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5 05:26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症狀、就診醫院等):膝蓋下樓時,走路時都會感覺扎扎的疼痛,沒有看過醫生。 這是腿部受寒,還是有骨刺?
  一、相關病情分析:
  如果從正常年齡段與一般臨床情況來看,青中年時期不應有膝關節的骨刺等退行性病變。此年齡段也是骨質堅強,活動無礙的黃金時期。
  但此人的症狀,表明非常規情況。不知你的職業與生活習慣如何?也不知你病史如何?目前症狀,可以與五方面有關:
  1、外傷病史。過去可能有過外傷,且未以及時治癒,致使形成創傷性骨性關節炎;也可能是骨膜炎。
  2、受涼病史。長期受涼,特別是吹空調,對於膝關節的功能影響較大,局部血液循環不好,往往會有疼痛疼痛。
  3、長期勞損。運動太過,或平時缺少運動而突然運動過激或運動量過大等,會造成膝關節局部累積性或突發性勞損。
  4、風溼疾病。本病往往先有症狀,其後在長短不一的時間內才有生化學異常。即症狀在前,臨床檢查異常在後。
  5、其他疾病。如慢性半月板的損傷等。
  究竟是何種原因,還要臨床檢查與相關病情資料才能判定。但此屬於中醫的痺證範疇。
  二、痺證一般定義
  是指人體正氣不足時,風寒溼等外邪侵襲,內由痰、瘀、、熱毒引起經脈閉阻,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筋骨、肌肉、關節等處疼痛、酸楚、重著沉困,或麻木不仁,或關節腫大,屈伸活動不利,甚則關節變形,累及臟腑,致癱瘓、殘廢等病症。
  三、痺證分類簡述:
  (一)按病因屬性分類
  1、風痺,是風寒溼邪合侵,合而為痺,而以風氣偏盛的痺症,症見四肢關節炎肌肉酸楚,呈遊走性疼痛,部位不定,多見於上肢、肩背;
  2、寒痺,是風寒溼邪合侵為痺,而以寒邪偏盛的痺症,症見肢體關節肌肉疼痛劇烈,得熱則緩,痛處固定,日輕夜重,甚則關節不能屈伸,痛處冷涼感,四肢末梢欠溫,遇陰冷天加重等;
  3、溼痺,是風寒溼合侵為痺,而以溼氣偏盛的痺病,症見肢體關節肌肉腫脹,酸沉重著疼痛,麻木不仁,且伴周身困重,嗜臥,胸悶,納呆等;
  4、風溼熱痺,證候為患處紅腫熱痛,遇熱疼劇;周痺,疼痛遍及全身;眾痺是此起彼伏疼痛不斷。
  (二)按組織結構分類:皮痺,肉痺,筋痺,脈痺,骨痺。中醫說的痺證就是現代醫學所述的各種風溼性關節炎,化膿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骨質增生,肌纖維組織炎,坐骨神經疼,肩周炎,強直性脊椎炎,脈管炎等。
  四、病因病機分析
  1、正氣不足為本: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本病的發生,必有正虛的一面,即正氣不足為其發病之本。
  氣血不足,調節無能,抗邪能力低下,是痺證發病先決條件。此為內因。為何正虛?正氣虛多因起居不慎,房勞過度,素體虛弱或長期勞損,勞逸失宜,產後、病後引起的。
  感邪致病之時多見氣虛,特別是肺氣虛中的衛氣虛。因為衛氣有護衛肌表防禦外邪侵略,溫煦潤澤皮毛,相當於衛隊的功能。若衛氣虛弱,腠理不密,御邪力弱,則邪氣乘襲,經脈閉阻,氣血不暢,形成痺症。
  痺證既成,正氣強弱如何,決定著疾病的演變和預後。疾病之初,體質較壯,正氣未衰,能夠鼓邪外出,用藥易效,很快治癒。若久痺反覆發作,邪氣留而不去,治療多難速效。其病機涉及肝、腎、脾三髒虛弱,脾主四肢肌肉,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肝主筋,藏血,為羆極之本。腎主骨,藏精,主一身之陽,為先天之本。當肝脾腎三髒受累,氣血虛弱加重,肌肉筋骨失養明顯,其病更加纏綿難愈。日久則筋肉、骨骼失養,出現肌肉萎縮,關節腫大變形,癱瘓等。本病可以由表及裡,漸次深入,內舍於髒。其且治療更難速效。其治唯有扶正祛邪、堅持治療。
  2、外邪侵襲為標:外邪指風、寒、溼、熱之邪氣為主。
  ⑴風邪不能獨傷於人,或夾熱、夾寒、夾溼。
