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8 07:17

  麻疹(measles,rubeola,morbilli)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唿吸道傳染病,主要症狀有發熱、上唿吸道炎、眼結膜炎等,而以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為其特徵。本病傳染性極強,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種疫苗的地區易發生流行,約2~3年發生一次大流行。我國自1965年,開始普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後,已控制了大流行。

  麻疹是由甚麼原因引起的?

  麻疹病毒屬副粘病毒科,呈球形顆粒,直徑約100-250nm,有6種結構蛋白;在前驅期和出疹期內,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離到麻疹病毒。在人胚胎或猴腎組織中培養5-10天時,細胞出現病理改變,可見多核鉅細胞伴核內嗜酸性包涵體。麻疹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抗原性穩定。病毒不耐熱,對日光和消毒劑均敏感,但在低溫中能長期保存。

  麻疹患者是惟一的傳染源,患兒從接觸麻疹後7天至出疹後5天均有傳染性,病毒存在於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通過噴嚏、咳嗽和說話等由飛沫傳播。本病傳染性極強,易感者接觸後90%以上均發病,過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l-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麻疹減毒活疫苗使用後,發病率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發病年齡後移。目前發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學齡前兒童、免疫失敗的十幾歲兒童和青年人中多見,甚至可形成社區內的流行。

  嬰兒可從胎盤得到母親抗體,生後4-6月內有被動免疫力,以後逐漸消失;雖然絕大部分嬰兒在9個月時血內的母親抗體已測不出,但有些小兒仍可持續存在,甚至長達15個月,會影響疫苗接種。易感母親的嬰兒對麻疹無免疫力,可在分娩前、後得病。

  當易感者吸人麻疹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含有病毒的飛沫後,麻疹病毒在局部粘膜短期繁殖,同時有少量病毒侵人血液;此後病毒在遠處器官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中複製活躍,大約在感染後第5~7天,大量進入血液,此即為臨床前驅期。在此時期,患兒全身組織如唿吸道上皮細胞和淋巴組織內均可找到病毒,並出現在鼻咽分泌物、尿及血液等分泌物和體液中,此時傳染性最強。皮疹出現後,病毒複製即減少,到感染後第16天,僅尿內病毒尚能持續數日。出疹後第2天,血清內抗體幾乎100%陽性,臨床症狀也開始明顯改善。由於此時全身及局部免疫反應尚受抑制中,故部分病人常繼發鼻竇炎、中耳炎和支氣管肺炎。10%的患兒腦嵴液中淋巴細胞明顯增多,50%在病情高峰時有腦電圖改變,但僅0、1%有腦炎的症狀和體徵,其出現常在急性起病數天後,此時血清中抗體已增高,且已找不到病毒,因此考慮為自身免疫性腦炎

  麻疹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臨床表現:

  (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潛伏期:一般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

  2、前驅期:也稱發疹前期,一般為3~4天。這一期的主要表現類似上唿吸道感染症狀:

  ①發熱,見於所有病例,多為中度以上發熱;

  ②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狀,以眼症狀突出,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線),對診斷麻疹極有幫助。

  ③Koplik斑,在發疹前24~48小時出現,為直徑約1、0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開始僅見於對著下臼齒的頰粘膜上,但在一天內很快增多,可累及整個頰粘膜並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現後即逐漸消失可留有暗紅色小點;

  ④偶見皮膚蕁麻疹,隱約斑疹或猩紅熱樣皮疹,在出現典型皮疹時消失;

  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異症狀,如全身不適、食慾減退、精神不振等。嬰兒可有消化系統症狀。

  3、出疹期:多在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開始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始見於耳後、頸部、沿著髮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幹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嚴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膚水腫,面部浮腫變形。大部分皮疹壓之褪色,但亦有出現瘀點者。全身有淋巴結腫大和脾腫大,並持續幾周,腸繫膜淋巴結腫可引起腹痛、腹瀉和嘔吐。闌尾粘膜的麻疹病理改變可引起闌尾炎症狀。疾病極期特別是高熱時常有譫妄、激惹及嗜睡狀態,多為一過性,熱退後消失,與以後中樞神經系統合併症無關。此期肺部有溼性羅音,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
    4、恢復期:出疹3~4天后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在無合併症發生的情況下,食慾、精神等其他症狀也隨之好轉。疹退後,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7~10天痊癒。

