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9 20:22

  潰瘍性結腸炎為臨床難治性疾病之一,具有反覆發作,纏綿難愈的特點。在中醫外科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經方辨證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在病情控制、減少復發等方面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潰瘍性結腸炎”簡稱(UC)。其病變主要發生在結腸黏膜層,以潰瘍、糜爛為主,並多由結腸的遠端開始,亦可累及整個結腸。此病至今原因不明。臨床以腹痛、腹瀉、黏液血便為主要表現。由於其發病後病情輕重懸殊,多數病程緩慢,有反覆發作、纏綿難愈的特點,因此被醫學界稱為難治性疾病之一。該病的急性暴發型死亡率高,慢性持續型易癌變,不但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對患者的生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的不斷改善,診療技術的不斷提高,該病的檢出率及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儘管目前治療該病的藥物較多,但由於存在用藥週期長、費用支出大、副作用較多、增減藥物的劑量與時間難於掌握等因素,使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較差,醫生對該病治癒的信心不足,從而導致該病反覆發作、持久不愈。近十年來我們認真的觀察了該病發生、發展的特點及規律,從中醫外科辨證論治的思維邏輯入手,選擇中醫經方治療此病,通過不斷實踐,在將病情程度迅速轉入緩解期、減少複發率、降低手術率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
  我們認為該病應屬於中醫外科的“腸癰”範疇。從《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劉涓子鬼遺方》、《外科正宗》等諸多醫學古籍中可以找到有關中醫對該病的命名、發生的原因、病變的機理,發病後的症狀以及併發症表現的依據。結合諸多醫家的著述及我們多年來的臨床觀察認為:“潰瘍性結腸炎”(腸癰)的發病原因與飲食不節、寒熱無度、生活無律、情志無暢等因素有關。上述原因可以導致溼濁內蘊,清濁不分,氣血壅滯,化腐生膿,“腸癰”得生。由於該病以“溼濁”為主要致病因素,加之氣血瘀滯脈絡貫徹始終,所以造成病程綿長不斷,病情反覆難愈。於是我們按照中醫外科分期治療的特點,將 “升清降濁、祛瘀通絡”為治療原則,最終可使溼濁祛除,熱毒得清,脈絡疏通,脾胃功能復生。具體應用有內治法和外治法兩種。
  內治法適用於輕、中度、活動期的患者。重度患者應在支持療法後,待病情轉入輕、中度時再給予應用。在使用內治法時,應先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分為三期。即初起、成膿、潰後。然後遵循中醫外科“消、託、補”三原則實行辨證施治。初起用“消法”;成膿期用“託法”;潰後期用“補法”,同時又承擔防復發的作用。臨床上三法既可獨立運用,但又可互相參見,所以需要注意靈活化裁,辨證施治。
  初起證候:腹痛兩側,裡急後重,便次頻繁,或大便秘澀,膿血不多,發熱惡寒,舌質微紅,舌苔薄白,脈象遲緊。結腸鏡也可見到:結腸黏膜血管紋理紊亂,充血水腫,表面有黏液分泌物。
  此期的主要病機是溼熱內蘊,氣血瘀滯。治療方法是清熱解毒,化瘀通絡。首選方劑是大黃牡丹湯加減。大黃9克、 牡丹皮12克、 桃仁9克、 冬瓜子20克、 芒硝9克。每日一劑,煎湯兩次,每次留取100ml,每12小時溫服一次。其中大黃、芒硝、瓜子瀉熱利溼解毒;牡丹皮、桃仁涼血通絡散瘀。如此共奏清利溼熱、活血化瘀、消癰止痛。本期病程較短,診斷、治療需要及時,否則可能轉入慢性復發或慢性持續期,這會給疾病穩定在緩解期帶來較大的困難。
  成膿期證候:
  ①、氣短懶言,脘腹脹滿,噯氣頻繁,便次增多,便有膿血,舌質微紅,舌苔薄白,舌邊有齒痕,脈象滑數。治療首選方劑是半夏瀉心湯加減。半夏9克,黃連4克,黃芩6克,乾薑12克,黨參12克,炙甘草6克,大棗4枚。煎服同前。
  ②、形寒肢冷,脘腹脹滿,少腹隱痛,便次增多,黏液膿血,舌紅苔白,舌邊有瘀斑,脈象沉細。治療首選烏梅丸加減。烏梅9,細辛6克,乾薑12克,黃連4克,當歸12克,附子9克,蜀椒9克,肉桂9克,黨參12克,黃柏6克。煎服同前。