  ⑵溼性粘膩,與風相夾,成為風溼之邪。二邪相合,侵犯人體,成為風溼或寒溼,亦有溼熱。故常見有風寒溼痺和風溼熱痺之兩類與溼有關的病證。
  ⑶寒為陰邪,寒主收引,寒主凝滯,氣機失暢。故寒易阻滯氣機。當正氣虧虛,邪氣侵入,傷及肌膚經絡,使經脈凝滯壅塞,閉阻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形成寒邪為主的痺證。風、溼之邪又易與寒邪相合為病,形成風寒溼邪之證。也有熱痺日久不愈,耗傷正氣,導致身體虛寒而為寒痺者。若素體陽虛,病情反覆,損傷陽氣,可見寒痺、虛痺。
  ⑷熱邪陽邪,易壅氣血,出現關節腫脹熱痛等症。熱邪又易與風邪、溼邪為伍,侵襲人體。諸邪相合,或徑直感受風溼熱邪為病。臨床所見,當素體蘊熱或青少年陽盛之體感邪化熱見有風溼熱痺。
  3、痰瘀因素為繼:指瘀血和痰凝之繼發病理因素。
  當機體痰溼偏重,或原有高血脂、高糖、高血粘及肥胖等,則體質痰濁偏甚。或機體有外傷,局部經絡組織受傷,血行不暢或血溢脈外,留滯局部,致使局部血行不暢,筋脈肌肉失養,抗禦外邪力差,邪氣乘虛而入,加重脈絡閉阻,形成痺症。當瘀血內停,或其他原因,血運不暢,皆可出現體內瘀血內阻之痺證。當然,病情日久,久病入絡,經脈失暢,也是瘀滯之源。痰瘀互結,交雜為病,則病變組織的沉、困、脹、麻木、重著、疼痛等痺證現象較重,且歷時久長。
  所以在對痺證的治療時,要十分重視病久痰瘀合邪為病之情況。必須活血化瘀和化痰祛邪、通經活絡並用,其治才有滿意效果。
  邪留日久可致虛,而體虛則病邪及痰瘀難以廓清。而痰瘀又可與其他病邪相夾為患。
  在臨床治療上必須五要:
  要辯證施治;
  要整體調治;
  要綜合用法;
  要扶正邪;
  要化瘀祛痰。
  本病總的治則為補虛瀉實、活血通絡。
  五、痺證特色施治
  1、注意扶正邪
  新病多實,發病較急,正氣未虛。正氣尚盛,脈象有力。久病多虛,勞累即發,症見氣短乏力,自汗,納差,面色萎黃,四肢懶動,舌質較淡,象脈較弱,此多為為氣虛;面色無華,兩目乾澀,皮膚乾燥,肢體麻木,爪甲枯槁,脈弦細者為血虛;伴畏寒肢冷,腰膝痠軟,舌淡,脈沉細弱者為腎陽虛;有外傷史者,局部皮色紫黯或痺症反覆發作,經久不愈,關節強硬腫大變形,肌膚甲錯,晝輕夜重,或舌質有瘀斑瘀點者,屬於瘀血。風邪多襲,痺證多風,風多弦脈。因弦主痛,主風、契合痺證病機。
  在施治中應注意祛邪、活血化痰,溫經通絡,但要注意益氣養血同用。氣血並行於經脈中。本病多為慢性疾病,病久邪戀,易致氣血虛弱。故治療時益氣健脾養血。針灸、中藥,皆要諸方面兼顧,益氣養血,活血化痰,通絡止痛。
  2、注意分類施治
  ⑴行痺
  行痺者,風氣勝也。風之氣善行而數變,故其症上下左右,無所留止,隨期所至,血氣不通而為痺也。
  針灸學認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所以針灸臨床治療行痺以治血風為治。臨床常用膈俞、血海等為主要穴位,加之應用三種配穴法治療。
  針灸臨床治血的方法,主要是有四種:
  一是溫經化瘀以治血;
  二是刺血通絡以治血;
  三是行養並重以治血;
  四是清瀉血熱以治血。
  行痺的中藥治療,以獨活寄生湯合桃紅四物湯等出入。
  ⑵痛痺
  痛痺者,寒氣偏勝,陽氣少,陰氣多也。夫宜通而塞,則為痛。痺之有痛,以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也。治宜通引陽氣,溫潤經絡,血氣得溫而宣流。
  針灸臨床以溫經散寒為治要。主要應用艾灸法、溫針灸、電熱針、TDP照射法、經穴熱敷法、熱補法、溫浴法等。中藥治療,方以黃芪桂枝五物湯、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
  ⑶溼痺
  溼痺者,水溼為患也。而諸溼腫滿皆屬於脾。溼多傷脾,溼多脾虛。溼為陰邪,重濁粘滯,溼性下趨。溼痺以下肢為主,病多纏綿難治,溼多夾寒象。治宜化溼健脾,宣陽通痺。
  針灸治療宜選脾胃經為主,以溫為主。對於夾有溼熱者,適當點刺放血。
  中藥以三仁湯、四妙丸出入。
  ⑷熱痺
  熱痺者,熱邪為患也。本病以關節紅腫熱痛為基本特徵。主要是熱邪壅滯,氣血不暢。治療宜清熱邪,消腫止痛為原則。
