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14 02:57

  1、早期診斷依靠詳細詢問病史包括密切接觸史及BCG接種史,周密的臨床觀察及對本病的高度警惕性。凡有結核病接觸史,結素反應陽性或已有結核病的小兒,當出現下列症狀時,如性情改變、輕微發熱、頭痛、抽搐、無原因嘔吐、頑固性便秘或嗜睡及煩躁相交替時,應考慮到本病的可能性。

  2、臨床表現皮膚粟粒疹的發現對診斷有決定性意義。眼底檢查對診斷亦有幫助。眼脈絡膜上發現結核結節與肺X線片中見到粟粒型肺結核有同等的價值。

  3、胸部X線攝影對診斷有幫助根據1180例結腦患兒X線檢查,顯示有活動性肺結核者達86.9%,其中屬於粟粒型肺結核者454例,佔活動性肺結核的44.2%。但需注意亦有8.6%患兒肺部正常,這些都年長兒童。

  4、對可疑為本病的小兒應早做結素試驗陽性反應對診斷有助,但結腦患兒對結素反應有時較弱,因此OT0.1mg或PPD5IU不引起反應時,應以OT1~2mg或PPD250IU的劑量複試。

  5、腦CT檢查北京兒童醫院自1986~1992年對50例結腦患兒做腦CT檢查發現。結腦CT所見異常與我院過去152例病理檢查結果極為相似,說明腦CT檢查對結腦診斷有意義。

  6、腦電圖檢查急性期患兒絕大多數腦電圖異常,表現為瀰漫性δ(3周/秒以下)及θ(4~7周/秒)慢活動,不對稱。可見不對稱偶發尖式棘、尖-慢、棘-慢等現理波。於合併結核瘤或局部腦梗塞時可見佔位性或局灶性改變;表現為局部δ波。但腦電圖的改變無特異性,僅可作為臨床的輔助診斷,而對病原的鑑別診斷方面意義不大。而對隨訪治療效果、判斷預後及後遺症有幫助。

  7、最可靠的診斷根據是從腦脊液查見結核桿菌應儘量爭取在未進行治療以前認真檢查。將腦脊液靜置後形成的蛋白膜固定於玻璃上作耐酸染色,可查到結核桿菌。曾統計50例腦脊液留膜檢查結核桿菌陽性率高達54%。除用直接塗片檢查外,還可用腦脊液沉澱作病理切片檢查、進行腦脊液培養或豚鼠接種。

