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可以導致下肢水腫、酸脹感、沉重感、乏力感、瘙癢、疼痛等不適,並具有晨輕暮重、久行久立後加重等特點,並可引起淺靜脈曲張、色素沉著、溼疹樣變、潰瘍形成等體徵,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關專家對247例中重度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患者進行了靜脈雙瓣膜管狀成形術,取得了較滿意療效。現進行回顧性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診斷標準:目前原發性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尚無統一的診斷標準,參照《臨床血管外科學》制定診斷標準如下:
1、以單側或雙側下肢可凹性水腫為主要表現,病程大於3個月;
2、患肢沉重、痠痛、困脹感,晨輕暮重,久行久立後加重,平臥或抬高患肢可緩解;
3、可有或無下肢淺靜脈曲張、皮下毛細血管擴張、條索狀硬結;
4、可有皮膚瘙癢、足靴區皮膚色素沉著、皮溫增高、溼疹樣變、淤積性皮炎等,或伴有已癒合的皮膚潰瘍;
5、下肢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或下肢靜脈無損傷檢查顯示有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納入標準:
1、符合診斷標準;
2、年齡在20~80歲;
3、 CEAP臨床分級為3-6級,靜脈彩超提示股總、股淺靜脈反流時間大於3秒。
排除標準:
1、由下肢深靜脈血栓綜合徵等疾病所致繼發性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者;
2、單純性靜脈曲張不伴有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等;
3、合併有心、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4、年齡範圍以外;
5、經術前評估患者不適合手術或患者拒絕手術、不能配合術後治療及護理者。
一般資料
中重度原發性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患者241例(患肢247條),其中男性患者109例,女性132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3.2歲,病程1~40年,平均病程12年。均符合臨床CEAP分級3-6級,均有下肢酸困、沉重感、脹痛、瘙癢、乏力等不適症狀中的一項或幾項,可有下肢淺靜脈曲張、足靴區色素沉著或溼疹樣變、已癒合或未癒合的潰瘍等體徵。其中4例曾於外院行大隱靜脈剝脫術,3例曾於外院行大隱靜脈硬化劑注射。247條患肢經下肢靜脈彩超檢查均存在中-重度深靜脈反流(股總靜脈、股淺靜脈反流時間超過3秒)
2、方法
靜脈雙瓣膜管狀成形術
患者取平臥位,於腹股溝韌帶下方股動脈搏動內側約0.5cm處做一長約5cm縱行切口,顯露股總靜脈瓣膜及股淺靜脈第一對瓣膜。用兩個平鑷阻斷股總靜脈瓣膜兩端,驅除瓣膜區域血流,去掉近心端阻斷後可見血液迅速反流越過瓣膜,同法證實股淺靜脈瓣膜存在反流。取8mm直徑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長約5-8cm,縱行剖開,在其一側剪開1-3個圓形缺口,將缺口套入1-3個股深靜脈分支,將人工血管環形包繞於股總靜脈瓣膜、股淺第一對瓣膜隆起處及相鄰靜脈壁外,以5-0縫線縫合人工血管,使靜脈管徑縮小約6-8 cm。測試證實股總靜脈瓣膜、股淺靜脈第一對瓣膜不再有反流為準。如果股總、股淺靜脈擴張嚴重,可應用人造血管補片擴大人造血管直徑,避免靜脈瓣膜過度環縮。
聯合其他手術方式
行靜脈雙瓣膜管狀成形術成功後,行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加整條大隱靜脈剝脫、小腿交通支結紮,對小腿部曲張的大隱靜脈屬支行腔內激光凝閉。對部分大隱靜脈輕中度返流的患者採用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加大隱靜脈曲張腔內激光治療。
術後治療
術畢即予彈力繃帶加壓包紮患肢,術後臥床三天後下地活動,以促進患肢功能恢復及防止血栓形成。術後即予擴張血管、改善循環、活血化瘀、抗感染等藥物治療。術後12小時予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抗凝。術後7天解除彈力繃帶,腹股溝處切口10~12天拆線,拆線後穿彈力襪。