  針灸治療宜選三陽經為主,其中特別是選胃經、大腸經及督脈等經穴。
  中藥可選甘露消毒飲、白虎加桂枝湯合二妙散等。
  ⑸痰瘀阻滯:病情日外,或體質痰溼,或病久留瘀,痰瘀阻滯,則病程久長,關節畸形,頑痛麻木等不除。治療宜化痰瘀,通絡止痛。
  針灸臨床宜針灸並用,以火針溫能,以三稜針刺絡,以艾灸溫通,以綜合治法取效。
  中藥以二陳湯、半夏白朮天麻湯合血府逐瘀湯出入。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風溼、類風溼、強直性脊柱炎屬祖國醫學“痺病”“歷節”“頑痺” “骨蝕”等病,也屬於中醫的痺證的範疇。“痺者不通,不通則痛”。也與寒、溼、熱、毒、勞傷、情志等有關。臨證也多分為“行痺”、“寒痺”、“著痺”、“溼痺”、“熱痺”、“瘀血痺”;按組織結構分為:“肌痺”、“脈痺”、“筋痺”、“肩痺”、“頸痺”、“腎痺”、“骨痺”“骨蝕”等;按病理分期為:初期、進行期、破壞期、攣縮變形期和肌萎強直期等。其治療基本對照痺證治療。
  不論是何種病因,都要針對前述可能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保重或治療。病因只是推論,更重要的是治療。有要及早接受針灸或中藥等治療。而不是一定要等到各種化驗結果出來才作治療。痺證中的不少疾病,其臨床生化學檢查或影像學異常往往是滯後的。

如何識別慢性疼痛性肢體疾病?相關文章
肢體動脈疾病的症狀,有些人行走一段距離就會出現下肢乏力、疼痛,常被迫停下休息,停下一段時間才能繼續前行,走大約相同的距離又重新出現疼痛,這種現象叫間歇性跛行。這其中有部分病人是因為下肢動脈的供血減少,而在走路時下肢肌肉的耗氧量增加,動脈供血減少時下肢的肌肉只能進行無氧代謝,產生許多酸性代謝產物導致病人腿痛。下肢缺血性疾病在老年人最常見的是動脈硬化閉塞症。動脈硬化是一種老年性的病變,所以這種病發病
發布於 2022-12-10 01:47
0評論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狀,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會消失,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很多疾病在治癒後,依然長期存在頑固的疼痛。實際上很多病理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於在2000年就明確提出“慢性疼痛是一類疾病”。世界疼痛大會將疼痛確認為繼呼吸、脈搏、體溫和血壓之後的“人類第五大生命指徵”,疼痛與否也成為衡量一個人生活質量好與壞的主要指標之一。從當今世界範圍來看,
發布於 2023-03-05 06:51
0評論
骨科專家認為,人體之中的脛骨下端是慢性骨髓炎疾病較為高發的部位。但是疾病發病時一般基本沒有明顯症狀,只有在疾病隱匿數月或數年之後的第一次發作才會出現明顯的局部腫脹和疼痛的症狀表現。但是這種疾病的重大危害性卻是不容我們小視的,所以下面就請專家為大家介紹一下脛骨慢性骨髓炎的疾病特點。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發病,絕大多數是由於急性骨髓炎的治療不及時或是治療不當所引發的。通過開放性骨折繼發感染引起的少數民
發布於 2024-07-16 01:57
0評論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門診常見疾病之一,而慢性盆腔疼痛是其就診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所謂慢性盆腔疼痛是指病程超過六個月以上的非週期性盆腔疼痛。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常見婦科疾病除慢性盆腔炎外,還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粘連症、盆腔瘀血綜合徵等。常見非婦科疾病有腸激惹綜合徵、泌尿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異常及心理因素等。本文就慢性盆腔炎性疼痛與其他疾病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作一分析比較。1、慢性盆腔炎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結
