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的主要結構包括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其中,關節囊為一層結締組織的膜性囊,附著在關節面周圍的骨面上,可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滑膜層薄而光滑,緊密襯貼於纖維層內面,其周緣附著於關節軟骨的邊緣,含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除了關節軟骨、關節盤及纖維軟骨性半月板的中央部分以外,滑膜覆蓋關節內的一切結構。
分泌滑液 潤滑關節面和滋養關節軟骨
滑膜能分泌少量滑液,以潤滑關節面和滋養關節軟骨,使關節面潤滑,減少摩擦,散發關節活動時所產生的熱量。滑液為黏蛋白鹼性液體,可防止酸性代謝產物的有害作用。同時,滑膜對滑液的分泌有調節作用,多餘的滑液可以吸收。
保護關節
正常人體中各個關節的滑膜面積總和約為1000cm2,其中膝關節中約佔一半。在關節軟骨的邊緣,滑膜形成皺襞,可以使該組織隨著關節活動被拉長而不受損傷。滑膜皺襞內含有脂肪墊,當關節活動引起關節腔的形狀、容積和壓力發生改變時,滑膜脂肪墊可以發揮調節作用。
滑膜炎是一種多發性疾病 許多病的共同表現
滑膜炎可由多種疾病(如創傷、風溼類疾病、關節退行性變、結核、色素沉著絨毛結節等)引起。這些疾病可以使得滑膜受到一系列刺激,引起滑膜組織滑液過度分泌,吸收減少,從而導致關節腫脹、疼痛、關節腔積液等臨床症狀。如不及時治療,則關節滑膜長期受炎症刺激反應,逐漸增厚,且有纖維機化,引起粘連,影響關節正常活動。因此,滑膜炎不是一種病,而是許多病的共同表現。
膝關節首當其衝
膝關節是人體滑膜最多,關節面最大和結構最複雜的關節。由於膝關節滑膜廣泛並位於肢體較表淺部位,故遭受損傷和感染的機會較多。因此,臨床上滑膜炎多表現在膝關節滑膜炎。
從中醫理論來看滑膜炎
中醫理論認為,滑膜炎關節積液的病理為“溼熱阻絡,水溼停滯”,病久可耗傷氣血而兼有虛損之候,同時外傷又可導致血瘀。治療應以清熱利溼為主,佐以補益氣血、活血通絡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