小兒結核性腦膜炎症狀相關文章
腦膜炎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那麼您聽說過結核性腦膜炎嗎?這是腦膜炎疾病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根據患者發病時的表現,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種類型,不同時期患者所表現出來的症狀是各不相同的,具體內容下面就請專家為您詳細介紹。 結核性腦膜炎的症狀可以分三個階段來判斷。早期中期和晚期,症狀也不一樣,下面給大家介紹介紹。 早期:性格改變及其它非特異性症狀。一般起病緩慢,在原有結核病基礎上,出現性情改變,如煩躁、
發布於 2024-05-29 21:49
0評論
主要見於1~5歲小兒。以春冬發病較多。麻疹和百日咳常為結腦發病的誘因。頭部外傷、手術及過勞等都可為偶見之誘因。 預防結腦最基本的辦法是防止小兒受到結核感染,有效措施如下: 1、必須做好BCG初種及複種工作經驗證明,有效的BCG接種可防止或減少結腦的發生。 2、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傳染源早期發現成人結核病患者,尤其在和小兒密切接觸的人員中如父母、託兒所的保育員及幼兒園和小學裡的教師,做好防癆工作,加
發布於 2022-12-05 01:03
0評論
症狀體徵: 1.早期:1 ̄2周。性情改變,精神淡漠,低熱,不明原因的嘔吐及頭痛。 2.中期:1 ̄2周。有顱內壓增高,腦膜刺激徵或顱神經損害等表現。 3.晚期:1 ̄2周。以上症狀逐漸加重,持續驚厥或進入昏迷,反射消失,極度消瘦。 診斷依據: 1.發熱,性情改變,頭痛、嘔吐; 2.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抽搐,腦膜刺激徵陽性,病理反射陽性; 3.消瘦、舟狀腹; 4.血沈增快或偶而正常。 5.腦脊液檢查
發布於 2024-12-14 03:17
0評論
(一)治療 1、一般療法必須嚴格執行下列各項措施:①切斷與開放性結核病人的接觸。②嚴格臥床休息,營養必須豐富。③細心護理。改變患兒體位。細心護理眼睛、粘膜及皮膚,預防皮膚褥瘡。耐心餵養,保證入量。昏迷患兒應用鼻飼法。④最好住院治療,只在條件不許可時才可考慮門診治療,但應加強隨訪及督促堅持治療。 2、抗結核藥物療法治療原則為早期和徹底治療(不間斷治療和長期治療)。目前多采用SM、INH、RFP和P
發布於 2022-12-05 00:56
0評論
1、化膿性腦膜炎其中最易混淆者為嗜血流感桿菌腦膜炎,因其多見於2歲以下小兒,腦脊液細胞數有時不甚高。其次為腦膜炎雙球菌腦膜炎及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鑑別除結核接觸史、結素反應及肺部X線檢查可助診斷外,重要的還是腦脊液檢查,在細胞數高於1000×106/L(1000/mm3),且分類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細胞佔多數時,自應考慮化膿性腦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細菌學檢查。 2、病毒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主要是病毒性腦炎
發布於 2022-12-05 01:23
0評論
主要見於1~5歲小兒。以春冬發病較多。麻疹和百日咳常為結腦發病的誘因。頭部外傷、手術及過勞等都可為偶見之誘因。 預防結腦最基本的辦法是防止小兒受到結核感染,有效措施如下: 1、必須做好BCG初種及複種工作經驗證明,有效的BCG接種可防止或減少結腦的發生。 2、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傳染源早期發現成人結核病患者,尤其在和小兒密切接觸的人員中如父母、託兒所的保育員及幼兒園和小學裡的教師,做好防癆工作
發布於 2024-12-14 03:10
0評論
一、密切觀察病情: 嚴密觀察患兒的神志、意識,生命體徵及瞳孔變化,給予低流量吸氧,必要時給予心電監護及血氧飽和度監測。顱內壓增高可影響腦脊液循環,使腦水腫進一步加重,嚴重可致腦疝危急生命。患兒顱內壓增高發生時間越早,壓力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病情越嚴重,預後越差,因此對顱內壓增高先兆的觀察尤為重要。年長兒可自訴頭痛,嬰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差,如果發現幼兒緊鄒眉頭或撫摩額頭,血壓升高,心率、呼吸變慢,
發布於 2024-12-14 03:24
0評論
結核性腦膜炎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腦膜非化膿性炎症,約佔全身性結核病的6%。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經血播散後在軟腦膜下種植形成結核結節,結節破潰後大量結核菌進入蛛網膜下腔。近年來,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趨勢。早期診斷和治療可提高療效,減少死亡率。 結核性腦膜炎,是指人體軟腦膜上發生的一種炎症。它在上兒所患各種腦膜炎的疾病中,佔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患有肺結核病並伴有營養不良的小兒,最易發生。小
發布於 2024-05-29 22:15
0評論
(一)發病原因 結核桿菌侵入淋巴系統進入局部淋巴結,因菌血症經血行播散進入腦膜和腦實質,包括室管膜下等部位,並在此複製。當宿主免疫功能降低或因年老,病灶內的結核菌激活而破入蛛網膜下腔,隨腦脊液播散,歷時數天至數週即可引起結核性腦膜炎。 結核性腦膜炎多為全身性粟粒結核病的一部分,通過血行播散而來。北京兒童醫院1964~1977年所見1180例結腦中,診斷出粟粒型肺結核者佔44.2%。在這14年,從
發布於 2022-12-05 01:30
0評論
1.常發生水、電解質紊亂 (1)稀釋性低鈉血癥:也稱為腦性水中毒。由於丘腦下部視上核和室旁核受結核炎症滲出物刺激,使垂體分泌抗利尿激素(ADH)增加,導致遠端腎小管回收水增加,造成稀釋性低鈉血癥。臨床上多為無明顯症狀者,稱為無症狀性低鈉血癥。如水瀦留過多,可致水中毒,出現尿少、頭痛、頻繁嘔吐、甚至驚厥昏迷。 (2)腦性失鹽綜合徵:由於間腦或中腦損害,調節醛固酮的中樞失靈,使腎上腺皮質分泌醛固酮減
發布於 2022-12-05 01:1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