  (二)其他類型的麻疹

  1、輕症麻疹:多見於在潛伏期內接受過丙種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個月的體內尚有母親抗體的嬰兒。發熱低上唿吸道症狀較輕,麻疹粘膜斑不明顯,皮疹稀疏,病程約1周,無併發症。

  2、重症麻疹:發熱高達40℃以上,中毒症狀重,伴驚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藍色者,常有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嘔血、咯血、血尿、血小板減少等,稱為黑麻疹,可能是DIC的一種形式;若皮疹少,色暗淡,常為循環不良表現。此型患兒死亡率高。

  3、無疹型麻疹:注射過麻疹減毒活疫苗者可無典型粘膜斑和皮疹,甚至整個病程中無皮疹出現。此型診斷不易,只有依賴前驅症狀和血清中麻疹抗體滴度增高才能確診。

  4、異型麻疹:為接種滅活疫苗後引起。表現為高熱、頭痛、肌痛,無口腔粘膜斑;皮疹從四肢遠端開始延及軀幹、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腫及肺炎。國內不用麻疹滅活疫苗,故此類型少見。

  5、成人麻疹:由於麻疹疫苗的應用,成人麻疹發病率逐漸增加,與兒童麻疹不同處為:肝損壞發生率高;胃腸道症狀多見,如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關節和背部痛;麻疹粘膜斑存在時間長,可達7天,眼部疼痛多見,但畏光少見。

  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及臨床表現,典型麻疹診斷不難。麻疹粘膜斑對出疹前早期診斷極有幫助,上唿吸道卡他症狀及皮疹形態分佈特點均有助診斷;麻疹後留下色素沉著及糠麩狀脫屑在恢復期有診斷意義。

  麻疹應該做哪些檢查?

  (一)周圍血象:出疹期白細胞計數常降至4000~6000/mm3,尤以中性粒細胞下降為多。

  (二)分泌物塗片檢查多核鉅細胞:鼻咽、眼分泌物及尿沉渣塗片,以瑞氏染色,顯微鏡下可見脫落的上皮多核鉅細胞。在出疹前後1~2天即可陽性,比麻疹粘膜斑出現早,對早期診斷有幫助。

  (三)病毒學檢查:應用熒光標記特異抗體檢測鼻粘膜印片或尿沉渣,可在上皮細胞或白細胞內找到麻疹抗原,陽性有診斷價值。早期從鼻咽部及眼分泌物和血液白細胞中分離到麻疹病毒可肯定診斷。恢復期血清血凝抑制及補體結合抗體有4倍以上增高或發病1個月後抗體滴度大於1∶60,均有助診斷。特異性IgM測定也有早期診斷價值。

  麻疹應該如何預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預防麻疹的關鍵,故對易感人群實施計劃免疫十分重要。如發現麻疹病人,則應採取綜合措施防止傳播和流行。

  (一)自動免疫:易感者都應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初種年齡不宜小於8個月,因恐來自母體的抗體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我國目前定於8個月時初種,4歲時加強一次。國外主張在15個月時初次接種更為保險,並認為在1歲以內接種者,應於1年後加強一次。疫苗應保存在2~10℃暗處,每次皮下注射0、2ml,1次即可。各年齡劑量相同,於麻疹流行季節前一個月接種最好。易感者在接觸麻疹病人後2日內,若應急接種麻疹疫苗,仍可防止發病或減輕病情。流行時易感者80%接種了疫苗,可於2周內控制流行。接種疫苗後反應輕微,5~14日後可有低熱數日,偶見稀疏淡紅皮疹。

  有發熱和急、慢性疾病者,應暫緩自動免疫;有過敏體質、活動性結核、惡性腫瘤、白血病及應用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和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不應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凡8周內接受過輸血或血製品及被動免疫製劑,以及4周內接受其他病毒減毒活疫苗者均應推遲接種,以免影響效果。

  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後血清抗體都有上升,陽性率可達95%~98%,最早於12天血液中即可出現血凝抑制等抗體,1個月時達高峰,抗體效價在1∶16~1∶128。2~6個月後漸降,一般仍維持一定水平。部分接種者4~6年後可全部消失,故複種年齡可在4~6歲時。嬰兒主動免疫覆蓋率達到90%以上時,可形成無病區。

  有些國家將麻疹疫苗與風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同時接種,不影響其免疫效果。

  (二)被動免疫:年幼體弱及患病者如接觸麻疹病人,5天內進行被動免疫可免於發病,5~9天內進行則僅能減輕病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10%)0、2ml/kg,或胎盤球蛋白0、5~1、0ml/kg,或成人血漿20~30ml。被動免疫力僅能維持3~4周,3周後又接觸麻疹患者需再注射。

