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會有呼吸困難的體驗。例如在參加劇烈體育活動後、遠足登山時等等。但呼吸困難症狀可來自於多種生理、心理、社會和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並可引起繼發的生理和行為反應。呼吸困難並非僅由肺部病變導致,還可能由心血管疾病、神經肌肉疾病及血液系統疾病等引起。考慮到上述原因,對呼吸困難的有效管理策略應為整體的、多學科方法。單一的干預措施可能對呼吸困難無益。
氧氣治療(簡稱氧療)是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尤其是存在呼吸困難者普遍接受的對症治療之一,由於呼吸困難原因多樣,低氧血癥僅為其中之一。因此氧療即使可提高PaO2,仍可能無法解決患者呼吸困難主訴。對患終末期疾病如惡性腫瘤、重度心力衰竭和重度肺氣腫但無嚴重低氧血癥[動脈血氧分壓(PaO2 )> 55 mmHg]的頑固性呼吸困難者,與吸入空氣相比,低流量吸氧不能明顯改善臨床症狀。
目前尚無前瞻性臨床試驗證實其對呼吸衰竭患者轉歸的影響。首先,應用氧療的重要目的之一為緩解缺氧所致臨床症狀和不適。在國外的一項研究中有47%的患者在床旁活動甚至靜息狀態下即主訴呼吸困難症狀,提示其基礎疾病處於終末階段。儘管吸氧治療和呼吸空氣二組患者的臨床症狀改善無明顯差異,但多因素分析顯示,氧療可顯著改善清晨呼吸困難不適主訴。此項研究並非說明氧療無效,而是證實對原發疾病已處於終末階段但仍有呼吸困難主訴的患者,氧療對改善臨床不適並無價值。
另一項研究發表於2010年9月4日的《柳葉刀》雜誌。該隨機雙盲對照試驗納入澳大利亞、美國和英國9個地區239例門診成人患者,均為伴有頑固性呼吸困難且PaO2>55mmHg。按照1:1比例患者被隨機分組,分別經鼻導管吸入氧氣(n=120)或空氣(n=119),氧氣流量為2 L/min。主要療效指標為患者自行判斷的呼吸困難程度[採用數字評分法(NRS),0~10分],每天早晚各檢測1次。結果發現吸氧組和呼吸空氣組中分別有112例和99例患者完成全部7天的評估,二組患者的清晨呼吸困難分值變化無明顯差異。副作用發生率也無差異。少數患者訴有嚴重鼻黏膜刺激症狀。僅1 例吸氧患者報告有造成困擾的鼻出血。
綜合上述,對無缺氧的晚期疾病患者,經鼻導管姑息吸氧在改善呼吸困難方面並不優於呼吸空氣。而對於處於心肺疾病終末階段的患者,持續吸氧仍有可能改善清晨呼吸困難不適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