發布於 2022-10-01 23:35
0評論
繼心血管疾病、腫瘤之後,慢性頑固性腰腿痛已成為我國醫療社會資源負擔排名第三的疾病。在中國的成年人群體中,慢性疼痛發病率在30%左右,腰腿痛是我國最常見慢性疼痛疾病門類。據統計,慢性腰腿痛在慢性致殘性疾病中排在第三位,僅次於心臟病和關節炎。慢性頑固性疼痛:不應一味忍耐長期的慢性疼痛可導致焦慮和抑鬱症,進而出現睡眠障礙、大腦皮層退化、記憶力衰退等問題,因此慢性疼痛是一類不可忽視的疾病。慢性疼痛的危害
發布於 2023-03-02 04:41
0評論
目的 探討新的治療慢性淋巴水腫的治療方法。方法 50例慢性肢體淋巴水腫患者接受了手法淋巴引流(ManualLymphDrainageMLD)綜合消腫治療。其中原發性淋巴水腫29例,繼發性21例,下肢患病42例,上肢患病8例。採用多頻生物電阻人體成分分析儀檢測組織水腫和測量肢體周徑檢驗治療效果。結果經過1-2個療程的治療,50例患病肢體的水腫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表現為患肢組織水腫程度顯著減輕(P&
發布於 2023-02-13 11:02
0評論
腦血管病這是老年人手足發麻的常見原因。由於大腦組織缺血或者出血,引起大腦的感覺和運動中樞發生了功能性障礙,從而導致相應部位的肢體麻木。 這類麻木的特點多為一側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續幾小時至數天,如果累及運動系統可能導致偏癱,需及時治療。 脊髓疾病由炎症、腫瘤或外傷等造成的脊髓病變所致,可以表現為脊髓損害平面以下的感覺異常,如損害胸段可表現為雙下肢麻木,感覺異常,如侵犯頸段,可表現為四肢麻
發布於 2023-09-18 08:25
0評論
早期識別精神疾病,可以早發現早治療,從而可以提高治療效果,降低致殘率,以下情況可能是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狀:睡眠障礙:常表現為入睡困難或不能入睡,日夜顛倒。精神疾病患者的失眠與正常人的失眠不同,精神疾病患者失眠無明顯原因。其次,早醒也應當心是否為精神疾病早期的表現。記憶障礙:表現為記憶力減退,經常丟三落四,剛做過的事情轉身即忘。過分敏感多疑:對周圍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別敏感,捕風捉影,無中生有。性格改變
發布於 2022-12-24 02:05
0評論
概述 肢體動脈硬化閉塞症,主要是動脈硬化閉塞症,造成了全身性的推進性的一種病變,尤其是肢體會因為動脈硬化閉塞症的出現,造成肢體的疼痛麻木,無法正常的進行活動,經常會有痠痛的表現。那麼出現的肢體動脈硬化閉塞症一定要儘快的治療,如果嚴重的話就會造成截肢的危險,在生活當中由於患者對肢體動脈硬化閉塞症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會錯失了治療的最佳時期。 步驟/方法: 1、 產生肢體動脈硬化閉塞症的主要原因是由
發布於 2023-10-31 18:30
0評論
快速識別腦卒中並及時送到醫院就診,是急性腦血管病治療的關鍵,也是提高康復質量的關鍵。所以說,時間就是大腦,腦血管病的治療必須爭分奪秒。一、辛辛那提腦卒中評分量該方法1分鐘內即可判斷,有助患者和家屬最快時間內識別腦卒中。包括三個症狀:症狀一:微笑或示齒;正常:雙側面部運動對稱;異常:一側口角歪斜或下垂症狀二:閉眼、雙上肢向前伸直維持10秒;正常:雙上肢動作一致或無下垂;異常:一側上肢無力或下垂症狀
發布於 2023-03-06 11:5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