  此期結腸鏡下可以見到散在的,隆起的,色澤灰白的膿皰,或散在,或連續的潰瘍。其病機主要為陽氣不足,寒溼內蘊,氣血瘀滯,溼熱化腐。治療主要採用“託法”中的“補託法”來加以治療,其中以氣虛心下痞為主者用半夏瀉心湯加減;以陽虛脾胃虛寒為主者用烏梅丸加減。兩方在補氣補陽的同時,也發揮了“辛開苦降”的作用。如此補其不足,清升濁降,脈絡通暢,內瘍自復。此期服藥調整時間大約在1~2年的時間,屬於本期的患者依從性較差,醫生要及時加以鼓勵,平復患者情緒,樹立醫、患治癒疾病的信心,否則治療將會在此期反覆發作。
  潰後期證候:面色蒼白,少氣懶言,乏力納呆,便次不多,膿血減少,甚至全無,舌淡苔白,脈象細弱。治療首選方劑是炙甘草湯加減。炙甘草12克,生薑9克,黨參6克,熟地30克,白朮12克,阿膠(烊化服)6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大棗6枚,川芎12克,茯苓12克。煎服同前。
  此期結腸鏡下的黏膜輕度充血水腫,血管紋理不清,潰瘍修復,或有橋型癒合。本期內重在益氣養血,活血通絡,促進癒合,嚴防復發。
  內治方劑的加減藥物有:腹滿脅脹加蘇梗、佛手;腸鳴轆轆加葶藶子;腹痛隱隱加元胡、川楝子、蜈蚣;少腹脹滿加吳茱萸、蓽茇;膿血便以黏液為主加敗醬草、馬齒莧、冬瓜皮、蒼朮、菖蒲;膿血便以血為主加仙鶴草、生地榆;膿血均等者加敗醬草、馬齒莧、、仙鶴草、生地榆、茜草或茜草炭、地榆炭、棕櫚炭;方中還必加川芎、水蛭、劉寄奴等,以化瘀通絡、去腐生肌。
  外治法運用較多的是灌腸法。適用於輕、中度活動期、持續型、直腸、乙狀結腸的患者。主要採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生肌斂瘡為法。常用的藥物是青黛10克,厚朴10克,滑石20克,馬齒莧15克,五倍子15克,仙鶴草15克,棕櫚炭15克,白及粉6克(灌腸時加入藥液中)。每劑煎2次,每次取100ml,根據病情程度決定灌腸1~2次。灌腸時患者取側臥位,用灌腸器或注射器裝、吸溫度在38℃~40℃藥液,通過肛管滴入或緩慢注入直腸內,然後採取翻身,膝胸位等,使藥液佈滿創面。每個療程一個月,根據效果決定減量或停用。潰瘍位於右半結腸的患者,灌注的藥物吸收後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另外當遇冷、過勞、情緒不穩、飲食不節時,此病有加重的特點,所以在季節變化、飲食攝入要特別加以注意;生活中要注意有哪些物品、食品接觸後有加重者應儘量規避;患病期間要注意勞逸結合、情緒穩定,否則會延長治療時間或使病情加重;婦女在緩解期可以懷孕,由於受內分泌的影響,在孕期表現穩定,但生產後要及時與醫生溝通聯繫,否則容易出現不易控制的反跳。
  潰瘍性結腸炎雖然病程纏綿,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效果是肯定的,尤其是中醫藥內治會使該病較長穩定在緩解期內,如果加上針刺、艾灸、貼敷、按摩、足浴、埋線等中醫藥外治診療技術的不斷補充,會更加豐富了該病的治療手段,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在縮短治療週期,減少複發率方面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使患者早日康復。

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常識性方法是甚麼相關文章
潰瘍性結腸炎這種疾病的知識您瞭解多少呢?其實我們需要了解的就是潰瘍性結腸炎這種疾病的形成肯定和一定的飲食因素有著關係,再者我們治療潰瘍性結腸炎這種疾病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樣才會讓患者更加的舒適。 (1)初發型:症狀輕重不一,既往無潰結史,可轉變為慢性復發型或慢性持續型。 (2)慢性復發型:症狀較輕,臨床上最多見,治療後常有長短不一的緩解期。復發高峰多在春秋季,而夏季較少。在發作期結腸鏡檢查,有
發布於 2022-12-26 22:33
0評論
1.腸狹窄:多其部位多發生在左半結腸、乙狀結腸或直腸。其原因的因為粘膜肌層的增厚,或假息肉呈團阻塞腸腔,這是潰瘍性結腸炎的危害。 2.結腸惡變:目前已共認潰瘍性結腸炎併發結腸惡變的機會要比同年齡和性別組的一般人群明顯為高,一般認為惡變趨勢和病程長短有關,病程15-20年後,惡變的危險性大約每年增加1%。而國人的發生率較低。對於潰瘍性結腸炎病程在10年以上者要注意惡變的可能。 3.內瘻:腸腔與腸腔
發布於 2022-12-26 22:40
0評論
潰瘍性結腸炎的飲食原則就是高熱能、高蛋白、高維生素、少油少渣膳食。以下幾項禁忌需要引起注意。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直腸和結腸慢性炎症疾病。腹瀉、腹痛,大便中常伴有粘液和膿血是潰瘍性結腸炎的常見症狀每日大便2~4次,嚴重者可達10次以上。病情輕重不等,多反覆發作或長期遷延呈慢性經過。病人往往表現營養不良狀態、消瘦貧血。慎吃海鮮海產品中的蛋白質不同於我們經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質,某些異種蛋白質易引起過敏,