  (三)綜合預防措施:發現麻疹病人應立即作疫情報告,並招待唿吸道隔離至疹後5天,有併發症者延至10天。凡接觸患者的易感兒應檢疫3周,並根據情況給予自動免疫或被動免疫,接受免疫製劑者,應延長檢疫至4周。在麻疹流行期間,應大力宣傳患者不出門,醫藥送上門,易感兒不患門,集體機構加強晨間檢查,對可疑者應隔離觀察。

  麻疹應該如何治療?

  對麻疹病毒至今尚未發現特異的抗病毒藥物,故治療重點在加強護理,對症處理和防治併發症。

  (一)護理及對症治療:應臥床休息,單間隔離,居室空氣新鮮,保持適當溫度和溼度,衣被不宜過多,眼、鼻、口腔、皮膚保持清潔。飲食宜富營養易消化,並應多喂溫開水。不可忌嘴,恢復期尚應加餐。高熱時可給小劑量退熱劑,咳劇時予以鎮咳藥等。體弱病重者可早期給丙種球蛋白肌注,少量多次輸血或血漿。近年報告給麻疹病人補充維生素A,一次10萬~20萬IU口服,可減輕病情,使病死率下降。

  (二)中醫中藥治療:前驅期初熱時,可用宣毒發表湯或升麻葛根湯加減,以辛涼透表,驅邪外出;外用透疹藥(生麻黃、莞荽子、西河柳、紫浮萍各15克)放入布袋中煮沸後在床旁蒸薰,或稍涼後以藥汁擦面部、四肢,以助出疹。出疹期宜清熱解毒透疹,用清熱透表湯,重病用三黃石膏湯或犀角地黃湯。虛弱肢冷者用人參敗毒飲或補中益氯湯。恢復期宜養陰清熱,可用消參麥冬湯或竹葉石膏湯。

  (三)併發症治療

  1、肺炎:按一般肺炎處理,繼發細菌感染選用抗菌藥物,重症可考慮短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進食少適當補液及支持療法。

  2、喉炎:保持居室內一定溼度,並用蒸氣吸入,一日數次,以稀釋痰液。選用1~2種抗菌藥物,重症可口服強的松或地塞米松靜脈滴注。保持安靜。喉梗阻進展迅速者,應及早考慮氣管插管或行切開術。

  3、心血管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時及早應用毒毛旋花子甙或毛花強心丙治療,可同時應用速尿利尿。控制補液總量和速度,維持電解質平衡,必要時用能量合劑(輔酶A、三磷酸腺苷、細胞色素C)及維生素C靜脈滴注,以保護心肌。循環衰竭按休克處理。

  4、腦炎:處理同病毒性腦炎,重點在對症治療。高熱者降溫,驚厥時用止驚劑。昏迷者加強護理。目前對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無特殊治療。

