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起病年齡多在50歲以上,多有動脈硬化病史,常歷時數分鐘至幾小時,一般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可反覆發作,發作間歇無神經症狀。可伴有病灶側單眼失明,病灶對側輕偏癱,偏側感覺障礙等神經系統症狀與體徵。常由於動脈硬化斑脫落的微栓塞引起,也可因腦小動脈痙攣,心功能不全、急性血壓過低所致。
2.腦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asis):發病年齡較高,60歲以上發病率顯著增高,較多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及其它器官硬化病史,病前可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史。安靜時發病較多,常在晨間睡醒後發現症狀。症狀常在幾小時或較長時間內逐漸加重,呈梯形進展。意識保持清晰而有偏癱等神經局灶功能障礙,發病6小時後腦脊液一般不含血。腦血管造影和CT有助於最後確診。
3.腦栓塞(cerebral embolism):患者年齡多較輕,可有心臟病伴房顫等產生栓子的病因存在,常伴有其它部位動脈栓塞證據,起病急驟,多於起病幾秒鐘或很短時間內症狀發展至高峰,可有短時間意識障礙或侷限性、全身性抽搐,腦脊液壓力不高,多無紅細胞,常規化驗正常,腦CT檢查早期即可見梗塞區。
4.腦出血(cerebral haemorrhage):50歲以上的高血壓病人多見,活動狀態下起病,誘因多為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起病急驟,絕大多數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伴頭痛、噁心、嘔吐等急性顱內壓增高症狀。急性期有低熱,周圍血象白細胞增高亦常見。腦脊液壓力增高,可呈血性,頭顱CT掃描可在出血部位見到高密度陰影,病灶周圍常有低密度水腫區。
5.腔隙性腦梗塞(lacumer infarction)好發於50歲以後,有長期高血壓、動脈硬化史,起病通常為漸進性,症狀數小時到數天達到高峰,臨床症狀較輕,多無意識障礙、頭痛、嘔吐等。神經系統體徵有明顯孤立性質:如純運動性偏癱、失語等,多數患者可恢復,預後良好,CT檢查可確診,但腔隙小於2mm則不易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