發布於 2022-09-25 04:08
0評論
不管西醫、中醫都是說的潰瘍性結腸炎的,它證明的就是結腸部位已經發炎、水腫、充血,最後不及時治療導致了結腸潰瘍了,關於結腸潰瘍,得具體的做腸鏡檢查,看看到底是哪個部位發生了潰瘍了,這樣才能幫助您選擇藥物進行治療,還有搭配健康的飲食。
發布於 2022-12-26 22:54
0評論
潰瘍性結腸炎就是其中一種"頑疾",需要長期治療,因此營養與飲食的調配很重要。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未明的直腸和結腸慢性炎性疾病。腹瀉、腹痛,大便中常伴有粘液和膿血是潰瘍性結腸炎的常見症狀。每日大便2~4次,嚴重者可達10次以上。病情輕重不等,多反覆發作或長期遷延呈慢性經過。病人往往表現營養不良狀態、消瘦貧血。潰瘍性結腸炎的飲食總原則是高熱能、高蛋白、高維生素、少油少渣膳食。因此,
發布於 2023-01-31 23:57
0評論
1、體針法:(1)大腸溼熱者取曲池、足三里,用瀉法。發熱加合谷、曲池;肝氣乘脾者取期門、內關,用瀉法。(2)取足三里、天樞、關元、中脘、腎俞、脾俞、大腸俞、上巨虛,每次取3-4穴交替施用。根據虛實之不同,施用補瀉或平補平瀉手法。或配合埋針治療。2、耳針療法:(1)取脾、胃、大腸、肝。(2)取大腸、小腸、交感、內分泌、神門、直腸下段、三焦,每次取3-4穴,或配合壓豆法。3、灸法:(1)脾俞、中脘、
發布於 2023-02-07 09:47
0評論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種免疫相關的腸道非特異性炎症反應疾病,目前發病機制研究尚不明確,臨床以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為主要表現。本文主要就該病診斷及治療作簡要介紹。典型的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結腸鏡下連續性淺表潰瘍或充血水腫糜爛,病理見炎性細胞浸潤隱窩炎及隱窩膿腫即可診斷該病。另有學者提出腸易激綜合症患者以後有一定比例進展為UC,腸易激綜合徵一般腸鏡檢查正常且無系統
發布於 2022-11-30 13:31
0評論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種慢性腸道疾病,多侵及結腸和直腸黏膜,臨床以腹瀉、黏液膿血便和腹痛等為主要表現,病程較長,常反覆發作。本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明確,除遺傳易感性和腸道免疫功能異常外,生活方式變化也是研究的熱點課題,其中飲食因素被認為是UC發生的可能危險因素,而飲食中的某些成份又對UC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本文綜述飲食在UC發病和治療作用中的研究進展。1
發布於 2023-02-01 00:02
0評論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發生於大腸部位的黏膜上的,以潰瘍出血為主的疾病。潰瘍性結腸炎是歐美等發達國家高發的疾病。但近年來我國發病迅速上升。本病多見於青、中年,其主要的臨床表現有血性粘液便、腹痛、腹瀉、裡急後重等。潰瘍性結腸可發生嚴重的併發症如癌變、腸穿孔,較嚴重的是發生膽汁性肝硬化,關節炎等。臨床表現:本病多數起病緩慢,病情較為頑固,症狀常持續存在或呈間歇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的慢性病程。最終
發布於 2023-03-01 22:31
0評論
1、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表現?潰瘍性結腸炎的最初表現可有許多形式。血性腹瀉是最常見的早期症狀。其他症狀依次有腹痛、便血、體重減輕、裡急後重、嘔吐等。偶爾主要表現為關節炎,虹膜睫狀體炎,肝功能障礙和皮膚病變。2、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在排除菌痢、阿米巴痢、慢性血吸蟲病、腸結核等感染性結腸炎及Crohn病、缺血性結腸炎、放射性結腸炎的基礎上,可按下列標準診斷:①根據臨床表現,結腸鏡檢查之1、2、3三項中
發布於 2023-02-01 00:0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