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最常見的一種多發的感染性疾病,可危及生命。世界衛生組織最近一份報告指出,在全球引起發病和造成死亡的疾病中,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炎)被列為第三位高危險疾病。我國在北京等9城市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了調查,發現在所患常見病中有26%是肺炎。老年人由於慢性病合併肺炎的死亡率很高。另外,肺炎還是5歲以下兒童的首要死亡原因。
肺炎球菌感染最多見
引起肺炎的病原很複雜,包括細菌、病毒、支原體等多種。其中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最為多見,達83%,居首位。在世界範圍內,有5%—10%的健康成人和20%—40%的健康兒童都攜帶有肺炎球菌。肺炎球菌一般寄居在正常人的鼻咽部,但多數無致病力或致病力極低。肺炎球菌能否致病,主要取決於細菌對組織的侵襲能力和機體抵抗力。
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如感冒、勞累,患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心臟病,長期吸菸等,肺炎球菌就會侵入人體,引起肺炎以及中耳炎、鼻竇炎、腦膜炎、心內膜炎、敗血症等疾病。
在3種情況下,最可能發生肺炎。首先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感染能破壞支氣管黏膜的完整性,影響黏液和纖毛活動,從而導致細菌的感染。其次是突然受涼、飢餓、疲勞、醉酒等,全身抵抗力減弱,容易造成發病。再有就是患有一些慢性疾病的人,如免疫缺陷、糖尿病、心腎功能衰竭等。
肺炎最常見的症狀有畏寒、發熱、胸痛、咳嗽、咳痰、氣促等,咳出的痰可為膿性痰或血痰,還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老人和兒童最易得肺炎
在肺炎患者中,老人和兒童最多。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免疫力低,他們得了肺炎後的表現與其他人群也大不一樣,老人和兒童要特別留意肺炎的症狀。
老人得肺炎大多數不發熱,沒有胸痛,而出現輕微咳嗽、四肢發冷、呼吸困難、心跳緩慢、血壓下降,稍不注意就會發生休克,搶救不及時容易死亡。許多老年性肺炎首先表現為胃腸道不適,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脹和腹瀉等,表現隱匿難以掌握,非常兇險。
兒童由於表達能力有限,得了肺炎後,家長可能懷疑是其他疾病而延誤了治療。兒童的症狀有輕有重,開始時一般會發熱、咳嗽、氣急,嚴重的可見鼻翼扇動,點頭狀呼吸以及鼻、唇周圍出現青紫,重症患兒面色青灰、蒼白;有的還會有嘔吐、腹瀉;還有的會煩躁不安、精神委靡,昏迷入睡,呻吟等。
治肺炎要用對抗生素
確診肺炎還要經過醫生聽診、驗血、拍胸片等。肺炎患者的胸片可表現為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等,有的還會有胸腔積液。
肺炎治療主要是抗病原菌治療,關鍵是要正確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療程應為14天。用得不對,要麼沒有作用,要麼可能造成耐藥性。此外,近年來,由於肺炎球菌對抗生素產生不同程度的耐藥性,給肺炎的治療帶來了困難。治療肺炎的同時,還要治療原有疾病、提高免疫力,如糖尿病、腫瘤患者合併肺炎,應積極控制原有疾病。此外,保證攝入充足的熱量、營養、蛋白質等,對維持體內水電解質的平衡、祛痰、解熱鎮痛等也很重要。
肺炎恢復需要家庭護理
家庭護理對肺炎患者的恢復很重要。發熱的患者要臥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要多吃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有胸痛的患者最好採取患側臥位或者用寬膠布固定患側胸廓,目的是減少胸廓的活動以減輕疼痛,在咳嗽、深呼吸時用手或枕頭壓緊胸壁,也可減輕疼痛。
有一點對於肺炎患者很重要,就是要注意咳嗽和咳痰。咳嗽、咳痰對機體起到自淨和防護作用,因此,肺炎患者不能盲目止咳,應鼓勵患者每隔1小時進行1次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臥床患者應注意翻身,患者家屬每隔4小時應為患者拍背排痰1次。對年老體弱者,家屬要特別注意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尤其在發病初期的24小時,要注意其一般狀況,如呼吸、脈搏、體溫、血壓等。
治癒後的患者,在恢復期還應注意採取措施,促進機體徹底康復,如增加休息時間;堅持深呼吸鍛鍊至少要持續4—6周,這樣可以減少肺不張的發生;還要避免呼吸道刺激,如吸菸、灰塵、化學飛沫等;儘可能避免去人群擁擠的地方或接觸已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