麻疹離你有多遠?相關文章
12月23日晚,身患結腸癌的前中國女籃隊員陳鷺芸因醫治無效離世,年僅38歲。生於1977年的陳鷺芸是與隋菲菲、苗立傑、陳楠同一時代的中國女籃國手,曾多次代表中國女籃奪得亞洲冠軍。大腸癌的年輕化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數據顯示,我國每5分鐘就有1人死於大腸癌,絕大多數發現就是中晚期。更可怕的是,中國腸癌年輕化趨勢特別明顯。美國人腸癌平均發病年齡是69.8歲,但是中國人居然是48.3歲,年輕
發布於 2023-01-09 17:36
0評論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它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亞型(也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被國際獸疫局定為甲類傳染病,又稱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人禽流感的傳播途徑主要為接觸禽流感病禽或其糞便,似有人之間傳播的跡象,但目前並未完全證實。 禽流感離你的寶寶有多遠? 每到冬末春初,都是流感和感冒的多發期,如何讓寶寶遠離這些傳染病呢? 近年來,禽流感的傳播已經超越了禽類的範圍,並開始侵襲人類。19
發布於 2024-03-27 22:18
0評論
概述 患了冠心病,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失去生命,而患者也不能有任何劇烈運動和波動很大的情緒,那麼你知道是甚麼導致的冠心病嗎?我們離冠心病到底多遠? 步驟/方法: 1、 年齡與性別是跟冠心病緊緊相連的,40歲後以後的人患病幾率較高,男性位於重要的人群,女性停經前發病率低於男性,停經後與男性相等,所以男性更要注重冠心病。 2、 糖尿病和血壓高以及吸菸的人也容易的冠心病。而據調查糖尿病病人所佔死亡原
發布於 2024-06-22 17:30
0評論
概述 我們知道現在很多家庭對孩子的照顧是非常用心的,尤其是在飲食上絕對不會馬虎,其實長期這樣可能會引起疾病,你像是可怕的慢性疾病,你像是肥胖症,高血脂和脂肪肝等。這些基本與身體吸收營養物質過多,運動量不足等因素有極大關係,以前這些疾病多發生在成人身上,但近年來小寶寶也出現了這樣的困擾,家長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行。 步驟/方法: 1、 首先一個就是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就比較高,如果
發布於 2023-05-06 02:18
0評論
20多年前大學畢業的我剛開始在血液科工作時,每個醫院的血液科都很小,常和其它專業的聯合組成一個科室,比如,我曾經工作的那個科室由三個專業構成:內分泌,腫瘤和血液。我大學實習的醫院血液科和消化科在一起。感覺白血病病人很少,多數是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的患者。讀血液科研究生時,我所在的血液科也只有40多張床,。但這些年,白血病人漸漸的多了起來,儘管到目前為止,我仍沒有看到我國每年白血病的真正發生率是多少(
發布於 2023-01-03 08:03
0評論
那麼,乙肝真的會導致肝癌嗎? 答案是,會。 乙肝就是一場發生在肝臟上的戰爭,乙肝病毒和人體免疫細胞的戰鬥太過激烈難免會破壞“戰場”,使肝臟受到損傷,細胞壞死。 慢性乙肝就是這樣一場你爭我奪的拉鋸戰。長期戰亂使得肝臟組織反反覆覆發生炎症,壞死,肝臟在自我修復的過程中不斷纖維化,最後逐漸形成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癌的高危因素,約80%-90%的肝癌患者都有乙肝以及肝硬化的背景。 此外,肝細胞加快再生的
發布於 2023-01-23 09:22
0評論
今天,我們不說專業技術理論,就用大白話來討論下,乙肝離肝癌到底有多遠。慢性乙肝確實可能誘發肝癌我國是個乙肝大國,大多數人口在一生中都有可能接觸過乙肝病毒,其中有10%左右的人感染並攜帶乙肝病毒。那麼,乙肝真的會導致肝癌嗎?答案是,會。乙肝就是一場發生在肝臟上的戰爭,乙肝病毒和人體免疫細胞的戰鬥太過激烈難免會破壞“戰場”,使肝臟受到損傷,細胞壞死。慢性乙肝就是這樣一場你爭我奪的拉鋸戰。長期戰亂使得
發布於 2023-01-26 11:12
0評論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有那些?您是為了工作不顧身體的拼命三郎嗎?您是為了事業而不要孩子的高齡女士嗎?也許您覺得身體很棒,不太在意反覆流產的傷害。或者是因為疾病長期服用某種藥品、保健品。如果是這樣,那您可要小心了,乳腺癌可能已經盯上了您。按照目前的觀點,導致乳腺癌發病的因素不外乎兩種,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指的是遺傳因素,比如您的母親、姐妹或者有血緣關係的親屬患有乳腺癌。後天因素可就多了,比如
發布於 2023-02-25 02:41
0評論
人感染HBV後,病毒持續6個月仍未被清除者稱為慢性HBV感染。感染時的年齡是影響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圍生(產)期感染HBV者中,有90%將發展成慢性感染;嬰幼兒時期感染HBV者中,25%~30%將發展成慢性感染。其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分為3個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動或低(非)複製期。 兒童和成人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於5和10年後發展為非活動或低複製期的比例分別為5
發布於 2023-02-26 09:01
0評論
“我體檢發現宮頸HPV陽性,有沒有事呀?會不會得宮頸癌呀?”隨著宮頸癌篩查的日漸普及,越來越多的患者或朋友問我這種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迄今為止發現的HPV有至少200種以上的亞型。HPV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低危型主要引起生殖道尖銳溼疣等病變;高危型HPV感染,可導致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主要有HPV16、18、31、33、35、39等,其中HPV16和HPV18是最常見的HPV亞型。很多患者
發布於 2022-10-02 00:0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