)受損害。可見於ADCAⅢ型,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等。 ②四肢協調性共濟失調(運動性小腦共濟失調):主要表現為患者的肢體完成各項動作的
發布於 2024-08-30 11:46
0評論
腦共濟失調是可以遺傳的,叫做遺傳性共濟失調。目前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應將重點放在預防上。避免近親結婚,做好婚前檢查,有本病家族史者儘量不結婚或結婚後不要生育;病程中應加強體育鍛煉,防止過早臥床而致殘廢,本病發展緩慢,早期常不危及生命。 目前可肌注神經生長因子或細胞生長肽,有一定療效。遺傳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神經內科)是所有報道的共濟失調中最多的一種.發病機理未明,病變主要累及小腦,但脊髓及顱神
發布於 2024-06-21 16:08
0評論
小腦與神經系統多種結構有密切連續,因此,共濟失調症狀可發生於許多部位的病理過程,如大腦額葉、腦幹、脊髓後柱、周圍神經、前庭器官等。以下涉及的定位是指小腦單獨病變時的特點。 1、小腦半球(新小腦)病變主要影響四肢的精細運動。病灶同側肢體共濟失調,上肢比下肢重,完成精細運動症狀更重。肌肉收縮的範圍、方向、力量均不協調,不能正確估量距離(辨距不良),動幅過大,輪替運動不良。肌張力低下。向病灶側注視時有
發布於 2024-06-22 11:48
0評論
共濟運動需要功能完整的深感覺前庭、小腦和垂體外系的參與。上述任何部位的損害所致的運動協調障礙稱為共濟失調。不同部位的損害引起的共濟失調特點各異,如感覺性、前庭性、小腦性和大腦性共濟失調等。根據病因的不同又可分為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先天性代謝異常性共濟失調及遺傳性共濟失調症等。 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是一種多病因的綜合徵。病毒感染後的自身免疫反應所引起的小腦損害是最常見的病因。常見的引起急性小腦性共濟
發布於 2024-05-21 02:30
0評論
預後】感染後的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預後較好,多數在l周內好轉。少數在3~4個月內完全恢復。個別嚴重病例共濟失調、震顫、語言不清等症狀持續更長時間,或成為後遺症。 【治療】原因不明的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無特異療法。有特異病因的應治療基本疾病。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加強護理,防止其因運動失調而致外傷。注意營養和液體的維持,直至病情停止發展。恢復期應鼓勵鍛鍊。激素是否適用於本病,尚無定論。確認有自身免疫的,可
發布於 2024-02-03 09:39
0評論
遺傳性小腦性共濟失調是常見的共濟失調類型,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病變神經系統疾病。遺傳性小腦性共濟失調主要病變位置是小腦。遺傳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如果家族中父母親有一方患有此疾病,子女遺傳到的概率是50%。因此,有此種家庭情況的患者要及早預防。 一、避免近親結婚。近親結婚會導致一些基因的異常,引起共濟失調。 二、婚前檢查。 三、有本病家族史者儘量不結婚或結婚後不要生育。 四、病程中應加
發布於 2023-11-22 08:56
0評論
共濟失調目前除一般支持療法外可用針刺治療,體療及肢體功能鍛鍊,也可有各種B族維生素、胞二磷膽鹼肌注、口服卵磷脂等。國內有應用TMES療法治療共濟失調取得良好療效的報道,晚期患者應注意預防各種感染。弓形足可行矯形手術或穿矯形鞋等。 本病發展緩慢,如無嚴重的的心肺併發症,多數不影響壽命。少數患者臥床不起而殘廢。神經幹細胞(neuralstemcells,NSCs)作為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為神經元、星形
發布於 2024-06-21 15:48
0評論
1、發病原因 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是一種多病因的綜合徵。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病毒和其它感染有關。臨床上約有50%的病例在發生共濟失調前有病毒感染。最常見的前驅病是水痘,其次是腸道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有的病例與帶狀皰疹病毒、腸道病毒、風疹DNA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感染有關。病毒感染後的自身免疫反應所引起的小腦損害是最常見的病因。支原體及細菌性感染也可引起本症。其他病因還有小腦腫瘤、藥物或重金屬
發布於 2024-08-30 12:00
0評論
一、中毒因素,包括有藥物中毒、CO、酒精的中毒等。 二、維生素大量的缺乏,尤其是維生素B和維生素E是共濟失調患者不可缺少的元素。 三、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一般多以腦外傷多見,其它還有腦腫瘤性疾病都可以引發共濟失調。 四、年齡的老化,年齡老化是發生共濟失調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人體各項機能都逐步減退,從而使機體免疫力減退,最終導致疾病的發生。 五、遺傳因素,是以慢性進行性小腦性共濟失
發布於 2024-06-21 15:54
0評論
1.特異性神經系統感染 如腦炎、腦膜炎等腦脊液病原學檢查可確診。 2.藥物中毒 藥物中毒引起的共濟失調見於苯妥英鈉等抗癲癇藥物過量。根據病史和測定血中藥物濃度可助診斷,停用該藥則症狀消失。 3.先天性代謝異常 先天性代謝異常引起的共濟失調多反覆發生如高氨血癥、色胺酸轉運異常等。可根據家族史、代謝特點、智力低下等診斷。後天性代謝異常,如低血糖、低血鈉等,也可致急性小腦共濟失調。 4.後顱凹佔位病變
發布於 2024-05-21 02:1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